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苏辙赞咏过密云白龙潭吗

苏辙赞咏过密云白龙潭吗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12 19:07:54 | 点击:455

◎户力平

近阅《密云题咏》一书,发现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苏辙的《咏龙潭》诗:“白龙昼饮潭,修尾挂石壁。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射。”其诗解云:“龙潭,即白龙潭,在密云县城东北五十里,景色优美。民间传说白龙与黑龙争斗后居此,常降时雨,造福人间。”

据1990年《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载:“白龙潭,京郊著名风景游览区,在密云县东部太师屯镇龙潭沟内。龙潭沟又名石盆峪,长达5公里。沟内泉水成溪,由南而北流,下注潮河。溪水流经三处悬崖,形成三个瀑布。年深日久,瀑布下形成三个盆形小潭,其中头潭虽小,直径只有3米多,却深不见底。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潭内南壁有一石门,是谓‘石林水府’,相传有一条白龙潜居其中,故人称此潭为白龙潭。”

而查阅更早史籍,至少在明末清初未见密云有“白龙潭”之名,而有“石盆峪”“龙潭”之名。明代顾炎武《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云:“州东北一百二十里为密云县……石匣之东南,渡潮河十五里为石盆峪。有龙潭,潭上石如盆形,水悬崖而下入于潭。潭外为盆,水从潭面历盆抵峡而下,数里入于潮河,有龙宅焉,其深无底。潭中有石门,水浅则见,土人曰龙所从出入也。”

明朝将领戚继光统领边关时,曾寻游于此,赋《题龙潭》诗:“紫极龙飞冀北春,石潭犹自守鲛人。风云气薄山河迥,闾阖睛开日月新。”明末许如兰任“管密云道”时也曾到此观景,遂赋《龙潭》诗曰:“驱车来访到龙潭,石上青苔砌小庵。爽气绕筵犹带露,危旌隐日自生岚。”

历史上苏辙确实到过今天的北京,也到过今天的密云,但他是否创作过赞美白龙潭的《咏龙潭》诗,值得商榷。

宋景德元年,即契丹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十二月,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此后两国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平,并多有交往,所派使臣达1600多名,而两朝使者大多由高官或文化名人担任。其宋朝使者中大名鼎鼎的人物就有欧阳修、王安石、沈括、包拯、蔡京、高俅等,苏辙也是其中一位。

据《苏辙传》载:宋元祐四年(1089年)八月,时任吏部尚书的苏辙,与刑部侍郎赵君锡奉旨离开京师开封出使辽国,庆贺辽道宗耶律洪基生辰。其自南而行,过白沟后,进入辽国境内。辽使接伴至桑乾河(今永定河)。苏氏有《渡桑干》诗:“相携走马渡桑干,旌旆一返无由还。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遂经良乡(今属房山)、燕京城(今北京城区西南部)、顺州(今顺义),进入檀州(今密云)。由檀州向东北而行,至石匣,自此入山,九十里至古北口(今密云东北部)。过古北口往北便进入辽国中京大定府北安州(今河北承德辖域)。次年正月,苏辙启程南归。还宋京后,他还根据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上了五道《北使还论北边事札子》,为朝廷就边关问题决策提供了建议。

查阅《苏辙全集》《三苏诗选》《栾城集》等,确有苏辙出使辽国时所作《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中涉及今密云辖域的有《题燕山》《奉使契丹古北道中》《古北口绝句二首》《古北口道中呈同事》《古北口道中萧寺石刻》《奉使契丹过杨无敌祠》《出山》等诗篇,但未见赞咏密云白龙潭的《咏龙潭》一诗。而苏辙所写《题李公麟山庄图并叙》其十四“玉龙峡”一诗则曰:“白龙昼饮潭,修尾挂石壁。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射。”与所阅《密云题咏》一书所录《咏龙潭》完全相同。

