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禾木河从村庄中间流过(大地风华·走进古村落)

禾木河从村庄中间流过(大地风华·走进古村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时间:2024-08-24 12:58:23 | 点击:3301

  禾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是阿尔泰山下、喀纳斯湖东的一方古老村庄。虽然只是一个村,面积却超过三千平方公里。来禾木之前,我从未想过在一个村庄能如此方便乘坐公交穿行。公交车可以载着你到村子的任何地方,当然如果你愿意并且有一点骑马的技术,也可以在这宽阔的天地间策马而行。这就是禾木,禾木有你想象不到的宏大。

  喀纳斯河和禾木河交汇,形成一方山间盆地,阿尔泰山将这方开阔的土地揽入怀中。清澈的禾木河,一望无垠的草原,数不清的野花,数不清的牛羊,牲口围栏散落在村子各处。在新疆,草原不罕见,牛羊不罕见,看见雪山更不是值得惊讶的事情。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禾木村,真正令人惊艳的是村里那些独具特色的尖顶小木屋,人们称之为“木楞房”。木头两端挖槽,相互嵌扣,一根根垒建成小屋。人字形的屋顶尖尖,门朝东开,面向太阳,面向温暖。在这里,大雪封山的时间长达半年。这华丽的银装让村子成为我们难以想象的童话世界,但也为村民带来隐忧:厚重的积雪会压垮平面的屋顶。人们就靠木屋的尖顶抵挡厚厚的雪,抵挡漫长的寒冬。这些传统而独特的建筑,无声地讲述着当地先民的智慧与坚韧。

  清晨,炊烟从尖顶小木屋上升起,一根,两根,三根,四根……烟柱像白桦树一样笔直,给草原增添了一片空中的丛林。清风吹过,炊烟袅娜散开,汇成一层轻烟飘飞在村庄上空,在晨光中翩然舞蹈。禾木河从村庄中间流过,将村庄的草原分为两半,一边是小木屋,一边是白桦林。走过河上的禾木桥,望着对岸的大片白桦林,眼前的一切都那么广阔、温暖。

  禾木本地人多是牧民。禾木声名未起、少有人问津的时候,他们放牧牛羊,过着安静的生活。禾木走红,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村庄后,他们依然放牧牛羊,依然过着安静的生活。村庄用来接待游客的小木屋,大多是他们的老房子改造、加建的。他们是阿尔泰山下的牧羊人,也是阿尔泰山下的“房东”。

  我们住的那家民宿,主人小苗1995年随当医生的父母从河南驻马店搬到阿勒泰,成家后在当地从事旅游服务。随着各地游客对禾木的热情不断高涨,前几年小苗夫妇来到禾木村经营民宿,村里推荐了加尼别克家三姊妹的老房子。当时三姊妹家的五间旧木房已经是危房了,村里正要给她们改造,刚好可以按照民宿的需求打造。小苗夫妇问三姊妹,对房子的改造有什么要求?她们说只要留下两间木屋和冬天牛羊的围栏就可以了。除了改造旧房,小苗夫妇还新盖了不少一字排开的尖顶小木屋。木屋里增加了过冬的地暖,除此之外基本保持着当地原本的风貌。家具都是清一色的木制,厚重的木门,厚重的木床,厚重的木桌椅,一切都是那么质朴,质朴得让人心静。改造小木屋时,小苗他们特意把老房子里一口古老的锅和煮奶的壶收藏起来,那金属的光泽凝固着这片土地的厚重岁月。游客来民宿的时候,小苗总会带客人到加尼别克家去看那口锅、那把壶。

  加尼别克有空时会去给游客牵马,姐姐和妹妹则继续放她们的牛羊。据小苗说,全村民宿有两三百家,但禾木本地人开的非常少。牧民们热爱他们的牛、羊、马,只有在草原上心里才格外踏实。

  禾木的夜幕很晚才拉开。在我们老家,晚上10点钟夜色已深,在禾木才刚进入傍晚。小苗带着我们去拜访加尼别克三姊妹,她们一家在院落中烤了肉,摆上了酒,叫上村里的一些朋友,说请我们看星星。院中停着一辆漂亮大气的越野车,我指着车问:“还有客人在这里?”加尼别克告诉我们,这是她家的车,本来打算用车搞旅游,没干几天,觉得还是放牛放羊自在。

  旁边一位本村的朋友插话说,村里的当地人家三分之二都吃上了旅游饭,但主要还是给游客牵马、烤肉,真正搞经营的人很少,因为他们习惯了简单而纯粹的牧民生活,但也有人拥抱这种变化。“以前的禾木别说游客了,就连亲戚朋友都不愿来这个偏僻的草原村落。你看那雪山,多美啊,但雪山也挡住了我们和外界的交流。现在嘛,雪山成了我们的金山。”

