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4年3次闪婚并收高额彩礼,司法怎样界定“婚骗”?

4年3次闪婚并收高额彩礼,司法怎样界定“婚骗”?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03 11:30:30 | 点击:275

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释放出加大力度打击“婚骗”行为,坚决否定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强烈信号。其中,两起典型案例在网上引发不少关注:孙某四年内三次闪婚,每次均以高额彩礼为筹码,婚后却拒绝共同生活,法院判令孙某返还全部彩礼8.6万元;李某则以“恋爱”为幌子,多次向男方索要生活费等12万余元,甚至对王某的领证提议明确表示要先“给钱”,法院判令李某返还索取的钱财。

对于此类行为,民法典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去年2月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也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无论是恋爱关系还是婚姻关系,都需要双方当事人以感情为基础加以维系。最高法指出,如果一方仅将“缔结婚姻”作为哄骗的噱头,实质上是想让另一方陷入对未来长久共同生活的错误认知,从而心甘情愿地出钱买单,就是一种“婚骗”行为,无论是否办理结婚登记,都不能掩盖其非法目的。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婚骗”已让不少家庭叫苦不迭,正常婚恋氛围遭受严重破坏。2023年,据《半月谈》报道,一些地区未婚男青年在省外相亲被骗高额彩礼的案件屡屡发生。究其原因,与当地高额彩礼等畸形婚恋观密不可分。

为此,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部署治理高额彩礼,强调“化风成俗、久久为功”,今年更是首次将打击婚托婚骗、规范农村婚恋市场纳入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

但在处理具体案件时,要精准把握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认定标准,仍存在一定困难。最高法此次也指出,在双方已经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判断一方是否是以彩礼为名索取财物,需要考量双方的共同生活等情况。但由于婚后共同生活状态具有私密性,当事人产生矛盾后往往各执一词,这对当事人的举证标准和人民法院的认证能力均提出较高要求。

在前述孙某的离婚纠纷案中,双方就对是否共同居住、感情状况等存在较大争议。尽管双方从办理结婚登记到提起离婚诉讼的时间不足一年,但人民法院无法仅依据该事实认定孙某存在不法目的。

最终,法院通过调查孙某涉及的另两起离婚案,发现其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多次“闪婚”,且均接收较高数额彩礼、婚姻存续时间均较短,在历次离婚诉讼中男方对于婚后双方无夫妻之实、孙某回娘家居住的共同生活状态等描述基本一致,这才认定孙某借婚姻索取财物。“婚骗”行为的隐蔽性可见一斑。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年11月发布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典型案例中,也有一起类似案件。2021年安徽省灵璧县人民检察院在对当地法院办理的执行案件进行监督时,通过大数据排查发现4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均为李某。经调查,李某分别以“相亲”为名与4人相处,不仅收取彩礼,还谎称自己或家人生病,或者编造其他理由,向4人借过大额钱财。

而实际上,李某先后结过两次婚,第二次婚姻的登记时间为2016年1月,截至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时,该婚姻关系仍处于存续状态。令人唏嘘的是,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又新发现了2名被害人。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0万元,对其违法所得予以追缴并返还被害人。

不难看出,对于隐蔽在涉彩礼纠纷背后的“婚骗”行为,单靠被害人自身,往往很难取证维权。这次发布的典型案例,给司法机关提了个醒,要协同发力治理“骗婚”行为,利用司法大数据等手段,精准排查涉彩礼纠纷多次闪婚闪离的可疑分子。对于其中以结婚为幌子,要挟哄骗钱财的,不仅要返还相应的钱财,更要对涉嫌诈骗、伪造证件等相关犯罪的行为,深挖严查,加以打击。从根源上,更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典型案例、案件警示等形式,以司法助推移风易俗,减少“婚骗”们“借婚谋财”的逐利冲动。(刘言)

责任编辑:朱浩天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赶时间的人,权益保障如何跟得上?

  义乌美团小哥邬明亮(右二)向同行介绍保险理赔知识。  徐淑仪摄  杭州饿了么骑手黄晓琴在取餐。  林移涵摄  昆山美团小哥俞振航在送餐。  徐鹤千摄  引 子  提起小哥,您想到什么?  快,苦,累……  这些赶时间...

高中毕业生暑期兼职乱象调查

  □ 本报记者 赵丽  □ 本报实习生 宋昕怡  漫画/高岳  “刚开始说好工资每小时22元,结果一到工厂,立马说每小时只给13元。我说我不想干了,中介直接扣下了我的身份证。”  前不久,来自广西南宁的准大学生陈洋打暑...

纷繁网络纠纷中,如何守护消费晴空

  漫画/高岳  纷繁网络纠纷中,如何守护消费晴空  人民法院深化以案促治让消费者放心购  “经营者在直播营销中作出高于法定标准的赔偿承诺,应依约履行。”“经营者不合理排除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不应支持。”……近...

内部名额、低分高录、“李鬼”通知书……警惕涉高考骗局花样翻新

 新华社广州7月2日电 题:内部名额、低分高录、“李鬼”通知书……警惕涉高考骗局花样翻新  新华社记者杨淑馨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高考前后及招生录取阶段,设计各类骗局,话术与手段不断升级,考生及家长稍有不慎就可能...

断骨增高能帮助快速长高……是真是假? | 谣言终结站

  多学一个知识点  ——成年后身高基本定型  男性骨骺线闭合年龄为18~20岁,女性为16~18岁,闭合后骨骼不再自然生长。切勿轻信“二次生长”谣言,任何宣称“非手术激活骨骺”的产品均为虚假营销。  正规医院仅对骨骺未...

失序的无人机“飞手”培训市场亟待监管

  6月5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桑田镇古城村,一名“飞手”操控植保无人机对水稻进行“飞防”作业。视觉中国供图  无人机“飞手”执照考证热潮涌动。社交平台上关于考证的话题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一面是培训机构喊出“25天包就业”...

民营企业的“冤假错案”何时休?

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政策精神,要求各级司法机关切实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但部分地区执行相关政策不到位,导致涉案企业家冤案时有发生。 司法公正,这...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政策精神,要求各级司法...

药品追溯码怎么扫、有啥用?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从今天起,不扫码销售药品医保基金将拒付。  药品追溯码就是药品...

因“大而美”法案起分歧,马斯克与特朗普争吵升级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杜天琦】因对“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的意见分歧,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再次爆发“口水仗”。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日,特朗普称“政府效率部门”(DOGE)应审查马斯克旗下公司获得的补...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家安全法高水平实施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6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北京召开国家安全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时间回溯到2...

2025
03/03
11:30
浏览量: 27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