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故土春风中,文物在诉说

故土春风中,文物在诉说

来源:人民日报 | 时间:2025-03-24 13:51:54 | 点击:269

图片均为回归祖国的文物艺术品。国家文物局供图

包括铜摇钱树和陶座、素面陶鬲、素面带盖铜钫、陶说唱俑,种类涵盖陶器、玉器、青铜器、佛造像、画像砖……近日,41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从美国回归中国。

文物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密码与艺术价值。一件件流失海外的文物的回家之旅,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印证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深刻哲理。

新时代,文物回归进入“快车道”

回首往昔,文物流失是中华儿女心中难以愈合的创伤。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由于战争、走私等多种原因,大量中国文物被迫远离故土,漂泊海外。远古玉器、商周青铜、唐宋名画、元明瓷器、珍本古籍……许多堪称国宝级的珍贵文物变成国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令国人扼腕叹息。

文物追索和返还,事关民族尊严、事关中华文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愿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追索返还进入“快车道”。回归祖国的文物,不仅规模愈发宏大,批次也更为密集。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51批次2156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文物追索工作始终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我国不断加强文物追索法治体系,国家文物局成立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各个部门形成联动,为文物“回家”保驾护航。我国通过修订文物保护法,新增了关于加强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国际合作的条款,明确国家对流失文物的收回权利,并规定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追索工作。同时,国家文物局、海关、驻外使领馆等建立合作机制,对流失文物进行信息搜集、研判、谈判,推动跨部门合作,形成了推动流失文物回归的合力。

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积极且深度地参与到国际合作之中,在流失文物追索工作上持续发力。从2014年的《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到2024年的《关于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的青岛建议书》,从与多国的双边协谈到“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中国发出流失文物返还的倡议,推动相关国际合作,参与相关国际规则制定。中国流失文物返还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许。巴西人类学家若昂·帕切科评价:“中国方案为原住民文化回归提供了范本,这是对殖民历史的精神救赎,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散回归历程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密切相关,寄托着中国人民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情感。”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会长刘玉珠说。

文物回归,见证中华儿女守护历史文化的执着与坚韧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

意大利罗马,2024年10月28日,菲乌米奇诺机场,阳光和煦。CA940航班载着一批特殊的“乘客”,踏上归途。它们是意大利查获并返还中国的56件文物艺术品中的一部分。

流畅的线条、典雅的纹饰、生动的器型,来自数千年前的艺术品,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直接物质资料;汉代、唐代陶俑和元代陶兽,提供了当时社会安定富足的实物见证……每一件文物都是民族历史的记忆,都镌刻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跨越山海,回归祖国的怀抱,不仅需要时间上的耐心,更离不开几代文物工作者不断呼吁、持续努力。

始凿于北魏的天龙山石窟,众多佛教造像面庞圆润,双目微阖,线条流畅优美,嘴角带着一抹含蓄的笑意,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

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起,天龙山石窟惨遭洗劫,大量佛首被盗凿并走私到海外。百年岁月悠悠逝去,但中国人从没有忘记这批微笑的佛像。几代文物工作者不懈努力,积极开展天龙山石窟文物追索工作。2020年9月14日,国家文物局监测发现,日本一家拍卖公司拟于东京拍卖一尊“唐天龙山石雕佛头”,随即启动追索机制,确定“叫停拍卖、争取回归”的工作目标,促成撤拍。在多方协作下,天龙山石窟佛首结束百年漂泊,回归祖国。

不管过去了多久,只要是非法盗取的中国文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将坚定不移地追索。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霍政欣所言:“当我们在谈判桌上展示出完备的法律体系、尖端的科技手段和坚定的文化立场时,世界不得不尊重这份文明大国的底气。”

不断提升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也激发出民间社会助力文物回归的热情。

2020年底,一场“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令人瞩目,“万园之园”迎来“回家”的重要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野蛮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园内无数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圆明园十二兽首也在这场浩劫中被掠夺,自此开始了长达100多年的海外漂泊生涯。鼠首、牛首、兔首等相继回归。2007年,爱国企业家在得知圆明园马首铜像即将拍卖的消息后,出资抢救这件流失文物,后决定将马首捐赠国家文物局,结束马首铜像离散的历史。

截至目前,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大多数已回归祖国。马首铜像更是成为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中,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重要文物。

文物回归,彰显着中华儿女守护民族记忆、传承历史文脉的坚定决心,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弦。“回家,不以山海为远”“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人们用一句句暖评,为终归故土的珍宝送上祝福。

在圆明园石柱回归仪式上,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动情地说:“小时候在教科书上看到残破的柱础,总觉得心痛;如今亲眼看到这些石柱,感受到的是民族复兴的温度。”