李公麟,北宋时期舒州(今安徽桐城)人,官至朝奉郎,精通诗文书画,被誉为大宋画中的第一人,与苏轼、苏辙和黄庭坚交往甚密。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李公麟归隐于桐城双溪龙眠山的龙眠山庄。

据《桐城县文物志》载:龙眠山庄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市城区西北7.5公里的西龙眠山李家畈,为李公麟归隐之所。坐北向南,背倚高山,面临平畴,视野旷阔,龙眠河绕西侧南流,四周环筑土墙。山庄辟有建德馆、墨禅堂、芸香阁、雨花崖、泠泠谷、玉龙峡等二十处景观。而今龙眠山庄之景观已不存,但崖谷诸胜,旧貌依稀。

李公麟绘有《龙眠山庄图》,共八帧,分别题为“璎珞垒”“栖云室”“秘全菴”“玉龙峡”“观音嵒”“宝积峰”“陈彭际”“在建馆南十里”。这幅山庄图苏辙观赏后大为赞赏,遂赋诗二十首,即《题李公麟山庄图并叙》,其第十四章,即“玉龙峡”一诗。

苏辙是否游览过密云白龙潭,未见史料记载,但《咏龙潭》之诗句,赞美的确实不是今天密云白龙潭,当是北宋时期安徽桐城李公麟山庄之“玉龙峡”。

责任编辑:秦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高校研学游不应只是“打卡”

  进入暑期,高校陆续开启暑期参观模式。近日,一则有关清华北大暑期开放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据悉,清华大学除周一为校园休整日外,周二到周日均开放校园。北京大学暑期校园开放时间为7月7日至8月16日。两校均采取“抽签+即时...

安徽省亳州市臧大春书画未老夕阳红

本刊网王平、苏士领、耿治国每日新闻网讯:乙巳盛夏的一天,记者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文化站工作室。就像走进中华文化的博物馆,翰墨飘香沁人肺腑,中堂、条幅、扇面,手扎、绘画悬挂四壁;篆、隶、楷、行、草书法种类丰富多样,宛如一...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 北京成暑期热门目的地Top1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暑期整体文旅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38%,北京、上海、青岛、成都、西安、重庆、南京、威海、广州、昆明位列热门暑期旅游目的地Top10。  此外,不少年轻游客涌入三线以下...

浙江武义:游客漂流消暑乐享清凉

  7月2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峡谷溪水中漂流消暑,乐享清凉。  随着暑期到来和天气转热,金华市武义县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吸引了各地游客携带家人前往度假游玩避暑,亲近自...

烟台高新区举办“守好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进校园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远哲) 为扎实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引领作用,6月24日下午,烟台高新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举办了“守好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资宣传...

(全环境立德树人)金杏盈枝毕业季 劳动筑梦向未来

—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开展校园杏子采摘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赵雪晶))近日,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校园里的杏树迎来了丰收时节,金黄的杏子缀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为了让即将毕业的五年级学生留下独特的校园记忆,...

【全环境立德树人】小农夫大丰收 ——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夏季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君惠)为扎实推进劳动教育落地见效,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于开学初的春日播种时节,组织全校学生在班级种植箱亲手播下蔬菜种子。如今盛夏已至,种植箱迎来丰收时刻:鲜嫩的...

【全环境立德树人】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无人机航模特色社团展示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于乐)为积极响应 “双减” 号召,充实学生课后时光,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运动能力,近日,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无人机航模特色社团展示活动。该社

【全环境立德树人】传统文化伴成长 魅力非遗润校园——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展示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学伞)为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近日,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火热开启。从创意海报到作品展览,从专业评审到荣誉收藏...

安徽淮北:夏日南湖水清岸绿 再现“金光穿洞”景观

  2025年6月12日,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南湖湿地公园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美不胜收。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通过对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快速推进区域内湿地公园建设,一座座水清岸绿的生态公园的建立,壮大了生态旅游产业,...

2025
05/12
19:07
浏览量: 45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