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风口之上,生物制造怎样驰骋新赛道?

风口之上,生物制造怎样驰骋新赛道?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4-09-09 20:37:09 | 点击:2811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张辛欣)玉米可以“变身”服装;秸秆能够制作塑料替代制品;从生物基材料到生物能源,从医药原料到工业酶……当前,生物制造正在多领域加快渗透。

赛迪研究院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生物制造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快速增长,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形成一批细分领域特色产业集聚区。

生物制造产业蕴藏哪些新机遇?风口之上,怎样驰骋新赛道?记者就此进行调研。

生物制造领域新技术开拓广阔市场空间

玉米也能做衣服?近日举行的2024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上,玉米纤维面料一经展出,引发很多关注。

通过玉米纤维提取等工序得到的玉米纤维面料,不仅具备可降解功能,也更加抑菌、亲肤。而这只是生物制造的应用场景之一。

生物制造是一种新兴的生产技术,通过生物过程来合成或加工产品,与传统的化学或物理制造方法相比,具有绿色、低碳、可再生等特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

记者随工业和信息化部调研发现,当前,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创新踊跃,一项项新技术正成为新动能“孵化器”,孕育着产业发展新空间。

走进安徽丰原集团展厅,餐具、聚乳酸环保墙板、汽车内饰等生物基材料的应用映入眼帘。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打通“秸秆—制糖—聚乳酸—产品应用”全技术链条,正通过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在安徽华恒生物公司,企业研发人员告诉记者,企业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L-丙氨酸,这一过程比化学工艺降低制造成本50%以上。

在医药领域,通过生物制造可以合成复杂的生物活性分子,加快新药研发进程;在材料领域,生物制造不仅可以制成布料、生物塑料,还能制作医用植入材料;在能源领域,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可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生物制造不断在产业化和市场化方面展现活力。

来自赛迪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先进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约1万亿元。

“新技术正将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说,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生物制造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多地加紧生物制造产业布局

生物制造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我国明确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记者调研发现,多地研究出台生物制造相关产业规划和政策文件,加快产业布局。

合肥发布推进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力争到2026年生物制造产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河北出台17条措施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上海提出到2025年,组建5个以上合成生物功能型平台,实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转化……从资金扶持、资源聚集到政策助力,各地想方设法优化产业环境。

与此同时,创新中心、产业方阵等加速建立,推动产业链各方联动。

7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组建的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深圳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主任刘陈立表示,将聚焦生物制造小试、中试放大阶段,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联合行业内8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生物制造产业方阵,促进生物制造领域供需对接、资金融通、技术革新、应用落地。

“生物制造是典型的高技术制造业,离不开各方支持和业界合作。”陈国强说,各地加快布局建设,将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这一领域聚集,形成集群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进步。

补短板锻长板提升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生物制造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4%,仍有较大的产业发展和市场提升空间。与此同时,生物制造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菌种数量有待提升、部分产品产业链尚不完善等。

专家表示,要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加强产业链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

加快突破核心技术。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菌种被视为生物发酵产业的“芯片”,酶的应用是工业生物催化的核心,这些关键环节的自主研发能力都需进一步提升。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向华认为,要建立研发创新的引导机制,让研究更精准面向重大应用需求,特别是要重视基因编辑与检测、基因组合成等技术研究,筑牢产业基础。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生物制造创新周期较长,专家建议,建立健全从基础研发、成果转化到应用落地的支持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等共同搭建研发、转化、孵化平台,做好实验室研究与中试验证的衔接,提高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发展的效率。

构建产业生态系统。陈国强认为,当前,行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要推动医药、材料等领域与生物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让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间各展所长,同时加快标准的制定和科学管理,推动产业进步。

(责编:王震、陈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亚洲第一台”背后的青春接力 驭风而行

  2023年,绵阳试验基地职工走过国旗墙。中国航发涡轮院供图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人类舰队掌握了宇宙“空间流动”的奥秘,实现了光速的“曲率驱动”,拯救了人类……现实世界中,大气状态同样变幻莫测,当飞机以高速刺破苍穹...

南昌推出“一企业一博士”行动 破解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重困境”

  南昌市科学技术局日前正式公布2025年第一批“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入选名单。经企业需求征集、博士意向对接、匹配论证及公示等程序,全市87家科技型企业与115名博士(含10个博士团、38名博士)成功结对。  ...

伤企“黑嘴”,如何闭嘴?

 央视网消息:2025年5月,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如何更好地推动网络 “黑嘴” 的整治工作,既需要监管部门的严厉打击,更需要平台企业主动作为,通过多方联动,...

美国空军暂停SpaceX在太平洋环礁的火箭项目

当地时间7月4日,央视记者获悉,美国空军已经暂停了SpaceX公司提出的从太平洋环礁测试高超音速火箭货运的计划。美国空军发言人表示,空军正在探索该项目的其他地点。据悉,该项目将测试可重复使用火箭着陆飞行器,该飞行器可在大...

二十四小时营业商铺的为民账本

  深夜,外卖骑手在江苏南京市迈皋桥地铁站旁的美宜佳超市里小歇。  邢原嘉摄(人民视觉)  放学后,孩子们在广东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小布村的“24小时书店”里做作业。  江永强摄(人民视觉)  山西太原市富力城小区门口的唐...

优化“个转企”办理流程 九部门出台意见

  今天(3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公布《关于推进高效办成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加大培育帮扶力度的指导意见》,优化“个转企”办理流程,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指导意见》明确,降低“个转企”转换成...

高薪招聘 跨界需求大 毕业季AI人才就业火爆

  6月27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城中街道西市街“人才夜市”上,求职者在了解岗位信息。视觉中国供图  拿到毕业证的第二天,刘泽坤就以校招生身份入职了美团的配送部门,他笑称自己正在适应从学生到打工人的身份转变。  刘泽坤所...

泉州共青团直播带岗 名企好岗触“屏”可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欧阳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家人们看过来!这个岗位不仅六险两金齐全,还有专属成长导师计划,绝对是年轻人的心动岗位!”屏幕前,招聘人员化身“带岗主播”,面对镜头介绍岗位亮点;屏幕外,“求链接

博安生物新药,在美获准开展临床试验

       每日新闻网讯(图/文吕本政 杨静))烟台高新区企业博安生物宣布,其自主开发的靶向CD228创新抗体偶联药物(ADC)BA1302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人才赋能产学研 校企联动促创新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邹广寅)烟台高新区持续聚焦人才引育与产业升级,以“人才赋能产学研、校企联动促创新”为导向,加速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山东东仪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珍阳教授近期正式受聘为山东工商学院特聘专家,推动...

2024
09/09
20:37
浏览量: 281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