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当地方戏与年轻人牵手——淮剧虽小众 “入戏”乾坤大

当地方戏与年轻人牵手——淮剧虽小众 “入戏”乾坤大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12 18:33:24 | 点击:251

陈澄(左)正在教学生学习淮剧。受访者供图

在江苏省盐城工学院的教室里,身着一袭粉色戏服的陈澄正俯身调试多媒体设备。屏幕上《祥林嫂·天问》的剧照定格在祥林嫂雪夜独行的剪影,教室里响起一声清亮的戏腔:“忽听伯喈一声请……”

满室寂静被这声悲叹打破。陈澄一转身,便将鲁迅笔下那个被命运碾碎的女子,“拽”进了21世纪的大学课堂。前排盐城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1级学生袁程此刻不由自主坐直了身体,“我第一次发现方言唱腔竟能如此直击人心”。

“这出戏之所以打动人,关键在于传递出了对命运的抗争与悲悯。”陈澄是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她这样向学生阐释淮剧的生命力。作为盐城工学院的兼职教授,陈澄将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工作与戏曲传承深度融合。2018年,她就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戏曲进校园的建议》,主张通过师资建设、财政保障和平台搭建推动非遗传承。实践中,她带着《祥林嫂·天问》《小镇》等剧目走进校园,以示范教学、现场解析等方式,在青少年心中播撒淮剧的文化火种。

“有年轻人喜爱,才有未来”

教室投影仪正分屏展示着两组动态图像:左侧是湿地监测镜头下勺嘴鹬群振翅迁徙的轨迹,右侧则是《祥林嫂·天问》“问天”唱段的频谱图。当陈澄将两者播放速度同步调整时,声波起伏竟与鸟群翅尖划出的弧线近乎契合。

陈澄示意同学们下课去看看湿地的芦苇荡,“淮剧,本来就是从盐城黄海湿地土壤中生长出的艺术形态。几百年前,先辈们在滩涂劳作时,把芦苇倒伏的弧度化作了‘淮调’的拖腔。”陈澄说:“滩涂以每年约3厘米的速度沉积,芦苇根系要不断向下延伸才能存活。这就是淮剧的筋骨,就像祥林嫂的命,再苦也要在盐碱地上扎根,老祖宗把‘湿地密码’编进了戏文里。”

盐城黄海湿地一直都在与淮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赋能。然而,在当下,这一传统戏曲艺术形式正面临着“受众断层”的危机,年轻群体对其艺术价值的认知度和审美接受度普遍偏低,如何突破这一困境,成为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陈澄带着剧团主动拥抱互联网。演唱名作名段、展示后台和排练现场、开设线上讲座、与票友线上联动……陈澄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淮剧,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2017年,她就试水淮剧直播,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已发布1210条短视频作品,推介淮剧唱腔、推出经典名段,还通过反串去吸引戏迷。她用淮剧方言翻唱的《神女劈观》有300万的播放量。“从传统戏曲舞台上生长起来,我们要学习如何把我们的传统艺术推广得更远,让更多没接触过淮剧的人,能感受到淮剧的魅力和淮剧人的光彩,最后爱上淮剧。”陈澄深谙网上的“流量密码”:“有年轻人喜爱,淮剧才有未来。两分钟的短视频是‘钩子’,要把年轻人‘钩’进剧场。”

让“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武松的鸳鸯腿怎么像在跳广场舞?”盐城工学院排练厅里,汉语言文学专业22级学生辅欣第27次示范传统身段,同学朱荷却把“旋子”(武术的一种动作,甩臂,拧腰,旋腿,平身跃起,双脚落地)摔成了“轱辘”。受陈澄的启发,学生也自发成立了一个淮剧兴趣小组。

