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80.9%受访者觉得零食过度包装现象普遍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80.9%受访者觉得零食过度包装现象普遍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0-24 19:24:21 | 点击:366

86.6%受访者期待对过度包装问题加强监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当下,一些商家为吸引顾客,用过多过大的包装营造“量多”的感觉,消费者打开包装后发现包装和分量不对等,为无用空间买了单。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3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9%的受访者觉得零食过度包装现象普遍,86.6%的受访者期待对过度包装问题加强监管。杜绝过度包装现象,65.3%的受访者建议要求厂商在包装上明确标注实际零食体积或重量,62.9%的受访者建议开展专项整治,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处罚。

80.9%受访者觉得零食过度包装现象普遍

杭州的自由职业者王秋中秋节买了一盒月饼,“一大盒里面一共九枚,大盒里面还有小盒子,单装盒子里面还有一个塑料的壳子,一个月饼,三个盒子来装。看着很精致,但是其实只有几个,每个也都不大,味道也很一般”。

武汉某公立医院护士陈昕感觉,平时买东西总能遇到包装过度的情况。比如一箱苹果,里面一共就10个,本身占不了多大地方,但加上箱子里面的隔断和垫子,就显得整个箱子很大。

调查中,80.9%的受访者觉得零食过度包装现象普遍,其中30.8%的受访者觉得非常普遍。

王秋觉得,商品过度包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她看来,如果是怕挤压的商品,单独包装还能理解,但有些不怕挤压的商品也这样包装售卖,就很没必要了。“我之前买过一盒牛奶,看包装以为有24瓶,计算了一下单瓶价格,感觉很划算。但到家之后发现只有12瓶,包装盒里有一半都是空的,那平均下来每瓶的价格就很贵了。虽然在外包装不显眼的位置标明了12瓶,但有时候买东西不会看那么细的”。

哪些产品过度包装的现象比较常见?调查中,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膨化食品(59.2%)、网红零食(53.7%)、儿童零食(46.0%)、牛奶坚果(34.9%),其他还有:巧克力糖果(32.3%)、饼干饮料(31.4%)、茶叶酒类(24.2%)、化妆品(19.6%)、果蔬等生鲜食用农产品(15.8%)、生活用品(12.5%)等。

陈昕感觉,膨化零食里面充的空气比较多,看起来都是一大包,牛奶、坚果、糖果这些产品也往往会被过度包装。“我买的化妆品往往是很小一瓶,但经常会有一个很大的包装盒子,有的盒子还做得很精致,甚至有小机关和小巧思,但其实根本用不着,还不如多送几个样品”。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李伟民说,零食公摊扩大,其实是厂商获利的一种方式。所谓零食公摊面积,是指零食的空间被无用的包装所占据。目前在市场上,部分零食“公摊面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李伟民分析说,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这样会凸显零食内外包装设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包装上吸引消费者,但他指出,这样做忽视了消费者的利益,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有些甚至还构成欺诈行为。

过度包装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调查中,61.1%的受访者认为这样缺斤少两,涉嫌虚假宣传,60.8%的受访者认为会增加废弃物,污染环境,58.4%的受访者觉得是利用包装误导消费者,侵害消费者权益,49.3%的受访者指出会导致浪费资源,24.0%的受访者认为长期看会损害品牌形象。

“一个很小的东西,先用塑料包裹,再用纸盒包一层,本来可以包两三个的材料,只用来包了一个产品,很浪费,也加重了环境污染。”王秋认为,一些零食存在无用的“公摊面积”,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因为很多人购买时不会仔细看产品重量或者个数,估摸看着包装买,就容易上当。而且过度包装之后,价格往往还会上提。

北京的80后宝妈黄欣觉得过度包装完全是商家的“面子工程”,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误导消费者。当消费者打开精美的包装,但却发现商品不及预期的时候,会更加失望。“这样做最终损害的是商家的信誉,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86.6%受访者期待对过度包装问题加强监管

2023年9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标准中,对食品和化妆品的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等方面作出了规定。调查中,86.6%的受访者期待对过度包装问题加强监管。

王秋觉得,包装只要保证食品不受潮,不变质,稍微美观一点,让食品看上去有食欲就可以,不需要里三层外三层,华而不实的东西要少一点。

杜绝过度包装现象,65.3%的受访者建议要求厂商在包装上明确标注实际零食体积或重量,62.9%的受访者建议开展专项整治,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处罚,47.6%的受访者建议严惩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46.8%的受访者建议加大监管力度,传递严管信号。

