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人工智能+” @新未来

“人工智能+” @新未来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08 15:25:53 | 点击:334

3月6日,北京,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科协界别举行小组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右)在会议中。

“您今年关注人工智能吗?”“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您所在的行业?”从代表委员们的驻地,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会场,经常可以听到记者类似的提问及与代表委员的交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写着,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这是“人工智能+”第二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尽管只是时隔一年,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它的快速迭代及带来的变革更深刻影响着产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

透过AI,一个崭新的未来已越来越清晰,并快步向我们走来。

3月6日,北京,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科学技术界别举行小组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左)和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大学校长蔡荣根(右)在讨论。

“人工智能+”了吗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快来临,旅游业因为具有市场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等特点,将充分享受到这个智能时代带来的普惠。”

今年春节前夕,拈花湾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无人机表演、烟花秀与禅意建筑虚实结合,制作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引发广泛关注。一个视频就能这么火,着实令吴国平没有想到。但这只是拈花湾在“人工智能+文旅”上诸多尝试中的一项。

这几年,利用AI智慧安防系统提升景区运营效率,打造景区数字AI全息舱,借助水面无人驾驶技术推进景区智慧水上交通建设……吴国平带领团队积极探索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过去这一年,他还考察了不少文旅项目,“科技如何赋能文旅产业”是他最关心的点。“不少游客为景区科技感十足的演艺项目点赞。”他说,接下来,拈花湾景区将引进人形机器人,“给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不光是文旅,“人工智能+”已经延伸到多个领域。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介绍,在其公司的智慧工厂里,AI视觉系统能自动识别鸡肉的品质等级,机械臂根据指令进行精准分割。刘永好也鼓励公司员工使用AI工具。“人工智能正在快速推进,它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今后将逐步导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主业的时候必须关注人工智能,把AI大模型应用到传统产业上,就是在为传统产业注入新质生产力。”他说。

“‘人工智能+’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我国要抓住人工智能的技术机遇,真正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介绍,今年人工智能的运用将在几个方面发力,包括尽可能地运用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提升终端运营水平;推进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场景运用等。

作为一名来自文旅行业的代表,去年全国两会,吴国平提交了一份与“人工智能+文旅”有关的建议。今年,他继续关注这一话题。吴国平提到,可以鼓励文旅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或向科技型文旅企业转型,加速新技术在文旅落地的应用探索与实践;加强对文旅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推动行业整体智能化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慢慢形成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生态,整个社会都很重视与人工智能有关的研究和应用。”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看来,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一大优势。“未来,除了寻求技术上的突破,还要将AI与产业发展更充分地结合,推动经济社会深度转型升级,进而有效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3月6日,北京,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科学技术界别举行小组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左)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赵泽良(右)在会议中。

发力AI产业化落地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了几个方向:大模型、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制造装备、具身智能等。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可持续、产业化落地?

加快构建国产算力平台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产业生态,是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关注的核心问题。他说,当前,国产大模型训练高度依赖进口算力,需要加快解决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薄弱、适配困难等问题。对此,刘庆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鼓励基于自主可控国产算力平台的大模型研发和应用”“构建数据资源充分共享机制”“专项支持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的生态体系建设”等。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业在进行源头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应与技术创新联动起来,形成数据飞轮效应。”刘庆峰介绍,科大讯飞正在建立以自主可控的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仅去年一年,其开放平台上就新增了200多万实名认证的开发者团队。

全国政协委员、飞腾信息副总经理郭御风给出的关键词则是“夯实拓展应用场景”。他认为,我国虽已初步构建起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但技术与产业落地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鸿沟。

“比如部分智算中心项目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规模、轻实效’的问题,为了追赶风口盲目投入资源,忽视了与产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应用价值未得到充分释放。”郭御风说。围绕上述问题,他建议要深入挖掘各行业的真实需求,结合各行业的复杂场景构建多模态行业大模型,推动大模型技术赋能行业智能化,填补技术与产业落地之间的“鸿沟”。

相关方面近期已经作了部署。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强调,国资央企要抓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强化科技创新,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掌握“根技术”,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各地也有了相关动作。2月28日,北京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锚定了“具身智能”这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赛道。此前,广东也曾发文提出,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人工智能还是要因地制宜。”黄群慧说,各地要创造更加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同时在自身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这样才会有更大作为。

