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孙犁:从白洋淀到世界(中国经典作家在海外)

孙犁:从白洋淀到世界(中国经典作家在海外)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27 13:17:43 | 点击:297

孙 犁

资料图片

《荷花淀》英文版

《风云初记》法文版

白洋淀,这片位于冀中平原的水乡,因其独特的地域风貌和辉煌的抗日斗争史而闻名,同时还孕育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群体——“白洋淀派”。这些作家以白洋淀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为创作题材,在吸收“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巧妙融入地方特色,形成了“淡泊坚韧、细腻明丽、饱和醇厚”的文体风格。

在这一文学群体中,孙犁无疑是核心人物。孙犁,河北安平人,中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白洋淀派”奠基人。从20世纪40年代的成名作《荷花淀》,到之后的《芦花荡》《嘱咐》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晚华集》等,皆对文学史产生深远影响,影响了从维熙、铁凝等一代又一代作家。作家刘绍棠曾说,“孙犁同志的作品唤醒了我对生活强烈的美感,打开了我的美学眼界,提高了我的审美观点。”

孙犁的文学意义并未止步于国内。据记载,1951年底孙犁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苏联,此次文化交流为其作品的译介和海外传播提供了契机。不久后,其代表作《风云初记》便被译为日文出版,标志着孙犁作品国际化进程的开始。孙犁作品的海外传播不仅让国际读者得以领略中国抗战文学的独特魅力,也为中国文学在全球文化版图中的传播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中国文学》到国际舞台

20世纪50年代起,孙犁作品陆续被翻译并介绍到海外,尤其在《中国文学》杂志这一重要平台的推动下,愈加受到海外读者关注。《中国文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公开出版并持续向国际发行的英文版中国文学刊物,自创刊以来,刊载过包括沈从文、老舍、叶圣陶在内的多位文学大家的译作,其中对孙犁作品的译介尤为突出。1961年至1966年,该刊先后发表了其《铁木前传》《村歌》等多部著作的英文译文。值得一提的是,翻译家戴乃迭在孙犁作品的海外传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将其多部作品从中文直译成英文,包括1962年出版的《山地回忆》,1963年的《风云初记》以及1965年的《光荣》,这些译作在海外广为流传。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迎来发展黄金期。借此契机,时任《中国文学》杂志主编的杨宪益提议创建“熊猫丛书”系列,以英、法两种语言大力向西方系统译介中国文学。统计显示,1978年至1991年间,由“熊猫丛书”独立出版的中国当代小说英译本就多达31部,其中便包括1982年由著名翻译家沙博理(Sidney Shapiro)、戴乃迭和俞筏琴三位译者合译的《孙犁小说选》。次年,孙犁《风云初记》《铁木前传》法文版也随之推出。此外,外文出版社也参与进“熊猫丛书”出版计划。1982年,该社发行了戴乃迭翻译的《风云初记》和《荷花淀和其他》的英文单行本。这一系列译介活动凸显了孙犁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孙犁作品走向世界,除了中国自主发力,也得益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本土出版社的支持。早在1963年,苏联外国文学出版社便将孙犁的《铁木前传》翻译成俄文,成为中国作家走进俄语地区的成功先例。此后,孙犁作品频繁亮相于世界各地,吸引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在法国,1980年法国百年纪念出版社发行了《中国当代短篇小说》,该书汇集了赵树理、沙汀等作家的名作,同时选编了孙犁作品。这部小说集的问世不仅为孙犁赢得了法语世界的关注,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法语地区的传播提供了基础。在德国,德国汉学家吴漠汀(Martin Woesler)在其1998年编选的《二十世纪中国散文集》中收录了孙犁的散文《报纸的故事》,将其独特的散文风格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一并呈现给德语读者。

近年来,孙犁作品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2016年,东京勉诚出版社发行了《中国现代散文杰作选1920—1940:战争·革命的时代与民众之姿》,该书收录了鲁迅、丁玲、翟秋白等中国著名现代作家的作品,日本译者江上幸子翻译的孙犁散文位列其中,反映出日本知识界对孙犁革命作家身份的认同。孙犁的作品还被刊登在重要的国际文学期刊上。2001年,在德国波恩大学举办的东方语言研讨会上,《亚洲文化》杂志节选了其相关作品,反映出孙犁作品的语言魅力具有超越国界的影响。可以说,孙犁作品中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故事、优美如画的语言风格、贴近群众生活的人民性,不断吸引国际读者的目光。他的创作在为世界读者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丰富性的同时,也将“白洋淀派”推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从作品传播到学界认可

