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甘肃永靖:赴一场“科学+艺术”沉浸之旅

甘肃永靖:赴一场“科学+艺术”沉浸之旅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27 11:30:41 | 点击:399

游客在刘家峡恐龙博物馆拍照留念。

“快来看!这是咱们这里出土的恐龙化石!”王兴龙指着一块恐龙骨骼化石,轻声招呼一旁的伙伴。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博物馆内,一群游客正兴致勃勃地观看恐龙模型、化石。

王兴龙是永靖县本地人,从小就听过恐龙的故事。2024年3月,临夏世界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通过,刘家峡恐龙博物馆和恐龙足迹1号点化石保护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蛇年春节期间,临夏州、永靖县推出专题旅游线路,囊括“科学+艺术”特色产品。其中,“科学”部分,首推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王兴龙常年在外工作,趁着返乡过年,前来了解曾经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远古邻居”。

从外看去,刘家峡恐龙博物馆与周围山体的颜色浑然一体。馆内,刘家峡黄河巨龙、炳灵大夏巨龙等一一“亮相”。一些恐龙模型的下方装有红外感应设备,当有观众靠近,恐龙便“摇头摆尾”。不仅如此,在博物馆里,观众还能跟恐龙“赛跑”,与翼龙“遨游天际”……这些互动设备操作简便,为游客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博物馆外,一个长约60米、高约20米的刘家峡黄河巨龙模型静静矗立,与恐龙足迹1号点保护馆遥遥相望。博物馆馆长尤文泽介绍,恐龙足迹1号点揭露面积约1400平方米,产出4类23组共300多枚足迹,最大的足迹能容纳一个成年人躺进去,最小的还没有人的手掌大。“刘家峡的恐龙足迹化石群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保存最好、种类最多的恐龙足迹化石群之一。通过恐龙足迹,我们可以了解恐龙的体型、生活习性、行进速度等。”

亿万年前的生命让人感动,千百年前留下的艺术宝库依然熠熠生辉。

离开刘家峡恐龙博物馆,王兴龙和朋友驱车1个多小时,前往炳灵寺石窟。沿途风光无限:丹霞地貌色彩斑斓、炳灵石林千峰壁立,黄河和洮河交汇处“一半碧水一半浑浊”,泾渭分明。

炳灵寺石窟建于西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等各代,展现了中国石窟早、中、晚期壁画和塑像的发展演变过程,现存窟龛200多个、造像800多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196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炳灵寺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甘肃三大石窟。与后两者不同,炳灵寺石窟分布在大寺沟两侧的红砂岩上,临近大夏河、洮河、黄河等重要水系的交汇处。这里没有大漠孤烟,而是与山水相伴。此外,相较于传统的泥胎塑像,炳灵寺石窟的石雕石刻数量众多、样式丰富,有的秀骨清奇,有的圆润饱满,眉毛、嘴唇精致细腻,神态生动,保存也更完整,反映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

“蓝色闪闪发光的是什么?”第8窟壁画上的一个小细节引起王兴龙的好奇。“这是中亚波斯风格连珠纹,蓝色颜料源于进口。”讲解员介绍,炳灵寺石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融沟通,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艺术特征。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个艺术宝库,当地文保部门加固山体和河道,防止地震、泥石流、黄河水倒灌等自然灾害对石窟造成损害,2024年对石窟前的河道进行了清淤。

上午“穿越”到白垩纪,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下午回溯千年前,触摸艺术交融的历史温度。回程路上,王兴龙意犹未尽。

春节假期将至,永靖县围绕炳灵寺石窟、刘家峡恐龙博物馆等,推出不同线路类型,不仅囊括滑雪场、国家工业遗产刘家峡水电站、黄河文化博物馆和滑翔营地等点位,还包括新春灯展、黄河三峡冰雪节、西北社火展演、诗会展演、永靖花儿演唱会等“迎新年·贺新春”系列活动,邀省内外游客在旅途中领略大美风光,沉浸式体验西北民俗文化。

责任编辑:张晰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北京潮得像“回南天”?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图为7月2日拍摄的北京市凉水河。新华社记者 田晨旭 摄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田晨旭)“在北京感受到了广东的回南天”“谁还分得清北京和热带雨林”……这两天,关于“北京闷热天气”的相关话题屡次冲上热搜,不少人认为这是...

中国东极夏日旅游升温

  7月4日,游客在抚远市东极阁上观看日出。  入夏的“华夏东极”黑龙江省抚远市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江风送爽,吸引众多游客来到这里度夏。近年来,抚远市凭借其地理优势与文旅禀赋,重点培育东极观光、界江旅游等旅游产品。 ...

黄河壶口瀑布呈现瀑布群景观

 7月4日,游客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欣赏壮美瀑布群景观。近日,受上游降雨增多和万家寨水库调节放水影响,黄河干流迎来汛期。位于晋陕两省交界的壶口瀑布水量增大,主副瀑布连成一线,呈现壮美瀑布群。(无人机照片)

高校研学游不应只是“打卡”

  进入暑期,高校陆续开启暑期参观模式。近日,一则有关清华北大暑期开放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据悉,清华大学除周一为校园休整日外,周二到周日均开放校园。北京大学暑期校园开放时间为7月7日至8月16日。两校均采取“抽签+即时...

安徽省亳州市臧大春书画未老夕阳红

本刊网王平、苏士领、耿治国每日新闻网讯:乙巳盛夏的一天,记者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文化站工作室。就像走进中华文化的博物馆,翰墨飘香沁人肺腑,中堂、条幅、扇面,手扎、绘画悬挂四壁;篆、隶、楷、行、草书法种类丰富多样,宛如一...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 北京成暑期热门目的地Top1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暑期整体文旅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38%,北京、上海、青岛、成都、西安、重庆、南京、威海、广州、昆明位列热门暑期旅游目的地Top10。  此外,不少年轻游客涌入三线以下...

浙江武义:游客漂流消暑乐享清凉

  7月2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峡谷溪水中漂流消暑,乐享清凉。  随着暑期到来和天气转热,金华市武义县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吸引了各地游客携带家人前往度假游玩避暑,亲近自...

烟台高新区举办“守好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进校园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远哲) 为扎实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引领作用,6月24日下午,烟台高新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举办了“守好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资宣传...

(全环境立德树人)金杏盈枝毕业季 劳动筑梦向未来

—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开展校园杏子采摘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赵雪晶))近日,烟台高新区实验小学校园里的杏树迎来了丰收时节,金黄的杏子缀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为了让即将毕业的五年级学生留下独特的校园记忆,...

【全环境立德树人】小农夫大丰收 ——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夏季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君惠)为扎实推进劳动教育落地见效,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于开学初的春日播种时节,组织全校学生在班级种植箱亲手播下蔬菜种子。如今盛夏已至,种植箱迎来丰收时刻:鲜嫩的...

2025
01/27
11:30
浏览量: 39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