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运城盐湖:七彩瑰宝 璀璨依旧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运城盐湖:七彩瑰宝 璀璨依旧

来源:山西日报 | 时间:2024-08-04 13:42:31 | 点击:2731

市民在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中避暑纳凉。记者周明飞摄

万木蓊郁,波光潋滟,鸟鸣悠悠。盛夏的盐湖,宛若一块块古朴多彩的玛瑙,散落在河东大地上。

这片拥有4600余年开采史的古老盐泽,承载着华夏文明厚重的记忆,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兴衰与变迁。驻足湖畔,猎猎南风中仿佛还有古老《南风歌》的袅袅琴音;漫步盐湖,一个个滩堰俯拾皆是池盐文化的足迹。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盐湖考察时指出,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更好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

牢记嘱托、笃行不怠。一年来,运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盐湖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承,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利用的体制机制,积极拓展文物合理利用新途径,让盐湖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得到充分彰显。

“围绕着食盐生产、管理、运销等活动,盐湖周边形成了丰富的盐文化遗产。为厘清盐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运城对盐湖周边禁墙、古盐道、池神庙等47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普查和全面梳理,去年整理出了《运城盐湖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目录》。”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郭向鹏介绍,《目录》明确了运城盐湖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积极按照目录内容,立足盐湖宝贵资源,组织实施保护利用工作,使盐湖不断焕发新活力、创造新价值。

在众多光辉璀璨的盐湖历史遗迹中,围绕盐湖一周而筑的禁墙,是守护盐湖的一道重要防线,它彰显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最能代表运城的盐文化。

古禁墙从唐代始建,宋代继建,明代建成,前后历经一千多年,总长56公里。“围绕盐湖修筑城墙,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盐业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修筑禁墙的主要作用一是防止盗盐走私,二是抵御自然灾害,防止客水犯池,三是防止盐工的外逃。”郭向鹏介绍,在中国盐业发展史上,禁墙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河东大地厚重人文、富甲一方的历史见证。

然而辉煌的禁墙从初创到现在,迭经风雨侵蚀,屡遭兵火之灾,大部分已变得破败不堪,令人惋惜。

为了保护好禁墙,近年来,运城对东禁门、西禁门、中禁门进行修缮保护。同时,坚持人防、技防、物防并举,加强对禁墙的日常维护及监测。“禁墙,是运城的城市名片,也是地方独特的文化IP。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利用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为文物安全、火灾风险研判、监测报警等提供信息支持,用一系列数字技术,为禁墙装上不歇岗的‘哨兵’。”郭向鹏说。

摸清“家底”,守好文物是第一步,惠及群众、服务人民,让传承千年的盐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才是盐湖保护传承的最终目的。

在盐湖北岸卧云岗上坐落的池神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座皇家所封供奉池神的庙宇,也是人们了解运城盐文化的重要窗口。盐湖区先后投资约3.5亿元,实施了池神庙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工程。从昔日一座庙,到今日占地500亩的一片园,雄伟壮观的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已成为盐文化的最好诠释,也成为运城文旅的新地标。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每当夜幕降临,南风徐来,大型沉浸式游园演出《宋韵·南风歌》便会在池盐文化博览园上演,璀璨灯光下,盐工们或铲盐、装筐,或捞采、担挑,华丽的服装,逼真的道具,让游客穿越时空,零距离体味河东大盐的前世今生。

博览园中另一大亮点是新增占地4000平方米的河东池盐博物馆。其展览陈列在修复后的中禁门遗址墙体空间内,整个博物馆外形庄重内敛,气势恢宏,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展示古老池盐文化的专业博物馆。

“博物馆利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生动地再现了盐池的形成过程、历史变迁以及盐的生产方式,全方位展现了运城池盐文化的深厚底蕴。”河东池盐博物馆讲解员曹英豪说,随着暑期的到来,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听池盐故事,看池盐历史,感知“盐文化”的魅力。