3月6日,北京,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科学技术界别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在发言。本组图片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AI“新基建”要提速

要想实现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今年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在全球人工智能界掀起了新一轮AI热潮,一时间,国内企业纷纷接入。“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黄群慧说,DeepSeek在“大算力、堆数据、高成本”之外,找到了一条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新路径,显著降低了算力需求,扩大了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但在突破背后,这位多次为人工智能发展建言的学者更关注另一个话题: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目前,用户在使用DeepSeek应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服务器繁忙”的提示,这就与大规模用户需求导致算力不足、网络拥挤等因素有关。黄群慧介绍,随着AI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用户需求增加,算力需求也会明显增加,“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算力网作支撑,会出现问题”。

因此,黄群慧建议应该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未来尤其是“十五五”规划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在他看来,“这是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也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要求”。

实际上,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已逐渐走向世界前列。2024年,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46EFlops,位居世界前列。日前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较2024年增长43%。

在算力之外,数据也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一项重要“新基建”。“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很重要的一种资源,如果能有效地把这些数据流动起来,共享起来,对科学技术研究是有帮助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说。曾任工信部副部长的全国政协委员王江平尤其关注人工智能在工业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在他看来,要想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就要解决专业数据缺乏的问题。

“人工智能要靠数据来驯化,如果数据不专业,驯化出的人工智能模型就达不到预期效果。”王江平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人工智能要进入实体经济,迫切需要解决专业化数据集的问题,数据的颗粒度越细越好。“现在,通识性的数据集已经有了,但专业化数据集还需要进一步丰富。”

3月1日,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上线运行。开放登记首日,已有医保、气象、自然资源等多类国家级公共数据上线。王江平肯定了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的价值。但他指出,公共数据主要由公共事务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而专业数据更多掌握在行业的头部企业或科研机构手中,“这也需要建立一种利益共享机制来集成和利用(数据)”。同时,企业要应用人工智能,也需要加强自身的数据治理。

从科研角度出发,杨金龙建议在大科学装置间进行数据共享。他说,大科学装置彼此之间可以建立一些云平台,“把一些资源或者数据进行共享,让多方从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合作中受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朱彩云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3月08日 07版

责任编辑:张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在青岛建成投用

 7月4日拍摄的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现场(无人机照片)。  近日,工厂化全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装机容量7.5兆瓦,创新采用漂浮式结构,光伏板...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经典范本

 历史的智慧,藏在时间的记忆里。  40年前,市民形容厦门“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自来水经常停”。  新时代的厦门,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赞誉的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写就鹭岛华丽蝶变的,是《1985年—20...

引领青年 组织青年 服务青年 更好把青年一代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词精神之二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作为党领导下的青年群团组织,青联组织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五年来,各级青联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商务部:对欧盟白兰地反倾销调查将于近日作出最终裁决

  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中国是否计划在本月稍晚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前,再次延长对欧盟白兰地进口的反倾销调查,还是目前已实施的最高39%临时关税将转为永久性关税?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进行...

国家网信办发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定》

   本报北京7月2日电(记者王金虎)为规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定》,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

防范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风险,两部门发布提示

 央视网消息: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2日)联合发布消费提示,防范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风险。市场监管总局表示,近期发现有商家为规避监管,通过微信、微信群等私域渠道将顾客...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近期,国家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从严从快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账号。现将部分典型...

“哪里需要劳动力就往哪里跑” 全城行动多方增援 助榕江恢复生机

  6月30日,贵州榕江县古州镇,负责防疫消杀的工作人员在小区喷洒84消毒液。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洪水退去,很多人在为贵州省榕江县恢复生机努力。  6月30日早上6点多,家住榕江县城的吴女士就和丈夫开始清理...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创新中心 中国创新力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6月29日,天津,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开放日活动,市民走进国家会展中心参观。视觉中国供图  这个夏天,世界各国政要、企业家齐聚夏季达沃斯论坛,大家期待在全球动荡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的背景下,由科技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能...

2025
03/08
15:25
浏览量: 33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