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不羡从前慢,莫失滋味长(读书有味)

不羡从前慢,莫失滋味长(读书有味)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18 12:26:44 | 点击:274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这是900多年前苏轼描述的静谧而悠长的读书时刻。

相比于“从前慢”,今天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无一事”很难,“徐徐”不易,“读尽几卷书”成了奢侈。真的只是时间问题吗?回想一下,谁还没有过睡前倚在床头刷短视频刷到深夜的懊恼?未必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有限的时间被更多样、更时尚、更有快感的文娱方式所争夺。

在这场争夺战中,读书日益碎片化、即时化、实用化,一些深层次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你有没有意识到,今天的阅读很容易受社交生活的牵引:听说了一本书,就去搜索一本书、“梗概”一本书,然后就可以谈论一本书,完成这个闭环,也就约等于读了一本书。

你是否也感觉到,阅读会越来越轻易地中途放弃:中小学教育里对“整本书阅读”的提倡几乎成为共识,而成年人对完整文本已失去耐心,在这个看电影都要开倍速的时代,很少再有一本书被你翻得卷了边。

再或者,你是否也有一个庞大的收藏夹?出于变革时代的本领恐慌和知识恐慌,我们对“新知”充满贪婪的渴求,可是面对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推荐书单,又习惯了“已收藏”“码住再说”,那些标注了“想读”而永远未读的书,也标注着求知欲与求知力之间的落差。

有那么多的途径可以帮我们通往书,但我们离书的距离未必更近,书的滋味也未必被我们感受到更多。

所以,才有关于“亲自读书”的讨论。想象一下亲自烹饪、亲自品尝、亲自到访、亲自观赏,你应该体会过那种“亲自”的快乐。一本纸质书如同一座建筑,捧在手里翻阅,能够感知不同内容在建筑中的不同方位,感受结构的用心与逻辑的起伏。随着捏在一手的书页越来越厚,捏在另一手的所剩不多,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具象的体认。

所以,才有针对“二手读者”的反省。互联网上便捷可得的书摘书评、短视频“几分钟读一本书”的轻松拆解,人工智能对图书精华的贴心提炼……在种种“代劳”中,读书很容易就东鳞西爪,从不求甚解到不求甚读,渐渐看“粗”了眼。算法影响下,人们也更加热衷于追逐干货与金句,高度浓缩的知识仙丹或许有,但未经修炼过的脾胃,能否消受得了呢?

今天的我们,固然回不到“从前慢”了,而且完全可以享受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带来的更多可能,但无论哪种方式,通往书籍的最后一步总要自己走,“放手”去读、“沉潜”去读的滋味莫失莫忘。它是沉入文字的海底,被更健全更广阔的心智包裹时的温暖;是在小径分叉的一个个路口,停下来思索、琢磨时的充实;也是被一本书深刻而剧烈地打动时,心里要叫出声来的喜悦。它甚至可以是一种“逆流而上”,是如作家王蒙所说的“攻读”“加码读书”,跟攻城一样,抱着一种作战的英勇,把全身心紧张起来去读,去跟书较劲儿。

读书本就是漫长的过程,它可能未必那么高效,也不保证每一次阅读都有愉悦。但就在无数次的出入往返中,在深一脚浅一脚的摸索中,读书的意味远不止获取信息与知识,它与时间同行,印证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古老智慧,无声无息地涵育着人的素养、情操与胸襟。因此,人们才会说,一个人的书架上藏着他自己,你读的书决定了你是谁。

人文学者陈平原在谈及人工智能时代的阅读时,重申了古人的“为人之学”与“为己之学”之分。前者是功利性的,将读书做学问视作敲门砖;后者是自我教育与自我养成,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在一个科技进步越来越快,生活越来越便捷的时代,全民阅读很可能是‘为己之学’”“若问今后的文学教育最要紧的是什么,我以为首先是感动自己、愉悦自己、充实自己”。

今天,无论是传统的纸质阅读,还是新兴的数字阅读,都可以“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回到更完整的文本,回到更持续的时间河流,回到那些真正萦绕你心间、兜兜转转绕不过去的关切。在生活的潮水与信息的洪流中,多一些这样的沉潜,安静地打开一本书,专注地听一听你心中的沉念吧。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朱宇清《物换星移》:以奇幻想象探索科技伦理

  本报电(徐妍迪)近日,由作家出版社主办的“科幻文学与现实世界跨越时空的对话——朱宇清《物换星移》作品分享会”在京举办。  《物换星移》是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作品以星际文明跃升为背景,构建起星球文明突破“物质陷阱”后多方...

长篇小说《弃犬历险记》——互为镜像的成长故事

  作为最早被人类驯服的家畜之一,狗在漫长历史中与人类相依为命,犹如家庭成员。然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有多深?丘克军的长篇小说《弃犬历险记》(花城出版社出版)讲述的正是“我”与小狗阿花共奔赴、同命运的成长故事,在跌宕起伏的...

“昆仑石刻”引发学术争鸣 真理就该越辩越明

 最近,一则文史领域的学术资讯火出了圈。《光明日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的文章《重大发现!秦始皇派人去昆仑山采长生不老药的石刻找到了》后,诸多专家学者围绕着石刻真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光明日报》也在“...

巴金《火》:全民抗战 浴火新生

  巴金《火》的多个版本,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藏书文库藏。作者供图  1938年深冬,桂林城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下化作一片火海。巴金站在月牙山上,这位以笔为剑的战士目光穿透“半个天空的黑烟”,凝视着这座正在被烈焰吞噬的城市。火...

用古诗词“命名”当下,让生活精致一公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云上”千人团  诗意地吃,诗意地穿,诗意地栖居,诗词的日常性和生命力正在被激活。  ——————————  看到广州人李耀鹏传承四代的美食“煎堆”,你想起了哪句诗?是“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

最"炫"中国风,跟着古诗词里的远方去旅行

  【文艺星青年按】暑假进入倒计时了,不少孩子在假期里参加夏令营或是随父母出游。出去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但写游记,可就不一定了。如何优雅又不失水平用文字描述出游见闻和感想?不妨先来学学古人的旅行日记吧~  泰山  《望...

古诗词里话劳动

廉彩红劳动不只与汗水和辛苦相关,也与美相连。劳动者是美的,劳动的场景是动人的,劳动的果实是甘甜的。劳动中绽放的美丽与诗意,被历代诗人精准捕捉。他们用笔墨记录下劳动的详细过程,抒发着对劳动的歌颂和赞美。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二0二五年六月三十一日,应袁志华、刘万春弟之邀,前往中国行为法学会新址参观,与诸位领导共商发展大计。意外邂逅惠主任,竟是十几年前的老友。

诗乐精华在美育

【光明书话】  什么是文学经典?叶嘉莹先生说:“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诗经》《楚辞》和李白、杜甫的诗歌就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经典,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精神。  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诗》魂  《诗...

中国千年家风诗话

陶渊明家训“愿尔斯才”。元好问家学深厚。□马琳壹家风“宜其家室”“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

2025
04/18
12:26
浏览量: 27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