数据显示,近5年“国宝回家”相关话题网络阅读量超百亿次,90后、00后成为关注主力,在社交媒体上传“文物拟人化”创作——文物回归已升华为一场民众积极参与的文化活动。

推动流失文物返还国际合作,为保护人类文明贡献中国力量

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我国积极推动流失文物返还相关国际合作,为保护人类文明贡献中国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已与27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政府间双边协定,建立彰显中国特色的国际合作机制,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为改革和完善文物追索返还的国际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面对流失文物背景调查艰难、现状复杂,国际法约束力弱、适用范围有限等问题,我国在综合运用外交斡旋、执法合作、协商谈判等方式的同时,积极拓展民事诉讼、民间捐赠各种手段,形成政府与民间联动、国内与国际互动的强大合力。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帛书实物。帛书记载古代神话、数术等众多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受国内学者珍视,也为国际学术界所瞩目。如今可折叠地图、书籍的装订方式也由帛书演变而来。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帛书研究专家李零介绍,帛书是中国学术的重要源头之一,对研究古文字、古文献、学术史、思想史等至关重要。

遗憾的是,子弹库帛书于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遭非法盗掘,自1946年流转美国,迄今已近80年。

2024年6月20日,国家文物局在山东青岛举办的“殖民背景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研讨会”上,接收了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移交的子弹库帛书在美国流转的物证。这些物证包括曾经用于盛装帛书的盒盖,带有福格博物馆借存标签等信息,能够证明帛书自1946年9月16日起已借存于福格博物馆,是帛书在美国流转证据链的关键一环。我国通过全面的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为其回归创造条件。

文物追索已从简单的索要升级为科技、外交、法律的多维博弈。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所言:“今天的文物追索,展现的是文明古国的文化自信与现代大国的治理智慧。”

协和万邦,四海归心。站在2025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从马家窑先民捏塑陶土时的虔诚,到今天科学家用纳米技术修复文物的专注;从敦煌藏经洞文书的飘零命运,到《永乐大典》数字化回归工程,这些跨越时空的文明载体,终将在祖国拼合成文化版图,见证一个古老民族在文化自信中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3日 07 版)

责任编辑:李思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黄河壶口瀑布呈现瀑布群景观

 7月4日,游客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欣赏壮美瀑布群景观。近日,受上游降雨增多和万家寨水库调节放水影响,黄河干流迎来汛期。位于晋陕两省交界的壶口瀑布水量增大,主副瀑布连成一线,呈现壮美瀑布群。(无人机照片)

高校研学游不应只是“打卡”

  进入暑期,高校陆续开启暑期参观模式。近日,一则有关清华北大暑期开放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据悉,清华大学除周一为校园休整日外,周二到周日均开放校园。北京大学暑期校园开放时间为7月7日至8月16日。两校均采取“抽签+即时...

安徽省亳州市臧大春书画未老夕阳红

本刊网王平、苏士领、耿治国每日新闻网讯:乙巳盛夏的一天,记者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文化站工作室。就像走进中华文化的博物馆,翰墨飘香沁人肺腑,中堂、条幅、扇面,手扎、绘画悬挂四壁;篆、隶、楷、行、草书法种类丰富多样,宛如一...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 北京成暑期热门目的地Top1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暑期整体文旅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38%,北京、上海、青岛、成都、西安、重庆、南京、威海、广州、昆明位列热门暑期旅游目的地Top10。  此外,不少年轻游客涌入三线以下...

浙江武义:游客漂流消暑乐享清凉

  7月2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峡谷溪水中漂流消暑,乐享清凉。  随着暑期到来和天气转热,金华市武义县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吸引了各地游客携带家人前往度假游玩避暑,亲近自...

烟台高新区举办“守好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进校园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远哲) 为扎实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引领作用,6月24日下午,烟台高新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举办了“守好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资宣传...

(全环境立德树人)金杏盈枝毕业季 劳动筑梦向未来

—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开展校园杏子采摘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赵雪晶))近日,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校园里的杏树迎来了丰收时节,金黄的杏子缀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为了让即将毕业的五年级学生留下独特的校园记忆,...

【全环境立德树人】小农夫大丰收 ——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夏季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君惠)为扎实推进劳动教育落地见效,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于开学初的春日播种时节,组织全校学生在班级种植箱亲手播下蔬菜种子。如今盛夏已至,种植箱迎来丰收时刻:鲜嫩的...

【全环境立德树人】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无人机航模特色社团展示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于乐)为积极响应 “双减” 号召,充实学生课后时光,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运动能力,近日,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无人机航模特色社团展示活动。该社

【全环境立德树人】传统文化伴成长 魅力非遗润校园——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展示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学伞)为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近日,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火热开启。从创意海报到作品展览,从专业评审到荣誉收藏...

2025
03/24
13:51
浏览量: 26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