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贵南高铁穿越九万大山 为毛南族发展带来“加速度”

贵南高铁穿越九万大山 为毛南族发展带来“加速度”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3-29 14:26:40 | 点击:1458

央广网河池3月28日消息(记者罗兰)“作为毛南族群众,有幸参与贵南高铁的建设,我感到很开心,也很自豪。等到高铁开通的时候,我要带着我的小孩坐一趟高铁。”近日,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九万大山四号隧道施工现场,贵南高铁参建工人谭晓琼说。

贵南高铁早日建成通车,成了毛南族群众的热切期盼。

贵南高铁是国家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扩能中线通路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其中,九万大山四号隧道全长15485米,是贵南高铁广西段最长隧道,也是广西境内最长高铁隧道。

九万大山四号隧道(央广网记者 罗兰 摄)

返乡参与高铁建设,实现家门口就业

谭晓琼曾在广东的工厂里打工,2020年春节后她应聘到离家不远的贵南高铁拌合站。在建设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贵南高铁项目部的培训下,她很快熟练掌握搅拌机操作技巧,成为5号拌合站的操作手。

“在这里上班,工资比之前在外面打工还要高,每月多了2000多块钱的收入。”谭晓琼表示,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少,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她感到充满干劲。

目前,九万大山四号隧道等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在复垦复绿、洞外附属工程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建设单位从当地招聘了大部分工人,累计招收当地民工3200余人次。同时,施工单位对新招募的工人通过农民工夜校等方式开展岗前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既提高了村民的就业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修建施工便道,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进场初期,利用以前的乡村道路,新建和扩建了共8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便于施工的同时,也打通了交通要道,方便了当地1200户约5500人的出行。”中铁十八局贵南高铁项目部总工韦俊说。

韦俊接受媒体采访(央广网记者 罗兰 摄)

“贵南高铁建设单位为我们修了通到村门口、家门口的公路,家家户户出行都方便很多。”谭晓琼说。

依托这8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当地建设了120亩的东山村帮扶产业园,主要种植麻竹和旱藕,目前已种植麻竹苗120亩,在麻竹苗间套种旱藕80亩。

为了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建设单位在修建施工便道时,还打通了一条宽4.5米、长220米的东山隧道,直接连通东山村帮扶产业园,大大缩短了帮扶产业园通往外界的距离,减少了农产品运输时间。同时,建设单位在旱藕收获时积极采购,一方面增加了产业园产品的销路,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职工的餐桌。

贵南高铁沿线村落(央广网发 兰轲艨 摄)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当地资源,优先租用地方设备、购买生产物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截至目前,我们采购当地生产生活物资已超过6亿元。”韦俊说。

据了解,根据贵南高铁施工需要,建设单位征用了当地180余亩的旱地和之前无法耕种的山间洼地、荒地等作为施工用地,待工程结束,会做好场地的平整工作。平整的土地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当地村民的耕种条件。

乡村出行更方便,人们生活有奔头

“现在从我们村去一趟南宁至少要转三次车,花费近7个小时才能到达。等贵南高铁开通以后,只要2个多小时就能到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波川村村民莫仕长说。

莫仕长表示,作为毛南族群众,他很荣幸见证贵南高铁的建设,也为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现在,我打算养殖香牛、香猪。高铁的建设,让我对发展家乡的香牛、香猪产业充满信心。我希望我们环江的香牛、香猪、香鸭、香米、香菇等特色产品通过高铁走出去,销往各地,让我们毛南族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莫仕长说。

【责任编辑:孙晓彤】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青年志愿者参加生态护绿行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韩英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7月1日,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委联合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40余名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在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先锋建功”生态护绿...

年轻人喜爱的文旅“新物种”长什么样

  达那也·金华山小冰岛把废弃矿坑打造成年轻人的向往之地。受访者供图  当机械巨兽成为商业街区的潮流地标,当废弃矿坑化身北欧风情的“小冰岛”,当荒芜矿山蜕变为文化度假小镇……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蜕变,正在中国文旅版图上书写着...

波兰华沙:夏日公园

  6月30日,在波兰首都华沙,游客在斯卡雷谢夫斯基公园内参观。  新华社发(亚普·阿林摄)  6月30日,在波兰首都华沙,游客在斯卡雷谢夫斯基公园内拍摄盛开的鲜花。  新华社发(亚普·阿林摄)  6月30日,在波兰首都...

中国气象局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

 6月30日,中国气象局在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中,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推动旅游气象服务提质增效,带动丰富文旅消费体验,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新需求。  此次发布的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涉...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一批典型案例

本报讯 (记者周怿)为发挥警示作用,切实推动问题整改,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日前对第四批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山西省发现,临汾、长治等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填埋场...

生态环境部:夏季臭氧污染高发 将加强机动环境监管

  中新网6月25日电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总体来看,我国臭氧污染上升趋势已得到初步控制,近三年趋于平稳。  裴晓菲介绍,从气象条件来看,光照充分、高温、低湿的气象条...

中国中亚合筑生态治理“绿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国际创新中心技术人员正在交流。  中乌“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区。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之际,中国助力中亚国家解决咸海生态危机的...

洪峰过境三天后,贵州榕江再迎洪水 国家发展改革委追加一亿元支持贵州灾后恢复

洪峰过境3天后,“村超发源地”贵州省榕江县再度遭遇洪水。  今天中午,榕江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警信息,榕江县都柳江石灰厂水文站6月28日约于17时出现洪峰水位253.5米、洪峰流量预计达8360立方米每秒,超出...

内蒙古乌兰察布:夏日火山引游人

  6月17日,游客在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6号火山留影。  夏日,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乌兰哈达火山群迎来旅游旺季。独特的火山地貌与草原风光相映成趣,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打卡。2024年,察哈尔右翼后旗接待游客...

以伊冲突第10天 进入消耗战可能性增加 美部署B-2轰炸机

  6月21日,以色列和伊朗继续相互军事打击,双方均称对方遭受重创。  当天,以军空袭伊朗伊斯法罕离心机生产设施,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该设施没有核材料,不会造成放射性后果。  与此同时,美国正将可能携带巨型钻地弹的B-2...

2023
03/29
14:26
浏览量: 145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