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天路”守护者

“天路”守护者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07 13:33:52 | 点击:431

武警西藏总队拉萨支队某大队官兵向驶过列车敬礼。王盛/摄

武警西藏总队拉萨支队某大队官兵在哨位执勤。王盛/摄

武警西藏总队拉萨支队某大队官兵在铁路沿线巡逻。何腾海/摄

武警西藏总队拉萨支队某大队官兵看望慰问藏族老人。王盛/摄

金秋十月,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的当雄县迎来了今年秋天的第一场降雪,陡峭的堆龙曲峡谷崖壁上,武警西藏总队拉萨支队某大队的执勤哨兵们正迎着风雪坚守哨位。在他们身后,那条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驶过一列列载着货物或者游客的火车,犹如钢铁巨龙穿行在雪域高原上。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创造了线路最长、海拔最高、速度最快、环境最恶劣等多项“世界之最”,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通车以来,大队一茬茬官兵每天与山河相伴,与星辰为伍,克服高寒、缺氧等不利条件,用青春和热血守护这条“天路”的安全畅通。

“每次向火车敬礼,都是在向祖国报告”

“同志们,注意脚下!”凌晨时分,室外气温早已经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寒风刺骨,呵气成霜,在大队某中队干部何思江的带领下,巡逻官兵从营区出发,开始了新一天的巡逻。他们要在当天第一趟列车经过前,完成对沿线铁路设施的巡查。

然而,巡逻路并不好走,营区和铁路线之间有近百米的高差,他们每次站岗或者巡逻都要先爬上112级陡峭的台阶。对于常人来说,在海拔4000多米、氧气稀薄的高原上攀爬这样高的台阶举步维艰,但全副武装的官兵们却如履平地,每天在哨位和营区之间往返多次的他们,早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第一个‘1’,意为哨兵站岗时必须一心一意;第二个‘1’,意为整个隧道的安全都在哨兵的身上;‘2’的意思是,和整个隧道的安全相比其他事情都只能排第二。”何思江说,每当新兵来到中队时,老兵就会告诉他们这112级台阶的含义,是为了警醒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守护好铁路安全”。

该中队主要担负青藏铁路羊八井二号隧道的守护任务。青藏铁路羊八井隧道群分为羊八井一号和二号隧道,全长近50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一长隧”,自青藏铁路开通以来,官兵们就扎根在这海拔4200米的高原上。

清晨,天边曙光初露,正在青藏铁路羊八井二号隧道口站岗的战士秦邦林,听到了不远处传来的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声音,他整理一下自己的着装,站得笔直,迎接当天第一趟列车的到来。

当列车飞驰而过,这名有着13年军龄的老兵,向着列车敬了一个标准的持枪礼。秦邦林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我们铁路守护官兵特有的仪式。”

13年前,秦邦林从广西老家来到西藏当兵,好不容易克服了强烈的高原反应,他开始对中队站岗、巡逻这样的“枯燥”生活感到迷茫。站在哨位上,看着沿线维修、养护铁路的工作人员,他时常在想:“列车上的旅客,能否看见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人?”

一场亲身经历的暴雨,让他找到了答案。

“那天的雨实在太大了。”刚来中队没多久后的一个凌晨,秦邦林被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叫醒,他和战友整备完毕跑到操场发现,暴雨冲刷下来的泥浆已经流到了营房里,深度没过了脚踝。他们立即撤到安全位置,紧张地等待着上级命令,他回忆说:“山坡上较大的石块随时可能滑落,铁路与营区面临被淹没的风险。”

“没有时间顾及个人安危,大家只想着要尽快让这条铁路恢复畅通。”待雨势变小,他们判断情况安全后,赶紧扛起铁铲、铁锹、水管等工具来到铁路边,与工人们一起清理泥浆和碎石。

“旅客不会知道前一晚我们做了什么,但能够让这条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交通大动脉时刻保持通畅,我觉得平时所做的一切都值了。”第二天,当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声音再次响起,忙碌了一晚上的秦邦林感到非常开心,也深刻理解了守护“天路”的意义。

