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仪式感”打造厦大学生的“独家记忆”

“仪式感”打造厦大学生的“独家记忆”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8-22 13:17:32 | 点击:5099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子威 通讯员 谢晨馨

  “从未想过我的信会被编进书里,这太意外了!”得知征文入选《厦大,我想对你说——101位新生的青春告白》时,厦门大学医学院本科生连知遇开心不已。去年入学前的暑假,他参加了学校的征文活动,将自己与厦门大学的渊源,对厦门大学创办人陈嘉庚先生的敬仰一一写进了信中。

  今年年初,厦门大学将征集到的新生来信加以遴选整理、汇编成册,赠予入选的101位学生留作纪念。连知遇记得,去年开学典礼,他站在学校上弦场主席台上,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时,内心也是这般澎湃。“不管是开学典礼,还是这本厚重的汇编,都能感受到满满的仪式感。”

  一次征文活动、一本汇编书册、一场开学典礼,为何能在青年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在厦门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许美霞看来,也许答案就藏在学校举办的每一场具有“仪式感”的典礼中。

  “党史故事汇”展演、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成长感悟分享会、《哥德巴赫猜想》《遥望海天月》《长汀往事》等校史剧演出……大到校庆节日、毕业典礼、开学典礼,小到日常的升旗仪式、表彰仪式,“这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的最佳方式,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典礼活动,学校就可以因时、借事、顺势开展思政教育,进而引导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022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扎实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该方案要求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在开学、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讲授“思政大课”;学校要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组织专题“思政大课”。

  “大学典礼是‘大思政课’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实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重要途径。”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进功举例说,厦门大学的毕业典礼融入了校长讲最后一堂“思政课”、教师代表毕业赠言、齐唱校歌、赠予由学生自行设计的毕业纪念礼物等活动内容,“经过师生们精心组织和设计的大学典礼活动可以发挥其养德、增智、健体、育美、促劳的综合育人价值,已经成为厦门大学课堂外的另一特色育人场域”。

      一场又一场典礼都将成为学生心中的“人生一课”

  “在厦门大学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陪母校度过建校百年的光荣时刻、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成了我们的独家记忆。”去年6月,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生刘雯雯作为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分享了她从“怀疑自我”到“坚定前行”的成长故事。

  刚进入厦门大学时,刘雯雯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她会为实验数据丢失、期末作业被否定而苦恼焦虑;也会因为实验进展不顺利,不得不整夜孤守在电脑前……“有时觉得生活总是充满痛苦和焦虑,我想做得更好,可是到底该怎么做呢?”

  2019年暑假,刘雯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宁夏隆德社会实践活动。那时,她想象中的宁夏乡村是黄土路、土坯房。真正到达宁夏后,每个人都被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时代农村风貌所吸引——村村通路、户户通网,硬件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实践期间,他们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搭建起了电商平台,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

  刘雯雯记得,在学校组织观看“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集体活动中,当同学们听到——“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开始鼓掌欢呼。

  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厦门大学延续了往年的一个特殊环节,全体毕业生起立,在《感恩的心》的歌声中,向教师代表、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人员代表,以及在线上、线下观看典礼的家长们鞠躬致谢。

  “这场毕业典礼是属于我、家人以及学校共同的庆祝仪式。”在那场典礼上,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博士生赵蚰竹分享了她在无声世界里的成长故事。从4岁起,赵蚰竹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性神经耳聋,她记得,妈妈会用很夸张的口型亲自做示范,以便告诉她每一个音节该怎么发出正确的声音。就这样,十遍、百遍、千遍地练习,赵蚰竹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通过读唇语判断老师所讲的课堂内容,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直至攻读完博士学位。

  赵蚰竹说:“一开始,我觉得毕业典礼就是以毕业生自己为中心,直到我转过身看到后面的家长、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才意识到,原来在我们的身后还有这么多默默支持着大家前行的人。”

  “每一个颇具仪式感的瞬间,背后都饱含着一份特别的意义。”在许美霞看来,一场场看似简单的仪式,想要传递给学生们的情感和哲理却很多,“细细品味,一场又一场典礼都将成为学生心中的‘人生一课’”。

      “熏陶、反哺、传承”

  “毕业之后能够作为校友代表重返母校、走上演讲台,我深深感到学校对每一位学子成长和发展的期待与重视。”2021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毕业生魏娜娜作为毕业生代表分享了自己选择扎根西部、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选调生的故事。

  为激励青年大学生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磨砺意志,每年厦门大学都要为即将前往西部、基层等地就业的毕业生举办一次出征仪式。对魏娜娜来说,这次回校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也是为了圆当年的一个梦。

  魏娜娜一直记得,刚步入大学校园不久,恰逢厦门大学95周年校庆,自己便报名参加了校庆筹备工作的志愿者。当看到成千上万名校友在4月6日这一天专程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听到优秀校友在演讲台上分享各自的成长故事,“那一刻,每一名厦大人都深感学校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之强大”。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这样闪闪发光、优秀的校友,为学校贡献力量。”魏娜娜默默许下心愿。

  “仪式感”为何在厦门大学如此重要?100余年前的1921年5月9日,爱国华侨陈嘉庚带领着厦门大学师生冒雨乘船从集美学校来到演武场,为厦门大学首批校舍群贤楼群奠基。这一天也是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二十一条”的“国耻日”,陈嘉庚选定在这一天为校舍奠基日,就是希望以此告诫厦门大学学子“勿忘国耻,发奋为国”。

