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睡前故事”不仅仅属于孩子们——声景里的文化传播

“睡前故事”不仅仅属于孩子们——声景里的文化传播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14 15:25:44 | 点击:252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艺观潮】

2024年中国有声书用户使用调查显示,44.22%的用户每天使用有声书App1~2次,36.92%的用户每周使用4~6次,6.51%的用户每天使用有声书App三次以上。随着各类声音媒体平台的蓬勃兴起,声音叙事、声音景观、听觉文化在当今的生活情境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于孩子来说,听睡前故事是温暖的童年记忆。而如今,不同年龄段的听众都在声音的世界中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尤其是众多中华优秀文化作品,汇聚成丰富多彩的声音景观,成为许多人在睡前、通勤、运动时的心理陪伴、精神慰藉。声音的魅力,正以独特的方式,让中华优秀文化在耳畔流淌,在心间生根。

《红楼梦》一书在平台就呈现出朗读、解析、演绎等多种有声作品形式

有声阅读已经成为大众全新的“阅读”形式。如果进一步审视消费者的阅读内容则会发现,由传统文学经典制作而成的有声作品具有较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由于传统文学经典作品受众基础广泛、文化底蕴深厚,几乎所有的声音媒体平台都注重传统文学经典作品的内容布局。很多声音媒体平台的页面导航中将文学内容列为重要的板块,如喜马拉雅有“人文国学”分区,荔枝FM有“人文”“有声书”分区,并以《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经典相关的音频作品作为分区的重要内容。

其实,传统文学经典作品的声音传播早已有之。在广播时代,评书艺术家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的演绎,将《三国演义》中的英雄豪杰、《西游记》中的奇幻冒险等带入了千家万户。那些在电波中流淌的声音,让听众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成了几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而今天的声音媒体平台在延续广播媒介的优良传统同时,通过更多样的表现形态,赋予经典文学作品新的生命力。

以《红楼梦》为例,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在声音媒体平台上就呈现出朗读、解析等多种作品形式。其中,《红楼梦原文朗读》等以上亿次的播放量,高居热度榜单的前列。这类作品以有声化处理高度还原原著,通过专业播音员或演员的声线,展示原著的文学魅力,也让听众在声音的引导下,重新感受《红楼梦》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解析类作品则以《马瑞芳品读〈红楼梦〉》《蒋勋细说红楼梦》等为代表,通过专家解读的形式,为听众理解这部名著引入更加专业、深入且多样的视角。不管是朗读,还是解析,不同于传统的文本阅读,这些作品经过声景化处理,为听众提供了更具指向性的联想思路,不断拓展丰富他们对文学经典世界的声音记忆。

也许会有人批评有些解析类作品加入了诸多今人视角,而且需要付费收听,已不再是人们熟悉的文学经典,而成了“古”与“今”的混纺品。但其实,这些有声作品创作并非要取代文字,而是对原文学经典里的文字内容进行再利用和再生产。其在新传播形态下对文学经典的声音化处理,是为了适应碎片化传播和不同消费场景(如运动、通勤、睡前等)。这并不会造成“历史感的消失”,反而能拉近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促进听众对中华优秀文化内容的理解和接收。通过声音的转化,那些文学经典以更加鲜活的面貌走近受众,在声音媒体平台上再次掀起文化热潮。

从对原著忠实再现,到对文本的创新扩展,演播叙事不断创新

化用罗兰·巴尔特“文字扩充了图像原有的含义,并生成一个全新的所指”的表述,声音媒体平台上这些文学经典的有声作品也扩充了文字原有的含义,并生成一个全新意义的世界。它们不仅要葆有文学经典所固有的文字的“历史感”,还应通过艺术化处理呈现声音上的“新鲜感”。因此,对传统文学经典进行声音化创作时,应在尊重并理解原著的基础上以时代的眼光“讲”出新意,这成为文学经典有声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广播时代至今,广播剧作为声音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文学经典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通过演员的声音表演、环境音响、音乐设计等艺术手段,将文学经典中的情节、人物、场景具象化地呈现出来。而当下声音媒体平台上的有声剧在保留广播剧以声音表演为核心特点的同时,引入多声道技术、空间音效与交互式设计等,构建出更具层次的声音景观。比如,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制作的《红楼梦》全本有声剧邀请了上译厂30多位专业配音演员加盟,还设置首席知识官,为观众解读作品涉及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宗法礼仪、诗词曲赋等中国历史常识,设置讲解专家,逐回分析作品,带听众深度理解文字和声音之美。这种复合型叙事体系能营造更加独特的欣赏体验——原作者、原文本和新演播者、新见解,两个叙事者和两个叙事空间在同一个作品中交织,构建了更立体的声音世界。首席知识官和讲解专家的存在,为听众打造一种类似“公开课式”的文化空间。他们既像“导游”,导引听众徜徉于有声剧集营造的声音景观中,又似“导演”,为听众讲解作品的故事内容,阐释作品的价值立意,让听众可以从不同维度和视角理解作品。

从对原著的忠实再现,到对文本的创新扩展,这种演播叙事让声音从背景走到前景,成为听众理解作品的重要媒介。由声音景观所引发的视觉想象,又让听者体会到了不同感官间的联动,在情境化的再现中编织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记忆。