  加尼别克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老院子改造的民宿每年都有一大笔租金入账,家里还有几百只羊、几百头牛、几十匹马。“冬天到了,我们吃的米、油,过冬取暖的煤,都有政府帮助。我们用得了这么多钱吗?”说着,脸上浮现幸福的笑容。说起当下的好日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也多了起来。过去,到禾木的游客一般只是夏天来避暑几个月。村里建起了滑雪度假区后,冬天到禾木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一年四季都是旅游季。村里2009年成立马队合作社,当时只有三十户,如今有三百户加入。每年靠马拉爬犁、骑马踏雪的项目,每户收入就有八万多元。过去一到冬天,一家人就只能守在房屋里,守着牛羊和存下来的干草,一待就是一个冬天。现在的冬天,可做的事情太多啦。

  闻到酒香,周围的邻居也端着吃喝围过来。他们激动地告诉我们,禾木美了几百年,也安静了几百年,没想到今天成为大家都向往的地方。这么好的日子,我们都赶上啦!小苗的手机响个不停,预订民宿的电话不断,“一房难求”在禾木真不是夸张。

  夜幕迟迟降临,星星一颗一颗亮起来。夜空就在头顶,星星就在头顶,喝着酒,唱着歌,伴着禾木河哗哗的水流声,伴着草原的风声,我们仰望星空,感觉心里那么宽阔,那么清澈。

  外人眼里的诗意和远方,在这里只是禾木人的日常。对我来说,做一天禾木人,也特别幸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4日 08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作者:文 猛】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多地“桑拿天”来袭 如何应对“高温刺客”

 今年副高提前北抬,暖湿气流来袭,多地已提前进入“桑拿天”。一图速览如何科学应对闷热“蒸笼”体验,安全、健康度过提前到来的“烤”验!整理/朱梓轩 制图/程璨

各地频出“妙招” 带活“避暑经济”

 炎炎夏日、暑期临近,记者走访看到,景区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避暑游,防暑消夏产品在政策红利助推下广受欢迎,城镇以商文旅融合拓展夜间多元业态……各地频出“妙招”,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有力带活“避暑经济”。  ...

避暑纳凉!来国家植物园赏绚烂夏花

【环球网文旅报道】炎炎夏日,枝繁叶茂的草木与秀美旖旎的山水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夏日画卷,吸引着人们踏出家门,探寻这自然的奥秘。国家植物园不仅是赏花观景的绝佳之地,也是避暑纳凉的理想之选,雨后露珠玲珑剔透,山间草木郁郁葱葱,池...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青年志愿者参加生态护绿行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韩英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7月1日,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委联合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40余名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在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先锋建功”生态护绿...

年轻人喜爱的文旅“新物种”长什么样

  达那也·金华山小冰岛把废弃矿坑打造成年轻人的向往之地。受访者供图  当机械巨兽成为商业街区的潮流地标,当废弃矿坑化身北欧风情的“小冰岛”,当荒芜矿山蜕变为文化度假小镇……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蜕变,正在中国文旅版图上书写着...

内蒙古乌兰察布:夏日火山引游人

  6月17日,游客在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6号火山留影。  夏日,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乌兰哈达火山群迎来旅游旺季。独特的火山地貌与草原风光相映成趣,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打卡。2024年,察哈尔右翼后旗接待游客...

以伊冲突第10天 进入消耗战可能性增加 美部署B-2轰炸机

  6月21日,以色列和伊朗继续相互军事打击,双方均称对方遭受重创。  当天,以军空袭伊朗伊斯法罕离心机生产设施,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该设施没有核材料,不会造成放射性后果。  与此同时,美国正将可能携带巨型钻地弹的B-2...

强对流+暴雨双预警 多地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 局地将有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6月18日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和暴雨黄色预警。内蒙古、东北、华北等地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重庆、贵州、广西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6月18日6时发布强对流天气蓝...

高考志愿规划收费21800元,高价辅导是否物有所值?

  最近,高考志愿规划领域引起舆论关注。据津云新闻报道,天津某志愿填报机构的老板兼志愿规划老师透露,他的辅导价格为每名学生21800元,其机构内还有其他4名老师,收费价格为17800元。面对如此高昂的辅导费用,仍有不少家...

夏日荷韵

  这是6月14日在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南湖公园拍摄的荷塘景色。  新华社发(曹正平摄)  6月1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柴武台公园荷塘,蜜蜂落在荷花上。  新华社发(李明发摄)  这是6月14日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

2024
08/24
12:58
文 猛
浏览量: 330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