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西游记》续书中的“麝妖”

《西游记》续书中的“麝妖”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04 13:17:01 | 点击:313

张怡微

今年春天,《哪吒》票房的火热引起了许多人关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深入讨论。我在重读《西游记》续书时,亦有有趣的发现,尤其是《西游记》续作者对于香与妖邪的创造。清初《后西游记》《续西游记》在药物叙事及“病魔”的塑造上突破了《西游记》原著的设置。在续作中,“病魔”并不是一个总称,而成为了十分具体的、需要人类战胜的妖邪。《后西游记》《续西游记》还共享了“麝妖”作为新的妖魔,这个妖怪在《西游记》原著中并未出现。可见到了清初,民间香料的取得和运用已变得十分普遍。尤其是故事中取经人对于嗅觉的强调,出家人对于香的诱惑的警惕,均为世本《西游记》所未见。

清初的《后西游记》,共六卷四十回,不题作者之名,题“天花才子点评”,或“天花藏主人所作”。故事内容主要叙述取经人的后嗣重走西行路、求取真解的故事。《后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莽和尚受风流罪过俏佳人弄风月机关”中,出现了中药材“麝香”所幻化的麝妖,它以“麝香”为迷惑诱使取经人遇险,但险难套路几乎和《西游记》中情难的设置无异。从唐长老问:“怎这阵风这等馨香”,到猪一戒发现此地花开得格外艳丽,取经人已入魔境,唐长老说,“这一会香的一发浓了”,猪一戒向麝妖美妇人借宿,进入“异香满室”的温柔村,最后被孙悟空假扮猎户,声张是奉命捉拿麝鹿、割取脐香、去合春药为名吓退。可见此妖有情色迷幻药物的投射,被续书作者纳入到对取经人的情欲考验中。

清初的《续西游记》中同样写到了麝妖,且占据不少情节篇幅,却和《后西游记》的设定不太相同。《后西游记》是将捉拿麝鹿、割取脐香作为惩罚,《续西游记》则将人类与麋鹿的跨物种恩怨以更为现代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续作者有意无意间传达了对于捉麋鹿、取脐香的同情,是更具有十分现代的、动物保护意识的设定。如《续西游记》第八回“行者焚芸祛众蠹悟能骗麝惹妖麋”,说的是取经人非常需要用香来祛除吃经文的蠹虫。但出家人不能使用麝香,不然就会惹来妖怪,可能是因为取得麝香的方式会伤害动物,不符合佛教的理念。开始时,孙悟空还不理解妖邪的来路,误以为是唐僧又动诗心,所以惹来妖怪。其实是因为八戒偷藏麝香,后被麝妖闻出味道,设计对取经人复仇:

三藏便问:“老客,百十担何物?”客人道:“是些香料、药材。”三藏道:“药材乃医家所用,倒是香料,我们僧人用的着。”客人道:“香料既是师父用的着,我袖中带了几宗样子与买香的看。”乃向袖中取出几包。三藏看了,却认得是沉檀速降、芸麝片脑等香,乃向客人说:“小僧路过僧人,无钱买香。”客人道:“出家人果是无钱,只是师父用的着,但凭中意者,小子奉送。”三藏道:“檀香可敬佛祖,小僧取些罢,余皆无处用。”行者忙接过包来,取了些芸香。三藏道:“徒弟,降香焚了,可供圣真。这芸香何用?”行者道:“徒弟自有用。”客人道:“这高徒取的,真有用。”只见八戒,把这香也闻,那香也闻,乃把麝香闻了又闻道:“我要这香罢。”三藏道:“悟能,这香不是我出家人用的。”八戒那里听,忙袖入衣内,不肯放手。行者道:“呆子,这香不是我们用的,快还了老客。”八戒没好气的道:“偏你们取的香便有用。”他被三藏、行者说的紧,只得放出袖来,却暗偷起几分,余皆还了客人。客人收了香包,说道:“要查货物担子去也。”临去,递一纸简儿与孙行者,说道:“别样香,焚以敬圣降真。惟芸香你取了,有个焚法,在这帖内。”行者方接简帖在手,客人飞走而去。行者乃与三藏看那帖儿上,乃是四句诗道:

不净根因魔作嚣,消除何用麝檀烧?休思棒打伤生命,全仗芸烟却蠹妖。行者见了诗意,方才说破道:“是了,是了,徒弟知这根因,都是师父吟诗作句,引惹来的。我说此妖专残古籍,不是架上久堆,便是囊中陈腐。他若侵食了经典,更有无穷变化。”三藏听了,点首,叫八戒挑起经担,望前赶路。

——《续西游记》第八回

《续西游记》原书一百回,又称《新编续西游记》,题记为《新编绣像续西游记》,作者尚无定论。主要内容写唐僧四众取经东归途中一段经历。历来读者说《续西游记》不好看,也是因为它明确反对暴力,更接近于佛教故事。取经人的回程之路并不顺利,在细节设定上,妖怪们觊觎的对象,从唐僧的身上转移到了五圣取回的经卷上。蠹妖总想吃字、偷窃经担经卷,取经人的任务从降妖伏魔替换为保卫经担。《续西游记》第八回详细叙述了麝妖的身世。原来它们与采药人有一段跨物种的恩怨,八戒偷香照应着采药人偷麝香,形成了《西游记》原著中未曾出现过的新型险难,即“香难”,背后隐藏着人类中心主义背景下采药人与动物之间的尖锐矛盾:

有一大鹿,称为老麋。他产了一个小鹿孙,赶分出在天竺山幽谷里。这小鹿远离老麋,风流情况,遇有个山行的妇女怀春,他动了邪心,变了一个吉士诱他,事又未遂,偶在石畔倦卧,被一个采药的人见了,把他脐内麝香窃去。他失了宝,恹恹成病,寻医不效。老麋知道此情,乃向众鹿道:“小鹿在远山谷内害病,医治不痊。如今须守候灵山,有下来的仙佛菩萨,求他救治,或者好了,也未可知。”众小鹿道:“有理,有理。”正议论间,只闻一阵微风,刮了些麝香气味到洞口来。众鹿闻得,正是气味相投,心情感动,乃道:“香气逼来,莫不是窃小鹿的盗贼经过此岗?”

——《续西游记》第八回

由此可见,“麝香”“麝妖”同时在明末清初两部《西游记》续书中出现。取经人详细讨论到了香的取用方式,且对这一物品有了险难的联想。“麝”,始载于《山海经》,其记载:“麝似獐而小,有香”,在《神农本草经》中,“麝香,味辛温,主辟恶气,杀鬼精恶,温虐,蛊毒,痫痓,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生川谷。”仅记载了麝主要分布在山川山谷等环境,未对具体分布地、原动物及药材性状等做出详细描述。北宋时期,《本草图经》言“麝香,出中台山谷及益州、雍州山中,今陕西(今陕西、甘肃、宁夏以及湖北西部等地)、益(今四川省成都)、利(今四川广元)、河东(今山西全省)诸路山中皆有之,而秦州(今甘肃省天水)、文州(今甘肃文县一带)、诸蛮(西南及西北各少数民族聚居地)中尤多……此物极难得真。蛮人采得,以一子香,刮取皮膜,杂内余物,裹以四足膝皮,共作五子。而土人买得,又复分糅一为二、三,其伪可知。唯生得之,乃当全真耳。蕲(湖北蕲春县)、光山(今属河南省)中或时亦有,然其香绝小,一子才若弹丸,往往是真香,盖彼人不甚能作伪尔”。《经典名方中麝香的本草考证》一文中,则更为科学和详细整理了历代本草、医籍、方书、近现代文献资料中对麝原动物及药材的名称、基原、麝种类演变、产地、质量、采收加工、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毒性禁忌等。可见麝香的取得,需要动物活体作为药材的原料,这就涉及古代跨物种之间的生态伦理问题及与佛教思想的冲突。我们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也许在当时,人类对麝香的需求,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麝鹿的生态足迹。这为创作小说提供了矛盾冲突的可能性,表现为《续西游记》中,麝妖决定为小鹿复仇:

不想八戒身边麝香透出。麝妖闻得,乃问道:“师父,你身上何物喷香?”八戒道:“是件巧处得来的宝贝香儿。”麋妖听得,怒从心起,想道:“小鹿脐下之香,乃是他往时窃去,致害小鹿生灾害病,此仇怎肯干休。”

——《续西游记》第八回

麝妖想出的办法,就是“他盗我孙之宝,我遂骗他之经”。最后小鹿的身体是由灵芝治好的。《续西游记》第十回“两僧人抵换经担 众老妖庆会灵芝”中,出现了另一种治病的重要植物药材“灵芝”。且老麋妖的四个朋友大树岗古柏老、长年涧灵龟老、南山头峰五老、北山后玄鹤老一起商量着要去偷窃唐僧的真经,因为“我们若得解悟了,可以与天齐寿”。可见灵芝的效用虽能治重病,却不能与天齐寿。唐僧肉已经吃不了了,但唐僧取回的真经延续/替换了长生不老的效用,成了西游故事中新妖魔的争夺对象。

仔细读来,我们会发现《续西游记》的医疗表达不止于此。又如第九十四回“八戒显法降假妖 行者变尼明正道”中,尼僧提到:“近日来风寒暑湿,这村里大家小户男男女女,都有些灾疾不安。”三藏道:“何不服药医疗?”尼僧说:“医多不效”……行者道:“师父,你们不知,疾病趁虚而入。这往来客商多有不知保爱的,形体亏损,兼且利名得失撄心,多招邪感。我同师父们出家和尚,利名既无关系,形体原无亏欠,怕甚疾病沾连?老孙还有医方、法术,专治怪症,且善祈禳”,点出了名利心与形体亏损之间的因果关系,唐僧对孙悟空的看法表达了部分赞同:“三藏道:悟空,我也是这个主意,只是医、方法术,与你的不同。”第九十五回“拜礼真经驱病患 积成阳气散阴邪”中,取经人要找一座小庙借宿,比丘提出“除非列位能医”,作为借宿的条件。行者乃说道:“当年也曾尝百草,识得谁凉谁温好。寒热须教对症医,补泻必从虚实者。望闻问切有仙传,风寒温暑知分晓。果然神圣大方家,不是凡庸没工巧。大病两服保生丸,轻邪一剂麻黄表。还有延龄固本膏,无病服来永不老。”这段话回应了世本《西游记》中唐僧对于孙悟空医学知识的怀疑。实际上这一难说的是这村家多病,只因作恶,招惹了邪魔——即病魔。猪八戒最后是服用了比丘提供的菩提子,把病魔逐出腹肠。可以说,《续西游记》中的“病魔”已十分物质化、具体化。无论是灵芝还是菩提子,都“不须吃下,只一闻他香味,千病千愈”。这种治疗方法和服药特色,也是《续西游记》值得注意的医学表达。三藏消灾除病的方法则稍有不同,是礼拜真经三日。此处故事情节看似简单,仔细想来却具有复杂的文化内涵。例如佛教进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疾病观和羞耻感的影响,我们会认为生病和作恶报应的关系等等,都能在故事中找到对应的痕迹。

那么,《西游记》更著名的续书《西游补》中有没有与“香”有关的故事呢?《西游补》中虽然没有特别明确的医疗表达,但近年《西游补》及其作者明人董说的研究成果,有不少都讨论到相关的话题。如许晖林以从董说《非烟香法》中发明的“水蒸香”癖好,探究董说对于时代易变之际“故国之物”的留恋。杨建国则想突破《非烟香法》作为治疗抑郁之方、安抚亡国之痛的理解,将“香法之变”回归到身体感知本身。在文章里,杨建国的论述也间接为《后西游记》《续西游记》中的“香医”找到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即李时珍《本草纲目》之“气味阴阳”和董说的《香医》及《本草释略》。在《后西游记》《续西游记》中都曾多次出现取经人通过嗅觉感受到香味或者异味,因为疏失或无法识别使用禁忌从而惹来新的险难。如《续西游记》第八回:

正说间,忽闻得一阵腥气。八戒道:“师父,是那里腥气?”三藏闻一闻,也道:“是甚么腥气?”行者道:“想是此处人家捕鱼,是鱼腥气。”三藏道:“怎得些香来,解一解秽便好。”沙僧道:“经担上还有些芸香,只是那里取火?”八戒道:“不消火,我有些麝香在此。”乃从腰取出,自己闻一闻,道:“香,香!”双手递与唐僧道:“师父,大家闻一闻儿,解解腥气。”唐僧见了,道:“师弟既已还了客商,麝香如何尚有?”三藏道:“想是八戒未曾还那香客。”八戒道:“是我欺瞒他几分儿。”三藏道:“徒弟,这是明瞒暗骗了。”三藏只说这个“骗”字儿,便生出一种骗经的妖孽。

可见什么人用什么香、如何使用、使用时涉及什么器物、使用过失会惹来什么麻烦,对于明清之际的小说创作者来说,尤其是续书作者来说,是一件可以被二创加以利用的契机。因嗅觉所打开的通往各种层次的意识通道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是明本《西游记》中从未讨论到的知识,在《西游记》续书中,却有了世俗化的展演。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朱宇清《物换星移》:以奇幻想象探索科技伦理

  本报电(徐妍迪)近日,由作家出版社主办的“科幻文学与现实世界跨越时空的对话——朱宇清《物换星移》作品分享会”在京举办。  《物换星移》是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作品以星际文明跃升为背景,构建起星球文明突破“物质陷阱”后多方...

长篇小说《弃犬历险记》——互为镜像的成长故事

  作为最早被人类驯服的家畜之一,狗在漫长历史中与人类相依为命,犹如家庭成员。然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有多深?丘克军的长篇小说《弃犬历险记》(花城出版社出版)讲述的正是“我”与小狗阿花共奔赴、同命运的成长故事,在跌宕起伏的...

“昆仑石刻”引发学术争鸣 真理就该越辩越明

 最近,一则文史领域的学术资讯火出了圈。《光明日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的文章《重大发现!秦始皇派人去昆仑山采长生不老药的石刻找到了》后,诸多专家学者围绕着石刻真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光明日报》也在“...

巴金《火》:全民抗战 浴火新生

  巴金《火》的多个版本,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藏书文库藏。作者供图  1938年深冬,桂林城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下化作一片火海。巴金站在月牙山上,这位以笔为剑的战士目光穿透“半个天空的黑烟”,凝视着这座正在被烈焰吞噬的城市。火...

用古诗词“命名”当下,让生活精致一公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云上”千人团  诗意地吃,诗意地穿,诗意地栖居,诗词的日常性和生命力正在被激活。  ——————————  看到广州人李耀鹏传承四代的美食“煎堆”,你想起了哪句诗?是“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

最"炫"中国风,跟着古诗词里的远方去旅行

  【文艺星青年按】暑假进入倒计时了,不少孩子在假期里参加夏令营或是随父母出游。出去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但写游记,可就不一定了。如何优雅又不失水平用文字描述出游见闻和感想?不妨先来学学古人的旅行日记吧~  泰山  《望...

古诗词里话劳动

廉彩红劳动不只与汗水和辛苦相关,也与美相连。劳动者是美的,劳动的场景是动人的,劳动的果实是甘甜的。劳动中绽放的美丽与诗意,被历代诗人精准捕捉。他们用笔墨记录下劳动的详细过程,抒发着对劳动的歌颂和赞美。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二0二五年六月三十一日,应袁志华、刘万春弟之邀,前往中国行为法学会新址参观,与诸位领导共商发展大计。意外邂逅惠主任,竟是十几年前的老友。

诗乐精华在美育

【光明书话】  什么是文学经典?叶嘉莹先生说:“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诗经》《楚辞》和李白、杜甫的诗歌就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经典,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精神。  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诗》魂  《诗...

中国千年家风诗话

陶渊明家训“愿尔斯才”。元好问家学深厚。□马琳壹家风“宜其家室”“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

2025
03/04
13:17
浏览量: 31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