实现了过去之声在今天的回响,激励和调动了听众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新想象

当下的有声作品还十分注重对抒情表达的全新调度。演播人的声线是否贴合原作、朗读的语调是否抑扬顿挫、背景音的设计有没有喧宾夺主,凡此种种都指向声音如何在搭建空间记忆场所的同时,也需调度情感记忆的问题。

抒情化的声音表达目前主要体现在散文的有声化传播当中。在众多的声音媒体平台上,鲁迅、老舍、朱自清、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的经典作品成为重要的改编对象。朗读加配乐、演绎加配乐的创作模式日臻成熟,如《365读书|精选美文》《汪曾祺作品全集》等节目以演播人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具有“实景导航”功能的配乐,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具体的生活场景。而《梁文道读书》对《呼兰河传》的有声讲解则采取“朗读+配音演绎+配乐”的创作形式,其中对话式的配音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声线,以一种“轻有声剧”的方式演绎出呼兰河小城的各种风土人情——从食物,到草木,又至人情和社会,作家笔下宏观的情感记忆、微观的人生经验都在声音中得到重现。由于人们对声音的感知受长短时记忆机制的影响,较其他信息形式更容易调动记忆而引发人的情绪变化、好恶感知。所以,演播人通过对节奏的精准把控,在一张一弛之间传达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情绪。

至此,这些作品中的声音不仅为听众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可聆听的声音世界,更将听众带入了由经典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文化世界。当然,这种关联并没有止步于作品与人之间——虽然收听声音作品是“私人化”的行为,但每部作品的评论区还有听众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积极主动的互动交流中巩固着人与人之间的文化社区。可以说,所有对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声景化传播,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过去之声在今天的回响,也激励和调动了听众对中华优秀文化之意义的新想象和再参与。

在“耳朵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让文学经典插上声音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让中国优秀文化更好地融入新媒体时代声音传播的新格局,吸引更多听众投身声音文化的建构,当下的声音媒体平台已经做出了成功探索。当然,中华优秀文化的声景化传播绝不能仅仅从声音技术和声音设计的层面出发,而是要求创作者以一种更宏阔的文化观来促进文化元素和声音元素的融合。声音传播只有充分发挥声音和听觉的优势,充分投入更具社会性的文化实践当中,听众才能在声音作品中获得中华优秀文化更深沉、更持久的震撼。

(作者:高贵武、徐佳慧,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高贵武、徐佳慧】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朱宇清《物换星移》:以奇幻想象探索科技伦理

  本报电(徐妍迪)近日,由作家出版社主办的“科幻文学与现实世界跨越时空的对话——朱宇清《物换星移》作品分享会”在京举办。  《物换星移》是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作品以星际文明跃升为背景,构建起星球文明突破“物质陷阱”后多方...

长篇小说《弃犬历险记》——互为镜像的成长故事

  作为最早被人类驯服的家畜之一,狗在漫长历史中与人类相依为命,犹如家庭成员。然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有多深?丘克军的长篇小说《弃犬历险记》(花城出版社出版)讲述的正是“我”与小狗阿花共奔赴、同命运的成长故事,在跌宕起伏的...

“昆仑石刻”引发学术争鸣 真理就该越辩越明

 最近,一则文史领域的学术资讯火出了圈。《光明日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的文章《重大发现!秦始皇派人去昆仑山采长生不老药的石刻找到了》后,诸多专家学者围绕着石刻真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光明日报》也在“...

巴金《火》:全民抗战 浴火新生

  巴金《火》的多个版本,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藏书文库藏。作者供图  1938年深冬,桂林城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下化作一片火海。巴金站在月牙山上,这位以笔为剑的战士目光穿透“半个天空的黑烟”,凝视着这座正在被烈焰吞噬的城市。火...

用古诗词“命名”当下,让生活精致一公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云上”千人团  诗意地吃,诗意地穿,诗意地栖居,诗词的日常性和生命力正在被激活。  ——————————  看到广州人李耀鹏传承四代的美食“煎堆”,你想起了哪句诗?是“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

最"炫"中国风,跟着古诗词里的远方去旅行

  【文艺星青年按】暑假进入倒计时了,不少孩子在假期里参加夏令营或是随父母出游。出去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但写游记,可就不一定了。如何优雅又不失水平用文字描述出游见闻和感想?不妨先来学学古人的旅行日记吧~  泰山  《望...

古诗词里话劳动

廉彩红劳动不只与汗水和辛苦相关,也与美相连。劳动者是美的,劳动的场景是动人的,劳动的果实是甘甜的。劳动中绽放的美丽与诗意,被历代诗人精准捕捉。他们用笔墨记录下劳动的详细过程,抒发着对劳动的歌颂和赞美。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二0二五年六月三十一日,应袁志华、刘万春弟之邀,前往中国行为法学会新址参观,与诸位领导共商发展大计。意外邂逅惠主任,竟是十几年前的老友。

诗乐精华在美育

【光明书话】  什么是文学经典?叶嘉莹先生说:“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诗经》《楚辞》和李白、杜甫的诗歌就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经典,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精神。  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诗》魂  《诗...

中国千年家风诗话

陶渊明家训“愿尔斯才”。元好问家学深厚。□马琳壹家风“宜其家室”“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

2025
03/14
15:25
高贵武、徐佳慧
浏览量: 25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