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在墨西哥“最佳旅游乡村”寻找古老生命

在墨西哥“最佳旅游乡村”寻找古老生命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27 17:15:53 | 点击:444

四特罗谢内加斯的蓝池清澈美丽

本报驻墨西哥特派记者 谢佳宁

四特罗谢内加斯是墨西哥北部科阿韦拉州的一个小镇,日前被联合国旅游组织授予2024全球“最佳旅游乡村”称号,原因是它在保留乡村氛围的同时,向人们提供了具有文化和自然价值的难得体验。为此,《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前往该镇,探索那里的奇异风光。

氛围“原始”远离城市喧嚣

驱车驶向四特罗谢内加斯,一路风光旖旎,有雪白沙漠、碧蓝池水,也有苍茫草原、秀美山峰,空气清新,氛围“原始”,带人们远离城市喧嚣,充分放松身心。

四特罗谢内加斯有很多地方值得打卡,比如通过叠层石展示地球生命历史的博物馆、古老的酒庄、集文化和娱乐为一体的文化馆、采用叠层石建造的教区、大理石矿等。

动植物保护区则是“最佳旅游乡村”的精华所在,四特罗谢内加斯有超过8.4万公顷的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北美最大沙漠奇瓦瓦沙漠腹地,虽被沙漠包围,却拥有泉水和河流,成为奇瓦瓦沙漠内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也是墨西哥最重要的湿地之一。

保护区内有罕见的白色沙丘,其与周边的沼泽、河流等形成特殊的生态系统。里面物种丰富,当地向导告诉记者,保护区有100多种生物为四特罗谢内加斯独有。

游客在保护区内的首选景点一般为石膏沙丘、水晶蓝池和圣马科斯河公园,这几个地方从四特罗谢内加斯镇中心出发,驱车30分钟之内都能到达,它们之间也相距不远。

水晶蓝池记录星球历史

绵延4公里的圣马科斯河,也叫梅兹奎特斯河,河道窄的地方只有50厘米,宽的地方能达100米,深度也跨度较大,从不足1米至18米。河水清澈,透着祖母绿或蓝松石色调,如水晶般透亮,记者站在岸边,可以清楚看到在水中游动的小鱼。

圣马科斯河周边形成诸多小湖,其水一样清澈,被很多人称为“水晶池”。水池中有诸多微生物,据说其生存方式与前寒武纪时期的生物基本相同。美国航天局还曾将其视为研究地球演化的关键生态区,对其取样分析。

当地工作人员曼努埃尔·洛佩兹告诉记者,这片区域1994年被墨西哥正式定为四特罗谢内加斯动植物保护区,保护区的水质特殊,可供“古老生命”生存,专家认为,这里是探寻地球上最古老生命的重要区域。

诸多水晶池之间,蓝池是明星池,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和游客打卡的照片中。蓝池面积不大,一眼可以望得到边,但深蓝色的水面着实令人着迷,在周边浅绿色嫩草的衬托下,像一个宝石吊坠,愈显高贵。

蓝池距离圣马科斯河公园入口不远,圣马科斯河公园设置了游客中心,提供卫生间、遮阳草棚、桌子、长凳、观景平台等。人们可以在公园内自由散步,还可以游泳、骑自行车或划船,享受被大自然和清新空气包围的惬意。

“月球白沙”见证沧海桑田

四特罗谢内加斯往南16公里,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为石膏沙丘的地方。石膏沙丘占地约800公顷,连绵的、随岁月不断改变形状的雪白沙丘,与碧蓝的天空、远处高大的山脉一起,构成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石膏沙丘的形成历史悠久,数百万年前,四特罗谢内加斯动植物保护区连同周边的山谷都是海洋。随着时间推移,海洋消失,只留下一片雪白的沙子,形成了如今的石膏沙丘。