孙犁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批被推向海外的中国作家之一,时至今日,其作品已经过70余年的翻译与传播,成功走进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图书馆联机书目数据库OCLC数据显示,孙犁的《书林秋草》《晚华集》《秀露集》《耕堂散文》等大多数著作皆被收录,而其中馆藏数量最高的是1982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孙犁文集》。截至目前,该文集总共有54家图书馆收藏,除了6家国内图书馆之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图书馆均对其进行了收藏,这凸显了孙犁作品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的孙犁评论集《文学短论》也在海外获得较高关注度,全世界累计有40家图书馆对其进行了收藏,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匹茨堡大学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承诺将其永久保存。在当今图书馆物理存放空间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孙犁作品依然能够被国际知名学术机构长期收藏,一方面反映出海外对其文学价值的肯定,另一方面说明,孙犁在《文学短论》中对文学创作、文学与社会关系以及文学审美等的深刻见解,使其成为研究中国文学的重要参考书目。由此不难发现,孙犁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学爱好者范畴,逐步扩展到学术界及更广泛的文化精英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孙犁作品的外文版在全球的馆藏数量远远超过中文原版,特别是1982年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铁木前传》英文译本,馆藏数量有104家,涉及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巴巴多斯、博茨瓦纳、德国、意大利、泰国等,传播范围甚广,而《风云初记》与《荷花淀和其他》的英译本亦被多个国家的图书馆收藏,分别有72家和67家。这些数据再次印证了孙犁作品海外辐射之广。

随着孙犁作品海外传播的不断深入,海外对其相关研究也逐步展开。外国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分析孙犁作品,或作出评析,或加以阐发,通过孙犁增加了对中国文学与中国革命的了解。谷歌学术检索显示,提及孙犁的相关研究论文共有102篇,其中英文文献72篇,日文文献20篇,韩文文献10篇。从内容来看,学者们对孙犁作品的研究聚焦于两方面:一是较为关注孙犁作品的文学风格及其笔下人物塑造的特点。例如,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教授保拉·约文(Paola Lovene)在《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作者、作品、潮流》中,探讨了以孙犁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的叙事风格及其描写方式;二是重点解读孙犁在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中的地位与贡献。例如,日本汉学家渡边晴夫在《孙犁的贡献:园丁孙犁》中指出,孙犁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还在文学推广、教育及培养年轻作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韩国学者金慧峻(Hye Joon Kim)的论文《论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文学民族形式讨论”》,分析了孙犁作品如何在形式上结合民族特色,探索革命文学的方向。

总体来说,基于不同地区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孙犁在描绘农村生活、呈现民众性格和反映社会变迁方面的贡献,受到了国际学界的关注。德国汉学家顾彬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提到,孙犁不仅是赵树理之后“解放区成长起来的最重要的作家”,对一些人来说,“他甚至是新中国的伟大叙事者之一”。孙犁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

责任编辑:李婧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朱宇清《物换星移》:以奇幻想象探索科技伦理

  本报电(徐妍迪)近日,由作家出版社主办的“科幻文学与现实世界跨越时空的对话——朱宇清《物换星移》作品分享会”在京举办。  《物换星移》是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作品以星际文明跃升为背景,构建起星球文明突破“物质陷阱”后多方...

长篇小说《弃犬历险记》——互为镜像的成长故事

  作为最早被人类驯服的家畜之一,狗在漫长历史中与人类相依为命,犹如家庭成员。然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有多深?丘克军的长篇小说《弃犬历险记》(花城出版社出版)讲述的正是“我”与小狗阿花共奔赴、同命运的成长故事,在跌宕起伏的...

“昆仑石刻”引发学术争鸣 真理就该越辩越明

 最近,一则文史领域的学术资讯火出了圈。《光明日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的文章《重大发现!秦始皇派人去昆仑山采长生不老药的石刻找到了》后,诸多专家学者围绕着石刻真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光明日报》也在“...

巴金《火》:全民抗战 浴火新生

  巴金《火》的多个版本,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藏书文库藏。作者供图  1938年深冬,桂林城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下化作一片火海。巴金站在月牙山上,这位以笔为剑的战士目光穿透“半个天空的黑烟”,凝视着这座正在被烈焰吞噬的城市。火...

用古诗词“命名”当下,让生活精致一公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云上”千人团  诗意地吃,诗意地穿,诗意地栖居,诗词的日常性和生命力正在被激活。  ——————————  看到广州人李耀鹏传承四代的美食“煎堆”,你想起了哪句诗?是“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

最"炫"中国风,跟着古诗词里的远方去旅行

  【文艺星青年按】暑假进入倒计时了,不少孩子在假期里参加夏令营或是随父母出游。出去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但写游记,可就不一定了。如何优雅又不失水平用文字描述出游见闻和感想?不妨先来学学古人的旅行日记吧~  泰山  《望...

古诗词里话劳动

廉彩红劳动不只与汗水和辛苦相关,也与美相连。劳动者是美的,劳动的场景是动人的,劳动的果实是甘甜的。劳动中绽放的美丽与诗意,被历代诗人精准捕捉。他们用笔墨记录下劳动的详细过程,抒发着对劳动的歌颂和赞美。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二0二五年六月三十一日,应袁志华、刘万春弟之邀,前往中国行为法学会新址参观,与诸位领导共商发展大计。意外邂逅惠主任,竟是十几年前的老友。

诗乐精华在美育

【光明书话】  什么是文学经典?叶嘉莹先生说:“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诗经》《楚辞》和李白、杜甫的诗歌就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经典,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精神。  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诗》魂  《诗...

中国千年家风诗话

陶渊明家训“愿尔斯才”。元好问家学深厚。□马琳壹家风“宜其家室”“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

2025
02/27
13:17
浏览量: 29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