起初连压腿都做不到的00后们,很快发现了淮剧的“魔鬼细节”:水袖要甩出“十八道弯”,唱腔韵律得卡准,就连走路都颇为讲究。朱荷记得第一次排《祥林嫂·天问》时,自己拖着3米长的白绫“满场乱窜”,活像“扯线木偶上战场”。“陈澄老师说‘戏比天大’,可我们连最基本的台步都走不好。”朱荷苦笑着翻出手机里那张“淮剧菜鸟集体照”——20多个年轻人东倒西歪地定格在舞台上。

转机出现在一个夜晚。当朱荷卡在《祥林嫂·天问》的“哭灵”唱段时,辅欣突然举起手机:“要不试试说唱的转音?”这个总戴着棒球帽的姑娘,把传统拖腔改造成错落有致的快板节奏,竟意外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口味。

真正的突破来自对剧本的大胆改编。这群年轻人把《小镇》里的“道德银行”改造成校园版“诚信超市”,让老企业家追着学生讨要“诚信分”,同时,他们在校园湿地景观带进行实景演出,观众可随演员移步换景,体验“戏在景中,人在戏里”的奇妙观感;将《打金枝》的“帝王将相矛盾”置换成“宿舍矛盾”,公主与驸马的拌嘴化作当代大学生活的幽默镜像……这些“淮剧新唱”,他们计划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首秀”。看完学生们的排练,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周晓燕突然意识到,这些“戏混子”正在创造属于年轻人的“戏曲语法”。

盐城工学院的课堂上,淮剧也早已超越“表演艺术”的范畴,成为跨学科融合的纽带之一。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教师赵晶晶主持的校级美育课程专项《走进中国戏曲之美》上,她一直和同学们在探讨,如何让现代淮剧与西方文学来一个“经典对话”,为学生构筑一座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周晓燕的专业课《走进盐城黄海湿地》,像是一堂“行走的生态课”,让年轻学子触摸到传统文化与自然遗产血脉共振的鲜活脉搏……

“当我们将淮剧《小镇》与马克·吐温笔下的《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展开‘跨时空对话’时,两种文明对人性善恶的深刻剖析会产生奇妙的共振——原来我们水袖轻扬的舞台,竟能如此犀利地照见人性本质。”赵晶晶说,这种双向阐释的艺术对话,正在促进学生们构建起全球视野,在跨文化共振中感受文明多样性的共生之美。

用“世遗+非遗”激活文旅新动能

如今,盐城工学院创新构建“双遗产+”的多学科矩阵,以淮剧、盐城黄海湿地为支点,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育人模式,使千年湿地与百年戏韵在新时代碰撞出创新火花。

在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的研讨室里,一群00后学生正围绕《湿地英雄录》生态叙事项目展开热烈讨论。这个由英语、会计、高分子、金融等专业学生组成的跨学科团队,计划将滨海湿地的生命故事转化为数字时代的“生态寓言”。

项目负责人、该校英语专业23级学生沈春军带领的团队计划以候鸟迁徙为叙事主线,将它们跨越洲际的漫长旅程,解读为生命韧性的赞歌。学生们还尝试将麋鹿种群繁衍的生态叙事通过多语种、多视角以及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进行展现。

“要让世界听懂湿地的语言,必须先找到共情的密码。”沈春军和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了“故事化—场景化—人格化”的叙事策略——将18.64万公顷保护区面积转化为“2600个世界杯球场连成的生态蹦床”;把具有“翼展2.3米”这种生物学特征的丹顶鹤比喻成“能在云端写草书的天然书法家”;北京故宫面积72公顷,如果给北京故宫盖上“湿地同款皮肤”,得复制粘贴2589座紫禁城才够填满;如果让所有访客手拉手围住湿地边界,需要1.2亿成年人才能连成闭环(人均臂展1.5米),不过湿地更欢迎候鸟用翅膀“画圈圈”……这种青春视角的生态叙事,比数据报告更具穿透力。