7月13日,一场以“穿越千年的盐晶奇缘”为主题的体验式文化研学活动在池盐文化博览园举行,以“盐精灵”故事作为主线,巧妙融合历史传说、民俗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尾声,孩子们在博物馆舜帝抚琴的雕像旁,集体朗诵起《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传唱千年的歌谣在盐湖岸畔又一次响起。(记者周明飞)

(责编:田小丽、桑莉媛)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山海相拥,文艺出圈!解锁烟台高新区8个私藏打卡秘境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修培榕)当海浪雕刻出建筑的曲线,当非遗技艺在指尖流转,当咖啡香混着海风飘散——这里不是青岛,也不是威海,而是烟台高新区!这片被低估的滨海秘境,正以独特的“山海文艺腔调”悄然出圈。今天,带你探访...

【全环境立德树人】学前有法 善育有规

——烟台高新区益文幼儿园走进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宣讲活动近日,烟台高新区益文幼儿园走进海兴社区、海越社区、海博社区、海天雅筑小区开展“学前有法 善育有规”为民服务宣讲活动。宣讲教师围绕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以深入解读《中...

安徽黟县:蓝天白云入画景

  7月7日,小暑节气,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景色旖旎,蓝天白云与粉墙黛瓦静静倒映在澄澈如镜的南湖中,天水相融,如诗如画。(无人机照片)施亚磊 摄  7月7日,小暑节气,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景色旖旎,蓝天白云与粉墙黛瓦静静...

山水人文竞芬芳——万荣县串联自然人文资源勾勒文商融合新图景 

每日新闻网讯:记者 韩维元  通讯员 赵瑞秀“两水两山两名楼笑城果香远,三王三凤三故里万荣争气牛”,一副楹联道出了万荣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近年来,万荣县依托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处的自然禀赋和11处国家级保护文物...

北京潮得像“回南天”?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图为7月2日拍摄的北京市凉水河。新华社记者 田晨旭 摄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田晨旭)“在北京感受到了广东的回南天”“谁还分得清北京和热带雨林”……这两天,关于“北京闷热天气”的相关话题屡次冲上热搜,不少人认为这是...

中国东极夏日旅游升温

  7月4日,游客在抚远市东极阁上观看日出。  入夏的“华夏东极”黑龙江省抚远市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江风送爽,吸引众多游客来到这里度夏。近年来,抚远市凭借其地理优势与文旅禀赋,重点培育东极观光、界江旅游等旅游产品。 ...

黄河壶口瀑布呈现瀑布群景观

 7月4日,游客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欣赏壮美瀑布群景观。近日,受上游降雨增多和万家寨水库调节放水影响,黄河干流迎来汛期。位于晋陕两省交界的壶口瀑布水量增大,主副瀑布连成一线,呈现壮美瀑布群。(无人机照片)

高校研学游不应只是“打卡”

  进入暑期,高校陆续开启暑期参观模式。近日,一则有关清华北大暑期开放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据悉,清华大学除周一为校园休整日外,周二到周日均开放校园。北京大学暑期校园开放时间为7月7日至8月16日。两校均采取“抽签+即时...

安徽省亳州市臧大春书画未老夕阳红

本刊网王平、苏士领、耿治国每日新闻网讯:乙巳盛夏的一天,记者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文化站工作室。就像走进中华文化的博物馆,翰墨飘香沁人肺腑,中堂、条幅、扇面,手扎、绘画悬挂四壁;篆、隶、楷、行、草书法种类丰富多样,宛如一...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 北京成暑期热门目的地Top1

  暑期旅游高峰将至。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暑期整体文旅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38%,北京、上海、青岛、成都、西安、重庆、南京、威海、广州、昆明位列热门暑期旅游目的地Top10。  此外,不少年轻游客涌入三线以下...

2024
08/04
13:42
浏览量: 273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湖南省衡南四中举行校友助教助学暨建校60周年庆典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举行2023年秋季 开学典礼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