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工业湖”变生态旅游湖

“工业湖”变生态旅游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4-11-27 11:42:10 | 点击:288

  运城盐湖色彩斑斓。

  薛 俊摄(人民图片)

  薰薰南风从中条山吹来,吹拂着盐湖湖水,加快水汽蒸发和盐分结晶,湖面呈现出红黄蓝绿等斑斓色彩——在山西省腹地、黄河“几”字弯的臂弯之中,运城盐湖宛如一个天然的“调色板”,尽显大自然的造化神奇。

  运城盐湖古称河东盐池,总面积达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也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的湖泊。运城盐湖已有4600多年的开采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盐田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市推动“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让运城盐湖焕然新生,绽放光彩。

  退盐还湖

  每逢节假日,盐湖北岸的绿道上游人如织。“这里曾是盐化工业生产时期的运输道路,路面上的白色痕迹是运盐车上抛洒下来的芒硝。经过整治,这条道路成为干净整洁、色彩斑斓的滨湖绿道,当地居民亲切地称其为‘彩虹路’。”一名工作人员用两张图片对比着介绍。

  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的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是在原盐化局彩印厂旧址上改建的,由“生产”到“保护”的功能转变,印证了运城盐湖在城市定位中的“华丽转身”。

  2020年9月起,运城市停止在盐湖保护范围内一切工业生产活动,实行退盐还湖。这意味着有着4600多年食盐开采史和70多年无机盐开发史的运城盐湖不再“繁忙”,生态保护成为这里的“头等大事”。2021年起,盐湖堤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项目开始实施,工程以保护修复为主,恢复盐湖自然历史风貌,开展“净湖行动”,加大沿湖污水治理力度,杜绝污水直排盐湖,打造独具特色的“七彩盐湖”,从根本上改善盐湖的整体生态环境。此外,运城市还加强了对中条山的生态保护,全面取缔了沿山一带的采矿企业,对中条山盐湖段凤凰谷东西两侧4处山体进行修复。

  几年过去,运城盐湖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吸引了反嘴鹬、火烈鸟、天鹅、大鸨等200多种鸟类来此安家,昔日的“工业湖”蝶变为美丽的“生态湖”。

  以文塑旅

  一池河东盐、半部华夏史。在运城盐湖,保留了一块用于展示“五步产盐法”的区域,国家级非遗运城河东制盐技艺在此得到保护和传承。

  盐湖北岸的中禁门曾是士兵卫戍盐湖的地方。中禁门之内修建起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河东池盐博物馆,以“池盐”为主题,集中展示盐文化雕塑、文物及盐池的形成与历史演变等内容。一群小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他们唱着《南风歌》,体验拓印、盐雕等手工项目,触摸与感知着悠久厚重的盐文化与历史。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穿越千年,《南风歌》在当下有了新的“版本”。大型沉浸式游园演出《宋韵·南风歌》以平行空间的戏剧手法,在4个演出区域呈现盐运时辰、千里江山、盐业新政、宋韵风华、盬盐春秋、南风歌等多个主题场景,融合应用多种舞台技术,通过范祥、王安石、司马光等宋代河东名人的讲述和演绎,让观众在游园中观景、赏剧,于行进间感受北宋时期运城地区的盐运之繁盛和河东先贤的家国情怀。

  近年来,运城充分发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推出文博、演艺等旅游产品,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串景成链

  站在“盐湖006号灯杆”观景台,跨湖大道、中条山脉、浩渺盐池等美景尽收眼底,不少游客在此拍照留念,直呼“超级出片”。

  今年夏天,在短视频平台上,运城市解放南路(跨湖段)的“盐湖006号灯杆”火了。站在这里向南望去,沿路绿树勾勒出笔直开阔的大道,一直延伸到中条山脚下。这一美景吸引了不少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打卡。为方便大家观景拍照,运城市对“盐湖006号灯杆”附近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建起长约30米、宽约2.7米的5阶观景平台,让“盐湖006号灯杆”成为一个既安全又便利的“网红打卡地”。