作为时光的“见证者”,这些白沙历经风吹雨打。风像是这里的主宰,推动白沙不断移动,变换形状,它将沙子雕塑成圆顶状、新月状、抛物线状,甚至横向墙体状,“先创造再摧毁”,人们这一刻看到的景观可能以后很难再现。

赤脚走在白沙上,空旷、寂寥,直立的沙丘偶尔出现在前方,似乎离你很近又很远。“雪白、坑洼的地面”仿佛让人置身月球表面,在太空进行探索。

生存在这里的植物是与环境不断斗争的“英雄”。为了生存,不被流沙掩埋,它们不断延长茎干,向上发展,好让叶子始终高于沙子表面。还有些植物与沙丘“共生”——如果沙丘移动,它们的根部也会想办法“跟上”,继续以原沙为基座生长。沙丘被植被紧紧缠绕着,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石膏沙丘是一个难以让生命存活的地方,但这里的植物群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荒凉的地方,也会有生命存在。

责任编辑:王目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多地“桑拿天”来袭 如何应对“高温刺客”

 今年副高提前北抬,暖湿气流来袭,多地已提前进入“桑拿天”。一图速览如何科学应对闷热“蒸笼”体验,安全、健康度过提前到来的“烤”验!整理/朱梓轩 制图/程璨

各地频出“妙招” 带活“避暑经济”

 炎炎夏日、暑期临近,记者走访看到,景区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避暑游,防暑消夏产品在政策红利助推下广受欢迎,城镇以商文旅融合拓展夜间多元业态……各地频出“妙招”,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有力带活“避暑经济”。  ...

避暑纳凉!来国家植物园赏绚烂夏花

【环球网文旅报道】炎炎夏日,枝繁叶茂的草木与秀美旖旎的山水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夏日画卷,吸引着人们踏出家门,探寻这自然的奥秘。国家植物园不仅是赏花观景的绝佳之地,也是避暑纳凉的理想之选,雨后露珠玲珑剔透,山间草木郁郁葱葱,池...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青年志愿者参加生态护绿行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韩英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7月1日,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委联合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40余名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在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先锋建功”生态护绿...

年轻人喜爱的文旅“新物种”长什么样

  达那也·金华山小冰岛把废弃矿坑打造成年轻人的向往之地。受访者供图  当机械巨兽成为商业街区的潮流地标,当废弃矿坑化身北欧风情的“小冰岛”,当荒芜矿山蜕变为文化度假小镇……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蜕变,正在中国文旅版图上书写着...

内蒙古乌兰察布:夏日火山引游人

  6月17日,游客在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6号火山留影。  夏日,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乌兰哈达火山群迎来旅游旺季。独特的火山地貌与草原风光相映成趣,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打卡。2024年,察哈尔右翼后旗接待游客...

以伊冲突第10天 进入消耗战可能性增加 美部署B-2轰炸机

  6月21日,以色列和伊朗继续相互军事打击,双方均称对方遭受重创。  当天,以军空袭伊朗伊斯法罕离心机生产设施,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该设施没有核材料,不会造成放射性后果。  与此同时,美国正将可能携带巨型钻地弹的B-2...

强对流+暴雨双预警 多地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 局地将有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6月18日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和暴雨黄色预警。内蒙古、东北、华北等地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重庆、贵州、广西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6月18日6时发布强对流天气蓝...

高考志愿规划收费21800元,高价辅导是否物有所值?

  最近,高考志愿规划领域引起舆论关注。据津云新闻报道,天津某志愿填报机构的老板兼志愿规划老师透露,他的辅导价格为每名学生21800元,其机构内还有其他4名老师,收费价格为17800元。面对如此高昂的辅导费用,仍有不少家...

夏日荷韵

  这是6月14日在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南湖公园拍摄的荷塘景色。  新华社发(曹正平摄)  6月1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柴武台公园荷塘,蜜蜂落在荷花上。  新华社发(李明发摄)  这是6月14日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

2024
12/27
17:15
浏览量: 44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