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民视点 > 欧盟《新电池法》设下“碳门槛” 中国动力电池出口迎新挑战

欧盟《新电池法》设下“碳门槛” 中国动力电池出口迎新挑战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9-12 16:40:06 | 点击:23675

本报记者 赵语涵

  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中的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未来进入欧洲市场将迎来新挑战。

  上月,《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新电池法》)生效。根据《新电池法》,自2024年7月起,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到2027年7月要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制要求。

  “欧盟成为全球首个将碳足迹作为产品强制性要求的区域组织,对我国电池出海将有深远影响。”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秘书长杨林认为。

  首次将碳足迹纳入强制性要求

  2020年12月,欧盟委员会提出电池监管提案,历经三年的立法过程,如今,欧盟《新电池法》正式生效。

  新法规要求容量超过2KWh(千瓦时)的可充电工业电池、LMT电池(轻型运输工具电池)和EV电池(动力锂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企业需根据相关标准收集并计算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数据,包括上游原材料、产品生产、运输、报废和回收。

  《新电池法》还提出了电池护照的要求,首次引入电池标签、数字护照的信息披露要求,涵盖电池容量、性能、用途、化学成分、可回收材料等信息。

  在电池回收方面,《新电池法》设定了动力电池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规定企业要对生产或使用的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并规定了具体的比例及时间节点,涉及企业要对材料回收技术及生产技术进行改进等。

  “碳门槛”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在新能源浪潮下,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强势崛起。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4.3GWh(吉瓦时),在前十名榜单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六席,总市场占有率为62.6%。过去4年,中国在欧洲的动力电池装机占比持续提升,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11.8%、16.8%、22.6%、34%。

  如今,欧盟率先给电池设下“碳门槛”,对于中国企业将带来哪些影响?杨林分析,欧盟将指定认可和认证机构,不认可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碳足迹标准、报告、认证等,碳足迹审核规定将增加我国企业成本。同时,碳足迹合规审核时间的长短,也对企业有较大影响。此外,我国电池企业进行零碳工厂布局,要面临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还要考量节能高效设备应用、供应链优化、生产流程改造、员工教育培训等。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则认为,首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为满足欧盟对碳排放的要求,可能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环保改造,增加成本和投入;其次,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此外,欧盟对碳排放进行分级和设定相关阈值,可能会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产生影响。

  在电池回收方面,杨林认为,目前我国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走在了全球前列,退役动力电池基本百分百回收,所以影响并不太大。为了适应《新电池法》,我国相关企业要加强和欧盟企业合作,加快在欧洲建立电池回收工厂的进程。

  宁德时代等企业开启零碳布局

  伴随欧盟《新电池法》生效,中国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也纷纷提前布局或有所行动。

  “2022年,我们已经在四川宜宾建设了首个零碳工厂,公司在零碳方面的提前布局,将有利于更好应对欧洲用户的相关需求。”近期,记者前往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位于宁德的总部园区参观时,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获悉,2022年3月,知名认证机构SGS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颁发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该公司的宜宾工厂成为首家零碳工厂。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使宜宾工厂80%以上能源来自水电,每年可减少约40万吨碳排放。

  今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了零碳战略:公司将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今年8月11日,宁德全资子公司瑞庆时代获得SGS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宁德时代首个储能电池零碳工厂。

  不仅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远景动力等动力电池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零碳工厂,加快向低碳化转型的步伐。另据了解,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也在推进《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碳足迹计算评价方法》等团体标准的制定,推进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责任编辑:戴贤军)

免责声明:中国网汽车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王筱丽  “生日快乐!”昨晚的天蟾逸夫舞台后台,国宝级昆曲艺术家蔡正仁在学生张军和孙女蔡乐艺的陪伴下,三代昆曲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今年本命年84岁的蔡正仁惊喜亮相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2019级昆山...

触碰百年前的那份滚烫——音乐剧《觉醒年代》这样走近青年

  音乐剧《觉醒年代》剧照。  张小群供图  《国际歌》再次响起,李大钊与陈独秀举拳宣誓的身影沉浸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此刻,舞台上下,百年前后的青年再次完成了一场跨时空对话。  音乐剧《觉醒年代》第六轮演出落幕了,时光仿佛...

兰州理工大学宣讲团以青春之声点燃“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火炬

 “原来‘两弹一星’不仅是课本上的名词,更是一代人用青春和热血写就的史诗。”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果园中学七年级学生马小梅擦拭着眼角的泪水说道。  6月26日,兰州理工大学红柳星火“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走进果园中学,以珍贵影...

全国30城厕评映射公共服务温度

  当下,社交平台上“厕评”一词悄然走红。一名“厕评”博主因北大出身而格外受关注,他的测评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800多个卫生间,从高校、商场到火车站,从空间布局、设施完备度、异味控制到整体舒适性等多维度进行全方位分析,...

烟台高新区多部门联动快速查处一处违建厂房——违法建设“即查即拆”彰显治理效能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张方正)近日,烟台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接到区相关部门移交线索,反映辖区内一工厂涉嫌违建钢结构厂房。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迅速组织执法力量赶赴现场核查,确认违建事实后立即启动初期干预和快速处置机制。  部门...

打卡花市社区博物馆 感受老北京味道

  ◎吴穹  提起花市,相信不少市民朋友都对花市枣苑社区那棵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一级古树酸枣王印象深刻。其实在枣苑社区8-9号楼之间的地下室,还隐藏着一座花市社区博物馆,今天我们就去打卡这座咱北京市第一座社区博物馆,也将花...

海螺里的山海约定 ——山东省青岛市志愿者用海洋文化架起东西部教育连心桥

 “这是海螺,这是贝壳,这是海星……”来自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的大三学生郑夫贺向记者介绍着他满满一背包带着海洋味道的“特殊教具”。从山东青岛到陕西富平县,跨越1000多公里,坐20多个小时火车。像郑夫贺这样的青岛职业...

夏季达沃斯展现开放引力 跨国企业加码投资中国

  “对跨国企业而言,在中国建立和拓展业务并非‘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国际性管理咨询公司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对深耕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和期待。他认为基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一...

全国首笔跨境支付通业务落地深圳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推动下,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以下简称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已实现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实时办理跨境汇款。当日,全国首笔跨境支付通内...

仁言任语:从归德府走出的餐饮巨擘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北京前门大街,坐落于正阳门箭楼正前方,全长1600米。在明、清至民国时期,它皆被称作“正阳门大街”,百姓们则习惯俗称为“前门大街”,直至1965年才

2023
09/12
16:40
浏览量: 2367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飞行汽车正成低空经济新热点

飞行汽车正成低空经济新热点

长安欧尚X7 PLUS车机不升级、缺失手机投屏功能遭集体投诉

长安欧尚X7 PLUS车机不升级、缺失手机投屏功能遭集体投诉

日出千山秀 花开万里香

日出千山秀 花开万里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