  在运城,“七彩盐湖”景观是吸引游客的一张文旅名片。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东大盐和黑泥,运城七彩盐湖景区开发出以盐为主题的室内康养体验项目盐湖“五绝”,包括医用温泉、盐水漂浮、盐雾清肺、矿盐理疗和黑泥养生,利用盐湖的独特资源,为游客提供康养旅游新体验,受到游客欢迎。

  目前,运城市依托独特人文、生态资源,将七彩盐湖景区升级改造为精品旅游度假综合体,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今年国庆假期,七彩盐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6.0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除了七彩盐湖,运城还有关帝庙、永乐宫、鹳雀楼等景点,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运城关公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亚强介绍,通过生态文旅示范带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将各景点“串珠成链”,整合出高品质文旅景点群,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优势。

责任编辑:靖强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多地“桑拿天”来袭 如何应对“高温刺客”

 今年副高提前北抬,暖湿气流来袭,多地已提前进入“桑拿天”。一图速览如何科学应对闷热“蒸笼”体验,安全、健康度过提前到来的“烤”验!整理/朱梓轩 制图/程璨

各地频出“妙招” 带活“避暑经济”

 炎炎夏日、暑期临近,记者走访看到,景区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避暑游,防暑消夏产品在政策红利助推下广受欢迎,城镇以商文旅融合拓展夜间多元业态……各地频出“妙招”,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有力带活“避暑经济”。  ...

避暑纳凉!来国家植物园赏绚烂夏花

【环球网文旅报道】炎炎夏日,枝繁叶茂的草木与秀美旖旎的山水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夏日画卷,吸引着人们踏出家门,探寻这自然的奥秘。国家植物园不仅是赏花观景的绝佳之地,也是避暑纳凉的理想之选,雨后露珠玲珑剔透,山间草木郁郁葱葱,池...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青年志愿者参加生态护绿行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韩英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7月1日,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委联合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40余名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在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先锋建功”生态护绿...

年轻人喜爱的文旅“新物种”长什么样

  达那也·金华山小冰岛把废弃矿坑打造成年轻人的向往之地。受访者供图  当机械巨兽成为商业街区的潮流地标,当废弃矿坑化身北欧风情的“小冰岛”,当荒芜矿山蜕变为文化度假小镇……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蜕变,正在中国文旅版图上书写着...

内蒙古乌兰察布:夏日火山引游人

  6月17日,游客在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6号火山留影。  夏日,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乌兰哈达火山群迎来旅游旺季。独特的火山地貌与草原风光相映成趣,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打卡。2024年,察哈尔右翼后旗接待游客...

以伊冲突第10天 进入消耗战可能性增加 美部署B-2轰炸机

  6月21日,以色列和伊朗继续相互军事打击,双方均称对方遭受重创。  当天,以军空袭伊朗伊斯法罕离心机生产设施,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该设施没有核材料,不会造成放射性后果。  与此同时,美国正将可能携带巨型钻地弹的B-2...

强对流+暴雨双预警 多地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 局地将有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6月18日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和暴雨黄色预警。内蒙古、东北、华北等地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重庆、贵州、广西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6月18日6时发布强对流天气蓝...

高考志愿规划收费21800元,高价辅导是否物有所值?

  最近,高考志愿规划领域引起舆论关注。据津云新闻报道,天津某志愿填报机构的老板兼志愿规划老师透露,他的辅导价格为每名学生21800元,其机构内还有其他4名老师,收费价格为17800元。面对如此高昂的辅导费用,仍有不少家...

夏日荷韵

  这是6月14日在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南湖公园拍摄的荷塘景色。  新华社发(曹正平摄)  6月1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柴武台公园荷塘,蜜蜂落在荷花上。  新华社发(李明发摄)  这是6月14日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

2024
11/27
11:42
浏览量: 28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