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近八成受访大学生在运动中拓展朋友圈

近八成受访大学生在运动中拓展朋友圈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05 10:35:50 | 点击:364

中国海洋大学韩轩(二排左四)在足球赛后与队友合影。受访者供图

鲍哲浩在排球比赛中扣球。受访者供图

刘啸宇(右三)和朋友一起骑行。受访者供图

不久前,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刘啸宇收到了一张印度尼西亚朋友寄来的明信片,上面用英文写着:“Thank You,you came to play pingpong with me at the first time and we become friends(谢谢你,你第一次来和我打乒乓球,我们就成了朋友)!”因为乒乓球,刘啸宇在大一刚入学时就结识了同学院的这位外籍研究生学长,“我教他打球,他为我的学业规划提供建议”。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就大学生运动社交话题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4429份有效问卷,78.5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会在运动中结交朋友。调查结果还显示,加入校园运动社团(71.06%)、选择自发组织的运动小组(36.43%)、参加专业体育俱乐部(25.90%)、上健身团课(20.90%)、在线上运动社交平台寻找伙伴(17.71%)都是受访大学生通过运动拓展朋友圈的方式。

受访大学生通过多种运动形式结识新朋友

每到周三,刘啸宇都会和学长约上一起打乒乓球,一来二去,两个人从陌生变得熟悉。从乒乓球开始,刘啸宇和包括学长在内的印度尼西亚朋友们还会相约一起吃饭,美食、文化、学习方法、人生规划……都慢慢成了他们餐桌上的话题。

“如果没有打乒乓球的机缘,即便是在同一个学院,我可能也不会接触到他们,更不会有这么奇妙的体验。”刘啸宇说,“乒乓球本身也是需要互相配合的运动,很适合和朋友一起参与。”

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鲍哲浩是校运动会男子100米和200米的冠军,也是校排球队、学院足球队的一员。“足球队每年都会有新球员入队,新球员入队的过程也是交朋友的过程。”每年12月,足球队还会组织年会;排球队则会为即将毕业的学兄学姐组织欢送派对,“大家会哭着笑着抱在一起”。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调查结果显示,58.38%的受访大学生经常在双人运动中结识运动伙伴,49.41%的受访大学生经常在个人项目中认识新朋友,42.36%的受访大学生则会在团体运动中拓展朋友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智慧长期关注运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在他看来,运动成为青年社交的重要方式,正是其在参与、观赏和教育价值方面的体现。“很多新兴运动与时尚流行文化相互融合,在朋辈因素的带动下,更加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社会需求。”

在和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王兆骏自身的运动技能也得到了提升。“如果仅仅是和上百人一起在操场上跑一跑,那就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并不能精进技术。”

在王兆骏的跑步小组中,他会和朋友探讨调整呼吸的方式及跑步的步频。久而久之,他吸纳了他人的经验,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跑步模式。

鲍哲浩特别提到了学校的棒垒球队,“这不属于大众运动,因此,他们会很乐于接纳那些没有棒垒球基础的人”。逐渐地,棒垒球队形成了良性循环,一部分队员负责新人的训练,一部分队员负责参加比赛,队员关系非常和谐。同时,棒垒球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也让棒垒球在校园里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想要参与这项运动。

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韩轩是一名热爱运动的大学生,足球几乎占据了他全部的休闲时间,“对我来说,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刚开始是通过学校社团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通过网络平台认识了其他学校甚至其他城市的球友,社交圈逐渐扩大。”韩轩说。

在运动社交中认识自我,强化群体认同

在运动中结交朋友不仅帮助刘啸宇纠正了错误的运动习惯,也让他变得更加自信。“运动本来就会让身体分泌多巴胺,与朋友切磋,也会使得运动水平得到提升,在竞技感和成就感的加持下,身体也会产生内啡肽。”刘啸宇说,“每次运动结束,我和朋友都是笑着从体育馆走出来,感到精力很充沛。”

“社会学认为人类既是个体动物,也是群体动物。运动实际上能够实现个体社会空间在不同场景的切换,从而帮助个人释放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王智慧说。

王智慧观察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在规则面前创造出更多平等感,运动参与者对自身快乐体验的追求往往要大于过去对结构化意义的追求。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调查结果显示,77.33%的受访大学生在结识运动伙伴时看重对方性格,有其他兴趣爱好(71.38%)、技术水平(28.60%)、有共同的朋友(25.85%)也是受访大学生在运动社交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条龙要舞好,每个人的动作都必须完美,才能呈现精彩的舞龙效果。”陈佳坤是集美大学舞龙队的队长,今年10月,集美大学舞龙队在第十六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中获规定套路第二名。备赛集训期间,他和队友们集体训练了10个小时,互相配合训练,让大家成为配合默契的好朋友。

常规训练外,陈佳坤还会和队友们相约健身房练力量、去游泳池里游泳。“偶尔也会有陌生同学来主动打招呼,希望我能带他们一起练。”陈佳坤说,“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一种认可和鼓励,感到很开心。”

“参与运动的过程本身也是社会化的过程,在运动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都是在运动社交中必须历练的部分。”王智慧表示,“个人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的程度得到提升,青年对运动知识的掌握也在提升。”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调查结果显示,58.97%的受访大学生会在运动社交场上承担参与者的角色,24.97%的受访大学生习惯作为观察者和支持者,14.83%的受访大学生擅长作为领队和组织者。

