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两部门:推进“地名+邮政快递”利农惠农服务

两部门:推进“地名+邮政快递”利农惠农服务

来源:央视新闻 | 时间:2025-04-13 20:38:39 | 点击:222

央视网消息: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加强地邮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

民政部 国家邮政局关于加强地邮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

民函〔2025〕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邮政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

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人们出行交往的桥梁纽带,是高效物流的重要基础。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加强地名工作与邮政快递工作的协同协作,有利于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乡村地名管理服务体系和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乡村著名行动”与“快递进村”、“村村通邮”叠加效应,推进乡村地名工作与邮政快递工作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织密乡村邮路地名网。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把邮政快递业务需要作为系统梳理排查乡村地名现状、编制乡村地名方案的重要因素,加大对邮路畅通所需乡村居民点、道路街巷、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公共服务设施名称的命名力度,按规定进行备案、公告,提升乡村邮路地名精细度和标准化程度。

二、健全乡村邮路地名标志体系。根据职责分工,结合实际设置村牌、街路巷牌、楼门(户)牌等标志,协调推进乡村标准地址编制,健全乡村邮路地名标志导向体系,促进邮件快件精准投递,完善乡村寄递末端服务网络。探索设置智慧地名标志,融合集成民生服务、邮政快递等便民服务场景,推动便民事项“一码办”、“一网办”。协同做好地名标志管护,对寄递过程中发现存在标志破损、指向不清、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地名标志,及时更换维护,提升地名标志信息的准确性、唯一性和实效性。

三、深化乡村邮路信息采集应用。建立标准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加强地名数据常态化比对更新,及时将新命名更名的地名信息共享给邮政管理部门,畅通错误地名信息反馈渠道。推广应用通用寄递地址编码,结合以建制村、社区为基本单元明确快递服务地域范围的需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标准地名地址库建设,推动标准地名地址信息在乡村寄递服务领域广泛使用。依托“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小程序,引导寄递物流从业人员将县级寄递物流产业园区、乡镇寄递物流服务设施、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以及重点快递企业采集上图,将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邮政设施名称采集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提高邮政快递行业互联网地图的感知度、活跃度,提升搜索定位精准度。助力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强服务网点、停靠站点等信息采集上图,推动打通城乡大动脉、畅通乡村微循环,方便人员交通和货物往来。

四、加强乡村邮路地名文化创新。鼓励寄递企业及其服务人员利用走街串巷、联系群众的特有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地名法规宣介、地名故事宣讲等活动,推动地名文化进村入户,助力乡村文化繁荣。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资源,开发融合地名文化的邮票、明信片、邮册、首日封等产品,推动乡村地名文化创造性转化。探索地名文化与邮政服务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推动在旅游景区主题邮局建设中增加地名文化元素,进一步丰富邮政服务内涵。

五、推进“地名+邮政快递”利农惠农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地名服务+邮政快递”作用,推动乡村地名信息服务与寄递物流下乡、农村电商、普惠金融等深度融合,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积极推广“地名+”模式,支持在乡村产业品牌宣传塑造中融入地名元素,在邮政电商平台宣传推广“乡字号”、“土字号”等带有地名标识的土特产品,助力乡村优质农副产品、旅游资源等推介推广。积极鼓励有意愿的邮递员、快递员等加入地名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地名文化建设、地名采集上图、相关技术推广等乡村地名公益服务,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专业培训、技能提升以及关心关爱上予以支持。

六、加强地邮协作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地邮协作的重要意义,主动向本级党委、政府汇报,积极推动地邮协作纳入本地区乡村振兴总体安排,积极争取在资源配置、经费保障上的支持。要充分发挥地方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明确两部门职责分工,健全完善常态化沟通、会商、推进机制,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细化落实措施,创新应用场景,创造性推动落实。要力戒形式主义、形象工程,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各地可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逐步打造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地邮协作品牌工程。加强宣传报道和正面引导,利用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报刊杂志等媒体平台,宣传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效,积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各地在实施过程中的工作进展、重要问题、创新举措和意见建议,请及时报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这群妈妈把“校庆”搬上长江游轮,时装一穿惊艳全国

每日新闻网讯:夕阳妈妈靠“文旅+校庆”的神仙操作,炸翻中老年文娱圈近日,一场聚焦中老年文娱与文旅融合的盛会——中国首个文旅研学项目“游轮艺术嘉年华”成果展示活动在长江三峡游轮上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夕阳妈妈文化传播(北京)...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这是7月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国会大厦。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新华社纽约7月3日电 美国国会众议院3日下午以218票赞成、21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  该法案因...

建交50周年之际,中欧关系在波折中寻稳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国新冠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鲁塞尔同比利时首相德韦弗会见时表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欧应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烟台高新区赴北京考察 深化产业创新与飞地合作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珩伟 姚红霞)7月1日至2日,烟台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李如鹏带队赴北京考察,走访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与在京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深入...

服务零距离 温暖入民心——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开展幸福集市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于函琳)为全面深化“幸福家园”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联合联民物业航天小区服务中心、共建单位、行业商户、社会组织及志愿者...

烟台高新区启动2025年“两癌”筛查工作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晓杰):为切实保障妇女健康权益,推动宫颈癌、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6月27日,烟台高新区卫生健康局正式启动2025年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启动会上,区卫健局工作人员对“两癌”...

职场新人如何应对“奶茶社交”

 同事间的“奶茶社交”到底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作为职场新人,该如何应对这种社交方式?  “奶茶社交”的相关问题,不少职场“前辈”也遇到过,他们和智能软件的回答,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帮助。欢迎到中国青年报知乎账号或...

盘点毕业季最难忘消费受访毕业生首推校方毕业周边产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7月已至,毕业季是大学生的重要人生转折点。聚餐旅行、纪念消费等行为既承载着青春记忆,也折射出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与消费观念。什么是他们心中“最难忘”的一笔毕业季消费?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

追光的你|牢记总书记这“十三个坚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深入推进...

天天学习|这套大型历史丛书 习近平亲自作序

天天学习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出版界一大盛事——《复兴文库》出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时间跨度百余年,最早展陈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  2022年...

2025
04/13
20:38
浏览量: 22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