王秋认为应该要完善监督举报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这种现象,同时引导商家不能只考虑从外包装上吸引消费者,真正做出大家喜欢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32.8%的受访者建议评选相关标杆企业,形成示范效应,32.6%的受访者建议呼吁企业从消费者本位出发,精简设计,19.6%的受访者建议畅通消费者举报监督渠道。

陈昕感觉,要加强监督执法,严格处理,倒逼商家做出改变,同时也要提醒消费者购物时多看看包装上的信息,尽量避免受骗。

李伟民提醒广大消费者,首先,购物时要认真检查识别商品的质量和标准。根据新国标的规定,包装层数不得超过三层,包装成本不得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不同类别的食品设置了10%至25%的包装空隙率上限。其次,发现所购买物品不符合上述规定或者外包装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要保留证据并向有关部门举报,严重的也可依法投诉或起诉。第三,要构建诚信体系,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处罚比例,依法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现在消费者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性价比。”黄欣认为,生产厂商应该转变思维,减少浪费,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尊重消费者,不能让产品‘看起来’划算,要真正划算,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和信任”。

受访者中,00后占16.2%,90后占46.7%,80后占29.4%,70后占6.4%,60后占1.3%。

(包鋆丽对此文亦有贡献,应受访者要求,王秋、陈昕为化名)

责任编辑:纪佳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领群鸿雁”领航边境共治新生态

  本报记者 常煜 郭君怡  本报通讯员 李永建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上库力边境派出所荣誉室,“五星党支部”的牌匾熠熠生辉。  “我们以‘领群鸿雁’品牌为纽带,凝聚辖区各方力量。”派...

微案精办中彰显司法温度

  本报记者 丁国锋  本报通讯员 邓光扬  大要案审判备受瞩目,琐碎小案同样牵系百姓冷暖。房地产领域的民生案件,涉及购房者权益保护、开发商违规处置、金融贷款风险和房屋质量安全,直接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稳定的...

赶时间的人,权益保障如何跟得上?

  义乌美团小哥邬明亮(右二)向同行介绍保险理赔知识。  徐淑仪摄  杭州饿了么骑手黄晓琴在取餐。  林移涵摄  昆山美团小哥俞振航在送餐。  徐鹤千摄  引 子  提起小哥,您想到什么?  快,苦,累……  这些赶时间...

高中毕业生暑期兼职乱象调查

  □ 本报记者 赵丽  □ 本报实习生 宋昕怡  漫画/高岳  “刚开始说好工资每小时22元,结果一到工厂,立马说每小时只给13元。我说我不想干了,中介直接扣下了我的身份证。”  前不久,来自广西南宁的准大学生陈洋打暑...

纷繁网络纠纷中,如何守护消费晴空

  漫画/高岳  纷繁网络纠纷中,如何守护消费晴空  人民法院深化以案促治让消费者放心购  “经营者在直播营销中作出高于法定标准的赔偿承诺,应依约履行。”“经营者不合理排除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不应支持。”……近...

内部名额、低分高录、“李鬼”通知书……警惕涉高考骗局花样翻新

 新华社广州7月2日电 题:内部名额、低分高录、“李鬼”通知书……警惕涉高考骗局花样翻新  新华社记者杨淑馨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高考前后及招生录取阶段,设计各类骗局,话术与手段不断升级,考生及家长稍有不慎就可能...

断骨增高能帮助快速长高……是真是假? | 谣言终结站

  多学一个知识点  ——成年后身高基本定型  男性骨骺线闭合年龄为18~20岁,女性为16~18岁,闭合后骨骼不再自然生长。切勿轻信“二次生长”谣言,任何宣称“非手术激活骨骺”的产品均为虚假营销。  正规医院仅对骨骺未...

失序的无人机“飞手”培训市场亟待监管

  6月5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桑田镇古城村,一名“飞手”操控植保无人机对水稻进行“飞防”作业。视觉中国供图  无人机“飞手”执照考证热潮涌动。社交平台上关于考证的话题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一面是培训机构喊出“25天包就业”...

民营企业的“冤假错案”何时休?

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政策精神,要求各级司法机关切实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但部分地区执行相关政策不到位,导致涉案企业家冤案时有发生。 司法公正,这...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政策精神,要求各级司法...

药品追溯码怎么扫、有啥用?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从今天起,不扫码销售药品医保基金将拒付。  药品追溯码就是药品...

2024
10/24
19:24
浏览量: 36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