  如今,奠基石下,仍然埋着陈嘉庚筹办厦门大学时慷慨激昂的演讲词:“余以办教育为职志,聊尽国民一分子之义务……教育乃立国之本,兴学是国民天职,不为教育奋斗乃非我国民也。”

  自那时起,“仪式感”便在厦门大学深深扎了根。100多年后,校史馆、嘉庚铜像、奠基石,都成了学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开学季,新生都要观瞻嘉庚铜像、奠基石,在校史馆聆听建校事迹,了解发展历程,感受一代代青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历经百余年,一场又一场典礼活动在青年学生心中到底留下了什么?魏娜娜给出了她的答案:熏陶、反哺、传承。

  “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魏娜娜在学校出征仪式上深有感触的一点,也是她在毕业后毅然选择扎根西部的重要原因。如今,她从当年的一名观众变成了站在演讲台上的“主角”,也将典礼中的所感所获传递给新一代的观众们。

  “一幕幕特别的场景,一次次朋辈力量的指引,更容易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大学生活能改变我们对社会、世界和未来的感知。在这一时期,我收获最多的是像拨开迷雾一样去探索世界,拥有了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对于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王雨晴来说,校园里的每一座建筑都颇具意义,她喜欢制造自己的专属“仪式感”。

  王雨晴经常会在厦门大学校园里漫步,探寻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每每这时,她总会想起在书中读过的一段文字:“时至今日,厦门大学各个校区的校园风貌,依然骄傲地诉说着陈嘉庚的校园规划理念,留存着百年前庄敬自强的风骨。”

  面对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如何让“仪式感”真正实现思政育人的功能?前段时间,厦门大学新生收到了一封特别的录取通知书——印有数十颗镂空的星星,它们象征着厦门大学“爱国、革命、自强、科学”优良校风的代表人物,一并寄去的还有陈嘉庚所写的《南侨回忆录》。

  在徐进功看来,这是厦门大学办学基因的延续与传承,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开拓。“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希望校园典礼活动能够融合多种元素、交融多种形式,将时代主题和传承大学精神相结合。”

  把“闽宁协作援宁群体”之一的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搬到“嘉庚号”科考船上,让援宁梦想从海上扬帆起航;书记校长为研究生上“开学第一课”,加入学术诚信、科研作风、婚恋观等内容……

  “典礼给予青年学生的,从来不只是形式上的参与感,更是精神上的鼓舞力量。”让许美霞感到欣喜的是,像魏娜娜一样,在典礼活动上获得蜕变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学生们从台下走到台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校园典礼的参与者、设计者、分享者,成为演讲台上的主角。一幕幕特别的场景,一次次朋辈力量的指引,更容易在大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典礼记忆。”

责任编辑:李华锡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黄河壶口瀑布呈现瀑布群景观

 7月4日,游客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欣赏壮美瀑布群景观。近日,受上游降雨增多和万家寨水库调节放水影响,黄河干流迎来汛期。位于晋陕两省交界的壶口瀑布水量增大,主副瀑布连成一线,呈现壮美瀑布群。(无人机照片)

高校研学游不应只是“打卡”

  进入暑期,高校陆续开启暑期参观模式。近日,一则有关清华北大暑期开放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据悉,清华大学除周一为校园休整日外,周二到周日均开放校园。北京大学暑期校园开放时间为7月7日至8月16日。两校均采取“抽签+即时...

安徽省亳州市臧大春书画未老夕阳红

本刊网王平、苏士领、耿治国每日新闻网讯:乙巳盛夏的一天,记者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文化站工作室。就像走进中华文化的博物馆,翰墨飘香沁人肺腑,中堂、条幅、扇面,手扎、绘画悬挂四壁;篆、隶、楷、行、草书法种类丰富多样,宛如一...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 北京成暑期热门目的地Top1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暑期整体文旅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38%,北京、上海、青岛、成都、西安、重庆、南京、威海、广州、昆明位列热门暑期旅游目的地Top10。  此外,不少年轻游客涌入三线以下...

浙江武义:游客漂流消暑乐享清凉

  7月2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峡谷溪水中漂流消暑,乐享清凉。  随着暑期到来和天气转热,金华市武义县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吸引了各地游客携带家人前往度假游玩避暑,亲近自...

烟台高新区举办“守好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进校园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远哲) 为扎实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引领作用,6月24日下午,烟台高新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举办了“守好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资宣传...

(全环境立德树人)金杏盈枝毕业季 劳动筑梦向未来

—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开展校园杏子采摘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赵雪晶))近日,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校园里的杏树迎来了丰收时节,金黄的杏子缀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为了让即将毕业的五年级学生留下独特的校园记忆,...

【全环境立德树人】小农夫大丰收 ——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夏季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君惠)为扎实推进劳动教育落地见效,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于开学初的春日播种时节,组织全校学生在班级种植箱亲手播下蔬菜种子。如今盛夏已至,种植箱迎来丰收时刻:鲜嫩的...

【全环境立德树人】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无人机航模特色社团展示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于乐)为积极响应 “双减” 号召,充实学生课后时光,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运动能力,近日,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无人机航模特色社团展示活动。该社

【全环境立德树人】传统文化伴成长 魅力非遗润校园——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展示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学伞)为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近日,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火热开启。从创意海报到作品展览,从专业评审到荣誉收藏...

2023
08/22
13:17
浏览量: 509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