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加强海洋国际合作 共同守护蓝色家园

加强海洋国际合作 共同守护蓝色家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时间:2024-07-29 16:29:33 | 点击:3975

  国能印尼爪哇电厂岸边的红树林生态保护区。
  本报记者 曹师韵摄

  中泰联合例行海洋调查期间,科研人员准备部署海洋浮标系统。
  蓬 差摄

  宏东毛里塔尼亚远洋渔业基地俯瞰。
  福建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在马来西亚热浪岛,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共同开展海洋生态联合调查与研究。图为科研人员记录海底珊瑚礁状况。
  杜建国摄

  海洋与森林、湿地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环境关乎地球生态平衡和资源合理利用,关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关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与未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合作、促进蓝色经济繁荣发展……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各国一道,同筑海洋生态文明之基,同走海洋绿色发展之路,共同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助力提升区域海洋灾害防护能力”

  本报记者  白元琪

  晨曦初现,金色阳光洒在安达曼海的辽阔水域上。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泰国普吉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的科考船缓缓离开港湾,开启中泰联合例行海洋调查。两国科研人员穿梭于甲板与控制台之间,有序进行着准备工作。接下来,他们将对安达曼海水文、生态、地质等方面开展深入调查,完成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中泰实验室”)的相关任务。

  中泰实验室内,沙勒姆拉博士带领科研人员紧盯显示屏,观察来自海洋自动气象站的实时数据。“随着海洋监测设备的更新升级,我们在‘听诊’特定海域时能够捕捉到更多细节参数。这些数据在监测与解析海洋环境动态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泰国有效预警海啸、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灾害提供了数据支撑。”沙勒姆拉说。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海洋灾害影响日益严重。中泰两国不断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合作,共同筑牢“蓝色防线”,提升海洋灾害防治能力。沙勒姆拉所在的中泰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和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普吉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承担运行。成立10多年来,中泰实验室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观测、海洋灾害防治、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促进中泰海洋科技合作、推动区域减灾防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泰国普吉岛附近海域发生游船倾覆事故。中泰两国共同开发的泰国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及时、准确地定位了沉船位置,为搜救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此后,海洋一所在泰国普吉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安装了海上搜救预报系统,并升级了泰国高分辨率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升级后的预报系统覆盖泰国湾和安达曼海南部海域,水平分辨率可达1/30经纬度,预报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一所还与普吉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共同研发泰国海洋环境预报系统手机APP,在东南亚地区首次实现了通过手机直接查询海洋环境预报信息的功能。该APP有英语、泰语两种语言界面,实现了对泰国及周边海域未来120小时高分辨率风场、海温、海流、海浪等海洋环境数值预报产品的可视化展示。中泰实验室热带海洋研究组素帕韦博士表示,该APP能够将海洋环境预报重要信息快速推送到相关部门,也方便普通民众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显著提高了对海洋环境灾害与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

  目前,中泰实验室已经成为两国海洋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国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框架下开展一系列科研项目,举办培训和研讨会等,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泰中两国在海洋科研领域的合作,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将助力提升区域海洋灾害防护能力,促进区域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沙勒姆拉说。

  

  “建立了完整的远洋捕捞产业链”

  闫韫明

  大西洋之滨,非洲西海岸,在毛里塔尼亚沿海城市努瓦迪布的蔚蓝海岸旁,超过9万平方米的宏东毛里塔尼亚远洋渔业基地巍然屹立,码头、冷库、海产品加工厂、鱼粉厂、船舶修理厂、制冰厂、海水淡化厂等设施一应俱全。清晨,满载而归的渔船停靠码头,基地开始热闹起来。加工鱼货的车间内,自动化设备不停运转,工人往来忙碌……

  毛里塔尼亚渔业资源丰富,但由于当地捕捞、加工、保鲜技术落后,大量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利用。2010年,福建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东渔业”)远渡重洋来到毛里塔尼亚,与该国政府签署了长期渔业合作协议,获准进入该国海域开展捕捞作业。

  在毛里塔尼亚政府大力支持下,现代化的大型远洋渔业基地在两年时间里拔地而起,宏东渔业迅速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渔业企业。如今,渔业基地共捕捞及加工海产品品类80多种,产品通过欧盟认证,常年出口非洲各国及欧盟、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地。该基地为毛里塔尼亚开拓沙丁鱼、鲷鱼及甲壳类等多元化渔业产品线,有效提高了该国渔业资源的利用率。

  作为毛里塔尼亚最大的外资公司,宏东渔业直接为当地带来近3亿美元的投资,为毛里塔尼亚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此外,公司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培训了数百名渔业技术人才,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洛哈麦迪是渔业基地的一名当地员工,他回忆说,以前当地没有冷库,也无法处理和加工鱼货。“这座中国企业的渔业基地为我们建立了完整的远洋捕捞产业链,还让当地员工有机会学习到现代化的渔业技术。公司会定期给我们进行培训,教我们捕捞技术,以及识别鱼类、加工鱼货的方法,让大家掌握了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50岁的法塔今年已入职宏东渔业13年,目前在公司行政部门工作,他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十分满意:“来到这里之前,我已经失业多年。是中国企业建设的渔业基地给我带来了就业机会。”

  宏东渔业在当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法塔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自2021年起,宏东渔业每年都会向毛里塔尼亚海洋研究和渔业研究所捐赠4万美元,助力海洋科学研究;面对当地渔船的紧急求救,积极派遣船只实施救援行动;为当地修路,帮助解决民众出行难题;赞助努瓦迪布国际马拉松赛,年复一年地提供物资支持……“作为公司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法塔说。

  

  “保护红树林是每个人的义务”