对韩轩来说,把陌生人变为球友从不是什么难事。“在球场上,我可以与不同年龄、不同学术背景的人相遇。因为足球这个共同‘语言’,大家能够打破年龄和身份的隔阂,平等交流、互相学习。在球场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大家展现的是自己的技术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不是个人身份。”他还记得,在一次“约球”中,他认识了一位物理学博士,“那段时间恰好在课程中遇到难题,就会去请教他”。韩轩认为,这是在球场外难以遇到的缘分和机会。“在与年龄差距较小的同学踢球时,我会主动组织比赛;而面对学长时,我更多是去参与和学习。”这种角色的转换,在韩轩看来并不突兀。

对运动保持热爱,让社交自然发生

竹林、茶园、乡村……刘啸宇和朋友们通过骑行几乎逛遍了宁波有意思的地方,这让来自山东的他沉浸式感受到江南城市的生活节奏和自然风貌。他第一次完成环东钱湖20公里骑行后,就决定继续突破自我。

今年10月,刘啸宇和朋友的身影出现在了2024年第十届浙皖闽赣四省边际自行车挑战赛上。“朋友的陪伴和鼓励,让我顺利地投入了一项从未接触过的运动,在买车和骑行姿势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将更多精力投入运动本身”。

“骑行时,会在路上遇到其他骑行者,虽然互不认识,但会在爬坡时互相打个招呼,或者喊一声加油。”在骑行中,来自重庆大学的万齐发结交了自己的“骑友”,“我们是在线下店‘提车’时认识的,碰巧我们的款式颜色都很相近,就留了联系方式,方便之后约着骑行”。

独自骑车时,万齐发会关注自己的速度,一心求快,但与朋友同行,速度便不再是唯一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享受过程、欣赏沿途风景和互相陪伴。“和朋友在一起时,我们会停车拍摄风景,也会去路边吃顿饭,再吹着晚风骑回学校。”

王兆骏称自己“闷声干了件大事”——几年前,他通过有氧运动瘦了40斤。王兆骏因此被同学们称为“健身小达人”,他每天都会出现在操场的运动角。每当他做引体向上或者跑步时,就会有同学来向他询问动作要领,更有同学来向他咨询减重“平台期”的问题。

王兆骏没有刻意通过运动去寻找朋友,却因为运动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他笑称:“当我因为跑步有了一定知名度之后,就有一些人来主动认识我,朋友也变得越来越多了。但是对于我来说,跑步也好,健身也好,这个所谓的社交圈还是在精而不在多。”

在骑行中,万齐发逐渐找到了“破冰”技巧,当骑行中遇到同路的骑友时,他会主动上前打招呼,询问骑行路线后邀请对方同行。

万齐发表示,虽然自己很乐意与人交流,但对于社交的隐私和边界,始终保持尊重。他认为,在运动社交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共同的兴趣来拉近关系,而非让社交变得强迫或勉强。“只要保持对运动的热爱,社交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最重要的是保持开心与自在。”万齐发说。

王智慧强调,运动社交在身体承受能力、社交越轨行为和价值观碰撞等方面存在诸多风险。“越野圈、骑行圈、户外圈等运动圈子基于兴趣爱好集结,缺少严格的准入门槛,不同水平层次、运动观念的成员聚在一起,如果缺少足够的判断辨别能力,容易背离运动社交的初衷。”王智慧说,“对新兴的运动群体动态多变的趋势开展调研,同样必不可少。”

万齐发发现,在不同种类的骑行中可能会存在“社交壁垒”。“山地车和公路车的骑行风格、速度、体验有较大差异,混在一起骑行可能不太适合。”万齐发也表示,“我更看重的是运动过程中的自我挑战与享受,社交是运动的副产品。”

“如果完全追求社交价值,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快乐可能也没有享受到。二者应保持良性平衡。”王智慧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军利 卞心怡 实习生 孔文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近80人死亡超40人失踪 特朗普签署重大灾难声明 得州洪灾引发三连问

  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近日洪水肆虐。截至当地时间6日,洪灾已造成至少79人死亡,多人依然下落不明。  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宣布,他已签署“重大灾难声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已在得州启动紧急状态并提供联邦救助。  得州洪...

中央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开放第七批馆藏档案 共计5.7万余件

 央视网消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天(7日)起,中央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开放第七批馆藏档案资料,共计5.7万余件,其中包括抗战专题档案4万余件。  眼前这份档案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的...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在青岛建成投用

 7月4日拍摄的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现场(无人机照片)。  近日,工厂化全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装机容量7.5兆瓦,创新采用漂浮式结构,光伏板...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经典范本

 历史的智慧,藏在时间的记忆里。  40年前,市民形容厦门“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自来水经常停”。  新时代的厦门,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赞誉的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写就鹭岛华丽蝶变的,是《1985年—20...

引领青年 组织青年 服务青年 更好把青年一代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词精神之二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作为党领导下的青年群团组织,青联组织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五年来,各级青联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商务部:对欧盟白兰地反倾销调查将于近日作出最终裁决

  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中国是否计划在本月稍晚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前,再次延长对欧盟白兰地进口的反倾销调查,还是目前已实施的最高39%临时关税将转为永久性关税?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进行...

国家网信办发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定》

   本报北京7月2日电(记者王金虎)为规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定》,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

防范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风险,两部门发布提示

 央视网消息: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2日)联合发布消费提示,防范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风险。市场监管总局表示,近期发现有商家为规避监管,通过微信、微信群等私域渠道将顾客...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近期,国家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从严从快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账号。现将部分典型...

2024
12/05
10:35
浏览量: 36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