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菲律宾的“小圈子”撼不动南海大格局

菲律宾的“小圈子”撼不动南海大格局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2-15 10:20:37 | 点击:27944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近期,菲律宾的一系列“小动作”不断扰乱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也考验着东盟在南海问题磋商中的中心地位。1月,菲律宾频频围绕黄岩岛制造事端,同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就南海问题进行互动,企图绕开东盟构建一个南海地区“小圈子”。上周,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问越南,宣布就加强两国海岸警卫队合作达成协议,以防止在南海发生“不测事件”。虽然菲方表示该协议并不针对中国,但是明眼人一望便知,菲越海警协议明显具有“联越制华”之意。

菲律宾与越南同为中国的临海国家,也均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一定争议。自马科斯上台之后,菲律宾在美国的怂恿下与中方在黄岩岛问题上龃龉不断,此番又与隔海相望的越南加强所谓“海警合作”,其真实意图不外乎借力向中国施压,搅动南海地区的安全局势。

在马科斯访越期间,菲律宾当地媒体刊文鼓吹建立“东盟小多边主义”,以抛弃东盟在处理南海争端问题上的中心地位。所谓“东盟小多边主义”其实是一种伪多边主义,意在脱离现有的中国-东盟磋商框架,置其他相关国家的利益于不顾,为一己私利自行其是。这种构建“小圈子”的做法是中国及其他东盟国家所不能接受的。

不可否认,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纠纷。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已经逐渐摸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磋商机制,为维护南海地区几十年来的和平与稳定起到“定盘星”和“压舱石”的作用。

1992年7月,在第25届东盟外长会上,中国同东盟共同提出制定“南海行为准则”的目标。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强调各方要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包括《国际海洋法公约》,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而不诉诸武力威胁。《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特别是在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之后,双方合作迎来“钻石十年”。2023年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9117亿美元,较2013年翻了一番,东盟更是连续4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自2013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启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以来,双方关于危机管控的对话机制日渐成熟和稳定。虽然“南海行为准则”牵涉多方利益,其磋商过程旷日持久,但在此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审议通过《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为各国有效管控意外风险、维护南海局势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甚至有学者认为,磋商的过程比磋商的结果更加重要,因为中国与东盟在此过程中加深了了解、增强了互信。

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的一读、二读审议工作,目前正式进入三读阶段。中国与东盟的对话与磋商之所以能够取得积极进展,正是因为双方都秉持着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原则,同时拒绝域外国家的干预——这是真正多边主义精神的体现。但随着南海地区形势的日渐缓和,美国却不甘寂寞,试图通过代理人插手南海事务,促使南海问题国际化。

2013年,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菲律宾就南海管辖权问题向海牙国际仲裁法庭提起单方面“仲裁”。但东盟却拒绝对该“仲裁”的结果进行表态,因为菲律宾的这一举动实际已经挑战了东盟在处理南海争议中的中心地位,注定得不到东盟的支持。而且,美国作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也根本无法取信于东盟国家。2015年,时任印尼国防部长里亚古都就公开向美国喊话:“如果地区国家能够自己管理南海,就没有必要让其他国家卷入。”

正是因为菲律宾自知在中国-东盟的多边对话机制中占不到便宜,所以才另辟“歪路”,打起了绕开东盟构建南海地区“小圈子”的算盘。但是“南海行为准则”代表的是东盟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菲律宾的“甩手单干”无异于背信弃义之举,必然会招致其他东盟国家的强烈反对。就在马科斯访越前夕,印尼总统佐科专程出访菲律宾、越南和文莱三国,公开表示印尼接受“南海行为准则”,并将加速推动谈判进程。佐科总统此行无疑是在敲打某些国家不要对东盟“三心二意”。

2022年,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东盟秘书处发表演讲时曾指出,围绕着亚太地区的前途正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一种是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另一种是重拾冷战思维,将区域经济阵营化。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决定着亚太地区各国的前途和命运。南海问题具有复杂的历史经纬,也牵连着周边多个国家的切身利益。在当前中美博弈的时代背景下,域外国家的干预又使得南海问题面临着国际化的危机。但越是在挑战层出不穷的形势下,中国与东盟越应当坚持独立自主和真正的多边主义精神,强化“南海行为准则”的共识框架,不能让个别国家的“小圈子”影响了南海和平稳定的大格局。

编审:蒋新宇张艳玲蔡晓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用古诗词“命名”当下,让生活精致一公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云上”千人团  诗意地吃,诗意地穿,诗意地栖居,诗词的日常性和生命力正在被激活。  ——————————  看到广州人李耀鹏传承四代的美食“煎堆”,你想起了哪句诗?是“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

最"炫"中国风,跟着古诗词里的远方去旅行

  【文艺星青年按】暑假进入倒计时了,不少孩子在假期里参加夏令营或是随父母出游。出去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但写游记,可就不一定了。如何优雅又不失水平用文字描述出游见闻和感想?不妨先来学学古人的旅行日记吧~  泰山  《望...

古诗词里话劳动

廉彩红劳动不只与汗水和辛苦相关,也与美相连。劳动者是美的,劳动的场景是动人的,劳动的果实是甘甜的。劳动中绽放的美丽与诗意,被历代诗人精准捕捉。他们用笔墨记录下劳动的详细过程,抒发着对劳动的歌颂和赞美。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二0二五年六月三十一日,应袁志华、刘万春弟之邀,前往中国行为法学会新址参观,与诸位领导共商发展大计。意外邂逅惠主任,竟是十几年前的老友。

道中华|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

如果说中国的诗坛是一片高原,那么唐诗无疑属于这片高原最为辉煌的高峰。有唐一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李白咏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将进酒》),杜甫面对泰山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岑参遥至西域领略雪山、大...

中华诗词:最美的乡愁

飞扬的诗词 文化的乡愁   (原载2017年2月17日   作者:刘汉俊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回望乡愁的目光。此前的汉字大会、成语大会、楹联大赛、灯谜大赛,一次次地让我们领略到中国...

仁言任语: 从商丘热土到北漂的维度跃迁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1996年元旦,改革开放的浪潮激荡神州,我毅然放下仕途之笔,以不惑之年跃入商海洪流。在商丘这片沃土上,梦想生根发芽:2000年3月,打造商丘一流的凯旋酒店;2

诗乐精华在美育

【光明书话】  什么是文学经典?叶嘉莹先生说:“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诗经》《楚辞》和李白、杜甫的诗歌就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经典,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精神。  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诗》魂  《诗...

中国千年家风诗话

陶渊明家训“愿尔斯才”。元好问家学深厚。□马琳壹家风“宜其家室”“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

仁言任语: 钱与友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吾挚爱敛财,亦钟情于消费,愿将所敛之财,用诸心爱之人。于今时今日,敛财之途,形形色色。首要者,务必合法;次则求效益最大化,正所谓“君子爱

2024
02/15
10:20
浏览量: 2794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仁言任语: 从商丘热土到北漂的维度跃迁

仁言任语: 从商丘热土到北漂的维度跃迁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