  本报记者  曹师韵

  傍晚时分,站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岸边远眺,目之所及皆是一片青绿,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与蓝天、碧水交相辉映。海鸟觅食归来,纷纷降落在树林之中,渔船在林间蜿蜒的水道中穿梭。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是国能印尼爪哇发电公司爱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生动诠释。

  国能印尼爪哇电厂由中国国家能源集团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是印尼单机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效环保型发电厂。2017年项目开工初期,工作人员在电厂附近海岸发现了一片红树林。“岸边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丛红树,面积不到5公顷,树丛间还散落着大量生活垃圾。”国能印尼爪哇发电公司行政人事部主任滕跃回忆道。

  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是许多动植物的生存家园,能够净化大气、水体及土壤等周边生态系统,还能防浪护堤、促淤造陆,降低海洋灾害风险。“大家都知道红树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保护红树林是每个人的义务。”滕跃说。

  为了绕开红树林,项目设计团队特意修改了电厂施工方案。虽然增大了施工难度,对电厂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整个团队义无反顾。国能印尼爪哇发电公司精心制定了红树林保护策略,通过构建围墙与钢丝网等物理屏障,实现施工区域与红树林的有效隔离。同时,公司还通过悬挂保护标识牌等方式,提升公众与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并明确划分责任区域,指派专人负责红树林的日常监护。施工期间,项目管理层定期检查红树林生长状况,严禁任何有可能损害红树林的行为。

  电厂进入生产期后,对红树林的保护更加常态化。公司成立红树林及野生动植物生态保护工作小组、建立红树林生态保护中心,邀请印尼环保官员、专家等调查评估厂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制定保护方案,并大力推进红树林的补植修复工作。仅2022年一年,就补种了近1.2万棵红树优势树种。公司还积极在当地学校开展教育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将保护红树林的意识和行动传承给年轻一代。

  随着红树林修复工作的持续展开,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来到红树林繁衍生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红树林面积已经扩大到约20公顷。树林里随处可见獴、白鹮、褐鹈鹕、红树林鸟、白鹭等,当地人都说我们电厂是个野生动物园。”国能印尼爪哇发电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红树林及野生动植物生态保护工作小组成员安吉亚一边俯身检查刚种下的红树幼苗,一边向记者展示着自己在工作区拍到的野生动物照片。“刚开始它们碰到人会迅速跑掉,现在经常进入工作区和居住区,看到人只是懒懒地抬个头、晃晃尾巴,好像在说‘你好’一样,非常有趣。”安吉亚说。

  “红树林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携手守护。我们在红树林保护方面的努力,获得当地政府、媒体及民众广泛认可,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合作的期许。”国能印尼爪哇发电公司总经理陆成骏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9日 17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多地“桑拿天”来袭 如何应对“高温刺客”

 今年副高提前北抬,暖湿气流来袭,多地已提前进入“桑拿天”。一图速览如何科学应对闷热“蒸笼”体验,安全、健康度过提前到来的“烤”验!整理/朱梓轩 制图/程璨

各地频出“妙招” 带活“避暑经济”

 炎炎夏日、暑期临近,记者走访看到,景区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避暑游,防暑消夏产品在政策红利助推下广受欢迎,城镇以商文旅融合拓展夜间多元业态……各地频出“妙招”,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有力带活“避暑经济”。  ...

避暑纳凉!来国家植物园赏绚烂夏花

【环球网文旅报道】炎炎夏日,枝繁叶茂的草木与秀美旖旎的山水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夏日画卷,吸引着人们踏出家门,探寻这自然的奥秘。国家植物园不仅是赏花观景的绝佳之地,也是避暑纳凉的理想之选,雨后露珠玲珑剔透,山间草木郁郁葱葱,池...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青年志愿者参加生态护绿行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韩英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7月1日,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委联合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40余名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在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先锋建功”生态护绿...

年轻人喜爱的文旅“新物种”长什么样

  达那也·金华山小冰岛把废弃矿坑打造成年轻人的向往之地。受访者供图  当机械巨兽成为商业街区的潮流地标,当废弃矿坑化身北欧风情的“小冰岛”,当荒芜矿山蜕变为文化度假小镇……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蜕变,正在中国文旅版图上书写着...

内蒙古乌兰察布:夏日火山引游人

  6月17日,游客在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6号火山留影。  夏日,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乌兰哈达火山群迎来旅游旺季。独特的火山地貌与草原风光相映成趣,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打卡。2024年,察哈尔右翼后旗接待游客...

以伊冲突第10天 进入消耗战可能性增加 美部署B-2轰炸机

  6月21日,以色列和伊朗继续相互军事打击,双方均称对方遭受重创。  当天,以军空袭伊朗伊斯法罕离心机生产设施,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该设施没有核材料,不会造成放射性后果。  与此同时,美国正将可能携带巨型钻地弹的B-2...

强对流+暴雨双预警 多地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 局地将有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6月18日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和暴雨黄色预警。内蒙古、东北、华北等地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重庆、贵州、广西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6月18日6时发布强对流天气蓝...

高考志愿规划收费21800元,高价辅导是否物有所值?

  最近,高考志愿规划领域引起舆论关注。据津云新闻报道,天津某志愿填报机构的老板兼志愿规划老师透露,他的辅导价格为每名学生21800元,其机构内还有其他4名老师,收费价格为17800元。面对如此高昂的辅导费用,仍有不少家...

夏日荷韵

  这是6月14日在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南湖公园拍摄的荷塘景色。  新华社发(曹正平摄)  6月1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柴武台公园荷塘,蜜蜂落在荷花上。  新华社发(李明发摄)  这是6月14日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

2024
07/29
16:29
浏览量: 397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