同样地,在周晓燕《走进黄海湿地》课程的启发下,旅游专业23级学生金志洲敏锐地察觉到候鸟保护与研究领域的技术需求。此前,他研发的牛羊定位器月销量稳定在5000件左右,积累了定位设备的技术经验,如今他计划将这一技术拓展到候鸟保护领域,着手研发专属设备。这款设备在保留基础定位功能的同时,拟新增生物体征监测模块,可实时记录候鸟迁徙中的体温、心率等数据,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候鸟迁徙路径与生理状态的基础数据。

如今,结合淮剧《小镇》,盐城市还在淮剧的发源地建湖九龙口沙庄古村建了一个淮剧小镇。小镇通过全景式再现剧中18个生活场景,以“番外篇”的形式,将剧目“演艺+实景秀”进行常态化立体呈现,打造了“戏在村里,村在戏里”的文旅融合发展典范。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休闲娱乐选择,满足了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还荣获了“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及“首批江苏省级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等殊荣。

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正在反哺城市发展。在周晓燕看来,盐城工学院通过构建“世界遗产+非遗传承”双轮驱动机制,以淮剧非遗传承与黄海湿地世遗保护为协同创新载体,探索出了一条“文化基因解码-跨界融合传播-产业价值转化”的闭环路径,这种育人模式的深层价值在于“破解了地方高校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密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牟昊琨 通讯员 赵迎华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黄河壶口瀑布呈现瀑布群景观

 7月4日,游客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欣赏壮美瀑布群景观。近日,受上游降雨增多和万家寨水库调节放水影响,黄河干流迎来汛期。位于晋陕两省交界的壶口瀑布水量增大,主副瀑布连成一线,呈现壮美瀑布群。(无人机照片)

高校研学游不应只是“打卡”

  进入暑期,高校陆续开启暑期参观模式。近日,一则有关清华北大暑期开放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据悉,清华大学除周一为校园休整日外,周二到周日均开放校园。北京大学暑期校园开放时间为7月7日至8月16日。两校均采取“抽签+即时...

安徽省亳州市臧大春书画未老夕阳红

本刊网王平、苏士领、耿治国每日新闻网讯:乙巳盛夏的一天,记者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文化站工作室。就像走进中华文化的博物馆,翰墨飘香沁人肺腑,中堂、条幅、扇面,手扎、绘画悬挂四壁;篆、隶、楷、行、草书法种类丰富多样,宛如一...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 北京成暑期热门目的地Top1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暑期整体文旅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38%,北京、上海、青岛、成都、西安、重庆、南京、威海、广州、昆明位列热门暑期旅游目的地Top10。  此外,不少年轻游客涌入三线以下...

浙江武义:游客漂流消暑乐享清凉

  7月2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峡谷溪水中漂流消暑,乐享清凉。  随着暑期到来和天气转热,金华市武义县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吸引了各地游客携带家人前往度假游玩避暑,亲近自...

烟台高新区举办“守好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进校园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远哲) 为扎实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引领作用,6月24日下午,烟台高新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举办了“守好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资宣传...

(全环境立德树人)金杏盈枝毕业季 劳动筑梦向未来

—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开展校园杏子采摘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赵雪晶))近日,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校园里的杏树迎来了丰收时节,金黄的杏子缀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为了让即将毕业的五年级学生留下独特的校园记忆,...

【全环境立德树人】小农夫大丰收 ——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夏季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君惠)为扎实推进劳动教育落地见效,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于开学初的春日播种时节,组织全校学生在班级种植箱亲手播下蔬菜种子。如今盛夏已至,种植箱迎来丰收时刻:鲜嫩的...

【全环境立德树人】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无人机航模特色社团展示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于乐)为积极响应 “双减” 号召,充实学生课后时光,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运动能力,近日,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无人机航模特色社团展示活动。该社

【全环境立德树人】传统文化伴成长 魅力非遗润校园——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展示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学伞)为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近日,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火热开启。从创意海报到作品展览,从专业评审到荣誉收藏...

2025
04/12
18:33
浏览量: 25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