几个月前,又一批新兵来到中队,秦邦林在铁路旁为战友们介绍起中队守护的这条“天路”:“自2006年开通以来,青藏铁路为高原人民带来了便利的出行条件、大量的就业、丰富的商品、先进的观念、可观的收入……截至2024年6月30日,青藏铁路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3688.5万人次、运送进出藏货物8775.1万吨,拉动了西藏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增进了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

“我们每次向火车敬礼,都是在向祖国报告。”秦邦林说,“在雪域高原,有一群身着‘橄榄绿’的年轻人,守护着青藏铁路,守护着和平安宁。”

“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这群可爱的小朋友,一直是我们的牵挂。”国庆节前夕,大队某中队干部王磊与战友们来到了驻地附近当雄县拉多村的幼儿园,带着文具、图书、零食等慰问品,看望这里的孩子们。

当战士们进入幼儿园时,5岁的中班学生次仁多杰第一个发现了这些熟悉的身影,激动地叫喊了起来,场面顿时变得热闹,孩子们立刻围上去,拉着武警战士们的手不愿意松开。

“官兵们经常来这里陪孩子们玩,时间久了,孩子们便把他们当成亲人看待。”温暖的阳光房内,班主任卓玛德吉看着一应俱全的设施说,“这些帮助我们建设幼儿园的武警官兵,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帮助别人的‘种子’。”

现任拉多村党支部书记旦达介绍,作为定点帮扶单位,武警官兵一直在拉多村党建共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双拥工作指导上发挥了明显作用,构建了鱼水情深、牢不可破的军民情谊。

村民扎西顿玉打心底感激这群人民子弟兵,他记得当年官兵们在了解到村里草场不够用的情况后,立刻与他们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之后发现是缺水导致部分区域的草无法生长。于是,武警官兵协助村里挖了一个通往整个草场的水渠,顺利解决了问题。扎西顿玉高兴地说:“几年前,村里的草场面积还不到4000亩,如今已经接近8000亩了,足够整个村的牧民们使用。”

这几天,村民次成旺姆十分忙碌,她正在与武警官兵们一起研究优化农村产业、进一步为村民们增收的举措。

“他们的帮助让我有了改变人生的机会。”几年前,次成旺姆乘坐列车出藏,在官兵们的帮助下完成学业,如今又乘坐青藏铁路回到家乡,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这些年,村民们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回应着官兵们的帮助,随着队伍不断壮大,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次成旺姆说。

“18年前,青藏铁路开通运营,极大提升了藏区人民的生活质量。”王磊介绍,多年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官兵的执勤、生活条件也取得了很大的改善,山坡上安装了牢固的防护网,多种监控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负责区域的动态,新式取暖设施取代了旧暖炉,餐桌上肉、蛋、蔬菜、水果的品种逐渐丰富。

“先进的制氧设备让官兵们身体不再缺氧,‘智慧文化军营’建设让官兵们精神也不‘缺氧’。”走进中队建成的集“党建文化、强军文化、驻地文化、数字科技”为一体的智慧型图书阅览室,可以看到官兵分别在配备有VR体验、有声阅读、图书借还等相关设备的传统读书区或电子阅读区,学习文化知识。

“中队距离拉萨市区100多公里,地理位置偏远。曾经这里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娱乐设施缺、学习资源少。”正在利用平板电脑学习的中队“红简章”宣讲员周升任,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泡”在这里,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宣讲中,收获了战友们的好评。

他展示着手中正在学习的资料,说道:“这些注入老西藏精神、卫国戍边精神等富有驻地特色的鲜活文化资源,是我们高原官兵的‘精神粮仓’。”

“护路就是在守护万家幸福”

在拉萨市西郊,有一座纯白涂装的拉萨河特大桥横跨于拉萨河上,它是青藏铁路上的“最后一桥”,宛如一条洁白的哈达,给旅客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作为青藏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对于整个线路来说至关重要,大队某中队官兵担负着守护这座桥梁的任务。中队营房在桥的一头,观测哨位在另一头。为了跨过河流前往哨位执勤,中队官兵们从营房到哨位要开车半个多小时。

“这些年,大桥周边的围栏、防护网等设施日渐完善,紧急情况越来越少了,但我们执勤的标准从来没有降低。”入夜,在桥头哨位上可以远眺灯火璀璨的市区,但是执勤战士杜斌斌却无暇顾及,他与战友一边注视着桥梁及周边情况,一边盯着监控大屏观测哨位盲区,应对随时可能的突发情况。

有一次,一个男孩误入大桥附近的铁道,呼啸的列车即将穿过大桥。发现情况的杜斌斌立马向着孩子冲过去,在危急关头将其揽在怀里,侧身一滚,从铺满碎石的斜坡翻滚而下。最终,列车安全通过,孩子安然无恙,他却因此摔伤了脚踝。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这件事,杜斌斌仍然心有余悸,但有人问起这件事时,他总会坚定回答:“能挽救一个家庭,这么做值了!”

