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北京平谷用艺术点亮乡村 “我土了,村子潮了”

北京平谷用艺术点亮乡村 “我土了,村子潮了”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02 11:18:40 | 点击:403

很难将眼前这个身穿夹克、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汉子,和留着长发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联系起来。

作为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南山村第一书记,孟超如今一看就是“村里人”。他所在的南山村位于京津交界处,倚靠盘山,风景秀丽,却面临着北方一些传统农村普遍的发展困境。

14.6平方公里的南山村有735户村民,在村居民平均年龄68岁。“户籍人口2300多人,但实际上长期在村居住的人口只有1/3。”南独乐河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贾静宇说,大部分人外出务工,村里的闲置宅基地和荒山荒地较多。

一些传统产业难以让村民增收致富。一个极端的案例是,镇里入户调研时发现,一位老太太种了200棵核桃树,年收成只有几千元。

“树老了,产量低,今年核桃收购价只有七八毛一斤,再说,老人上山摘核桃也不安全。”贾静宇深深感到,村民单靠种植,远远解决不了收入问题,因此才造成年轻人外流;农村的产业没有人来做,收入就更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推进乡村振兴,南山村选择了艺术气息最浓的一种“方案”。平谷区位于北京一小时交通圈,以农业见长,去年,入选首批63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南山村也正在建设全国首个“平急两用”乡村社区。平谷区主动联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希望合作发展南山村。

“搞活动可能是一时的热闹,只有人真正扎根在这个地方,扶持乡村的工作才做得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说。

孟超主动请缨。他的博士论文方向是“大地艺术与乡村振兴”,博士后期间研究文化产业的赋能。他想走到田间地头,通过实践印证理论。

像剃须明志般,孟超剪去了长发,决心要在南山村干出一番事业,“希望我土了,村子变潮了”。

初到南山村,孟超就感觉“时间慢下来了”。孟超说,南山村内没有大马路穿过,有种静谧安逸的世外桃源之感,适合打造成以艺术特色为主的休憩度假式乡村。

在孟超看来,北京的乡村文旅起步较早,但随着时代发展,乡村旅游的业态也需要更新。年轻人不再只满足于一顿特色餐饮,还要有住宿、交通、无线网络等各方面的良好体验。

曾有游客来到南山村后问,为什么没有跑步的地方?跑道的需求启发了孟超:“乡村的美好生活不见得比城市落后,乡村可以发展出城市里没有的业态。要把艺术元素融入城乡建设中,把更好的艺术成果服务于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乡村需要美,但乡村之美和城市美术馆画廊里的美不同。今年7月,南山村邀请京津冀8所艺术院校的300多名师生,在村子里进行2-3个月的驻村创作实践,学生和村民同吃、同住、同交流,了解村民需求。

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城市设计学院的大三学生孙嘉田用精微素描和绘本等形式,记录下南山村的生活风貌和田野风趣,这些作品未来将展示在乡村民宿等公共环境中。

平谷大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山好物”主理人戴上到南山村采风,向村民了解桃子的历史。在他眼中,桃子不仅是实体的农产品,更是可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文化产品。他创作各类桃子周边以及文创视觉形象的插画,打造“南山好物”IP。

更多当地村民参与到民宿的运营和建设中。83岁的段云珍总会在家门口摆上自己摘的蔬菜瓜果,院子里有七八只小猫四处玩耍。去年,她家老院翻新改成民宿,排水系统等设施也统一更换。一谈到现在舒适的新家,段云珍就赞不绝口。

“你看,村里没有线杆林立、飞线凌乱的情况。”贾静宇介绍,南山村做了强弱电入地升级。去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由于地上线杆抗压能力较弱,受灾区水电路损毁严重。因此,南山村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希望打造各项基础设施整合性投入建设的示范点,避免重复性投资。

在贾静宇看来,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是乡村筋骨的再搭建,各式业态是对乡村整体风貌的塑形,文化则为乡村凝心聚力。

“农村不仅有农业,未来的农村也不只有农民生活。”秉持这一理念,在最新的规划中,南山村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良性机制,推动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3类人群融合就业居住,全面改变农村发展传统模式。孟超说,艺术引流后,要切切实实落到产业上,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近80人死亡超40人失踪 特朗普签署重大灾难声明 得州洪灾引发三连问

  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近日洪水肆虐。截至当地时间6日,洪灾已造成至少79人死亡,多人依然下落不明。  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宣布,他已签署“重大灾难声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已在得州启动紧急状态并提供联邦救助。  得州洪...

中央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开放第七批馆藏档案 共计5.7万余件

 央视网消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天(7日)起,中央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开放第七批馆藏档案资料,共计5.7万余件,其中包括抗战专题档案4万余件。  眼前这份档案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的...

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

7月4日,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嘉宾观看中国电影科技企业的虚拟影片。  当日,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市场开幕式及电影科技成果展览启动活动在重庆永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悉,现场有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在青岛建成投用

 7月4日拍摄的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现场(无人机照片)。  近日,工厂化全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装机容量7.5兆瓦,创新采用漂浮式结构,光伏板...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经典范本

 历史的智慧,藏在时间的记忆里。  40年前,市民形容厦门“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自来水经常停”。  新时代的厦门,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赞誉的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写就鹭岛华丽蝶变的,是《1985年—20...

引领青年 组织青年 服务青年 更好把青年一代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词精神之二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作为党领导下的青年群团组织,青联组织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五年来,各级青联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商务部:对欧盟白兰地反倾销调查将于近日作出最终裁决

  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中国是否计划在本月稍晚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前,再次延长对欧盟白兰地进口的反倾销调查,还是目前已实施的最高39%临时关税将转为永久性关税?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进行...

国家网信办发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定》

   本报北京7月2日电(记者王金虎)为规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定》,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

防范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风险,两部门发布提示

 央视网消息: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2日)联合发布消费提示,防范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风险。市场监管总局表示,近期发现有商家为规避监管,通过微信、微信群等私域渠道将顾客...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近期,国家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从严从快处置一批涉企违法违规账号。现将部分典型...

2024
12/02
11:18
浏览量: 40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