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美味鱼虾从近海“种”出来,也从远洋“游”过来

美味鱼虾从近海“种”出来,也从远洋“游”过来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06-02 13:22:10 | 点击:3398

来自太平洋深处的黄鳍金枪鱼、出自大西洋的大马鲛、毛里塔尼亚的鳐鱼、洪都拉斯的对虾……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现场的海鲜“盛宴”让人们大饱眼福、更饱口福。“海上牧场”的富饶,在这里具象化。

  琳琅满目的海鲜大宴

  5月31日,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现场,来自国内国外的各种鱼虾琳琅满目,一条重达126公斤的龙趸鱼更成为网红打卡点。“好多鱼都是难得一见的。”现场观众不时驻足观看、拍照。  

  这是5月31日拍摄的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作为渔博会的常客,福州宏龙海洋水产有限公司每年都会展示一条来自远海的“大鱼”。该展位负责人卓伟峰介绍:“现场展示的大部分渔获,包括这只大龙趸都来自印尼海域。”

  他说:“我们拥有170多艘远洋渔船,在印尼拥有三大渔业基地,已形成集远洋捕捞、境外养殖、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进出口贸易等上下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

  渔博会现场不仅有鱼,还展出了全球最有代表性的藻类产品和技术。

  会展现场,参观者在挑选藻类产品。新华网 蒋巧玲 摄

  中国藻业协会副会长刘涛在现场对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已经培育出了21个藻类方面的国家水产新品种,包括海带、紫菜、龙须菜、裙带菜等等,已经涵盖了我们目前所有的主要藻类养殖类型。”

  据介绍,本次渔博会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面积4.2万平方米,设置8大展区共计1950个展位,吸引超过30个国家及地区的企业参展,预计参会专业采购商超2.5万名。

  愈发丰富的水产菜单

  作为世界渔业大国里首个实现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业的国家,我国宜渔水域面积广阔,叠加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百姓的餐桌上美味鱼虾逐渐丰富。

  在国内展区天马科技集团展位,数百条灵动的鳗鱼在巨大的透明鱼缸内肆意畅游,不时溅起水花。如今,鳗鱼已是“游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常好食材,不少现场观众纷纷选购心仪的活鳗带回家烹饪。

  “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河鳗淡水养殖,历经50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世界鳗业发展的中心,无论是养殖技术、养殖品种,还是养殖规模,都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升级。”据天马科技集团董事长陈庆堂介绍,目前中国每年活鳗出鱼量占全球的70%-80%。

  

  2024年5月8日,养殖户在福建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渔排挑选大黄鱼。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在渔博会现场,福建大黄鱼深受吃鱼者们喜爱。对比过去的养殖模式,深远海养殖的大黄鱼肉质口感、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闽投1号”“乾动1号”“定海湾1号”等深远海养殖平台为海洋牧场的发展增添新动能,工作人员通过水下的监控系统可以随时监测海水pH值等数据,观察鱼群生长情况。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7100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养殖产量占比达81.9%,水产养殖种类达300种以上。

  向深海探寻更多增量

  据统计,海洋每年生产1350亿吨有机物,可以提供30亿吨水产品,可供300亿人食用。海洋如此广阔,渔业要走科技创新之路、向深海发展,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增量。

  向深海发展是“引进来”。在渔博会现场,印尼参展商Clara Alverina表示:“我们是第一次来福州的渔博会参展,想借这个机会了解并接触一下中国的市场和客商,之前对设立在福州福清的中印尼‘两国双园’有一些粗浅的了解,这次也想看看有没有机会进一步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产业园区的合作项目、合作模式等等。”

  向深海发展是“走出去”。在刚刚结束的2024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上,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产耀东表示,深圳将以渔博会为契机,大力实施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际金枪鱼交易平台、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动深圳现代渔业(种业)创新园、10万吨级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等标杆工程,高标准建设蓝色种业高地和“蓝色粮仓”。

  向深海发展也不止养鱼。在烟台四十里湾海域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渔业养殖与海洋旅游相结合,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在国内首次将渔业养殖、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功能集成在同一平台。(文/高畅、蒋巧玲、刘丰)

【责任编辑:黄博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上夜校 练书法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湖南湘江新区文化馆聚焦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多元需求,开展“星光夜校”服务项目,设置乐器演奏、舞蹈等多种课程,满足群众学艺需求。图为7月9日,学员在湖南湘江新区文化馆内练习书法。  新华社记者 &n...

四川泸州:转移受困群众

7月9日,救援人员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西河街附近转移受灾群众。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新华社发(廖胜春摄)【1】【2】(责编:刘橦洁、温璐)

让作风建设成效更加可感可及

  前不久,江西省安义县万埠镇大花村村民张鉴珊到镇上赶集,正赶上万埠镇“政务服务赶集日”,几名身穿红马甲的年轻人给老百姓讲解政策。张鉴珊把自己和邻里的土地纠纷讲了出来,在场的镇党委副书记陈根当即协调村干部,并请相关人员一...

巢马城际铁路全线箱梁架设完成 (1/5)

  中铁四局施工机械在巢马城际铁路最后一榀箱梁架设现场作业(7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当日,随着最后一榀长32.6米、重431.75吨的箱梁精准架设至预定位置,标志着巢马城际铁路全线箱梁架设完成,为无砟轨道施工和全线...

武昌工学院青年探访“艾都”蕲春 感受数智赋能下的药旅融合新篇

  近日,武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蕲心协力”社会实践团奔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解码这座“中国艾都”。在调研中,实践队员了解到蕲春以数字经济为桨,在传统产业与文旅融合的浪潮中开辟新航道。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

日本首相:美方公布的关税信息令人遗憾,将继续进行谈判

  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的致日本等方面的关税相关信函,8日,日本首相石破茂称,美方公布的信息令人遗憾。此外,石破茂做出指示,继续与美方就关税进行谈判。  8日,日本政府将于首相官邸召开综合对策本部会议,以应对美国总统特...

近80人死亡超40人失踪 特朗普签署重大灾难声明 得州洪灾引发三连问

  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近日洪水肆虐。截至当地时间6日,洪灾已造成至少79人死亡,多人依然下落不明。  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宣布,他已签署“重大灾难声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已在得州启动紧急状态并提供联邦救助。  得州洪...

中央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开放第七批馆藏档案 共计5.7万余件

 央视网消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天(7日)起,中央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开放第七批馆藏档案资料,共计5.7万余件,其中包括抗战专题档案4万余件。  眼前这份档案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的...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在青岛建成投用

 7月4日拍摄的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现场(无人机照片)。  近日,工厂化全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装机容量7.5兆瓦,创新采用漂浮式结构,光伏板...

2024
06/02
13:22
浏览量: 339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