“护路就是在守护万家幸福。”每天下哨后,这名当兵13年的老兵,都会仔细看看面前这座不断发展延伸的城市,在他看来,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这条铁路。

杜斌斌说:“城市建设者们无惧高寒缺氧、风吹日晒,为高原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也在激励着我们坚守战位、不负使命,为西藏的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的拉萨,大道四通八达,大桥交错纵横,城市的快速发展让“3小时综合交通圈”“2小时经济圈”成为可能,也为官兵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中队藏族战士白玛旦增,对这些年铁路发展给家乡人民带来的幸福有着更加深切的体会。2014年,青藏铁路的第一条延伸线——拉萨到日喀则铁路开通,8岁的白玛旦增第一次坐上火车前往拉萨。2021年6月,“复兴号”列车驰骋拉日铁路,15岁的白玛旦增和家人们享受到了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交通越来越便利,直接助力了家乡的进一步发展。”白玛旦增说,老家人到拉萨可以当天往返,把土特产运到拉萨售卖也更加方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感觉自己担负的守卫任务也更有价值感、幸福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通讯员 刘职锋 蒋国语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


【作者:高秀木】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欧盟说仍在争取与美国达成原则性贸易协议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7日表示,欧盟仍在争取于7月9日前与美国达成一项原则性的双边贸易协议,目前欧盟与美国仍在继续接触。  吉尔说,欧盟始终致力于达成一项有利于欧盟企业、消费者和全球经济的协议。此外,欧盟也已准...

打造“五维共生”的新型城镇化样板——万荣县高质量推进县城建设的创新实践

每日新闻网讯(记者 韩维元  通讯员 解瑞敏)在高质量发展中,万荣县始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将文化赋能、民生提质、产城联动、城乡融...

湖北省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召开全县零售药店培训会议

      每日新闻网讯(田梦华)为进一步推动医保基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执业药师“挂证”治理、药品追溯化系统建设工作,规范全县药品经营秩序,充分提升药店药学服务水平,近日,公安县市场监管局组...

14项任务持续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九部门发布工作方案

 今天(7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发布《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从四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任务,持续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在支持农村劳动力在家政领域就业方面,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

重庆“团团带娃”为9万多名儿童提供公益托管服务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暑假来临,重庆2025年“假期公益托管营”行动正式启动,将在全市开办4413期公益托管班,为9万多名6岁至12岁的少年儿童提供服务。  今年年初,经重庆市委、市政府同意,“为未成年人提...

高扬理想主义 厚植家国情怀 信心满怀走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词精神之三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学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五年来,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把握青年工作特点和规律,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为中国...

国务院国资委发文推进中央企业品牌建设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王希)记者4日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指导中央企业高质量开展品牌建设,完善制度保障,深化工作实践,加快创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意...

全国青联十四届一次常委会会议举行

 本报北京7月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凤莉 杨宝光)7月3日下午,新选举产生的全国青联十四届常委会在京举行第一次会议。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十四届全国青联主席徐晓讲话。会议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

湖北省公安县市场监管局:旁听庭审强内功,以案为鉴励精兵

每日新闻网讯(王立涵)为切实提升依法行政水平,锻造高素质投诉举报队伍,近日,公安县市场监管局组织12315投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及部分执法人员赴公安县人民法院旁听“某职业打假人诉我局未履行法定职责纠纷案”庭审活动。庭审聚焦...

紧跟党走 拼搏进取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词精神之一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来重要贺信,蔡奇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开幕会,石泰峰同志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李书磊同志代表党中央致词。习近...

2024
11/07
13:33
高秀木
浏览量: 43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