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贴着“公务用车”的私家车,暴露出了什么?

贴着“公务用车”的私家车,暴露出了什么?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03 11:33:56 | 点击:254

连日来,一起荒谬感十足的新闻事件,在舆论场上引发不少关注与讨论。据澎湃新闻报道,车主林女士反映称,过年前她在加油站排队洗车时,遇到一辆车门印着“省级机关公务用车”的轿车强行配合另一辆车加塞,下车理论时,对方向林女士方向继续开车,致林女士滑倒摔伤,在警方到达前两辆车逃离现场。

后经涉事“公务车”所在地相关部门核查,涉事车辆实际为私家车,系车主擅自在电商平台购买了“公务用车车贴”粘贴,已经对车主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恢复原状。这一处理结果,让林女士非常疑惑,“私家车主可以随意伪造公务用车标识吗?”林女士表示,自己不需要任何经济赔偿,但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涉事车主进行严肃处理。另有媒体调查发现,在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公务用车车贴”出售。消费者可随意购买,最低只需5元。店主称,如果想要更改监督电话,也可以选择定制车贴,并不需要购买者提供任何公务车证明。

这起事件的严肃性质,不仅在于肇事车主对被其撞伤的林女士极不负责,同时也在于其暴露出公务用车标志管理的漏洞。需知,这名车主贴在车上的“省级机关公务用车”标志,并非娱乐戏仿的产物,而是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存在,甚至附有专门篡改过的“监督电话”。这样的产品在网上堂而皇之地售卖,就是在给某些人弄虚作假、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大开方便之门。就此而言,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此事,绝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必要之举。

对此,澎湃新闻评论文章《对假“公务用车”不能批评教育了事》指出:“在此事中,涉事车主擅自贴标冒充公车,并公然配合其他车辆插队加塞,无视公共规则秩序,这是对公车管理制度的挑衅,伤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也会妨碍民众对真正的公务用车的正常监督。当地有关部门及时查清真相,效率值得肯定。不过,擅自给私家车贴标,并且在冲突中涉嫌伤人,对车主仅仅是批评教育,处罚力度显然不够,还应依据具体情节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私车公用’的行为,最终只是被轻飘飘地处理,恐怕不足以让当事人长记性。”这篇文章还指出:“对于生产、售卖假车贴的商家,相关部门也应当顺藤摸瓜,依法追究其责任。电商平台更得加强监督把关,对卖家资质和商品内容严格审核,一旦发现有销售假冒公车标识的,要及时清理下架,不能纵容其在市场上鱼目混珠。”

要解决此类产品在电商平台随处可买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方法?对此,《南方都市报》刊发的评论,提出另一个简单明了的解决思路——勒令电商平台屏蔽违规词条,下架违规商品。文章作者提出这一方案,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有具体先例可供参考。文章引述此前消息写道:“近期多个社交和电商平台出现了“银行土”的商品,卖家宣传购买后发财率达99.99%。对于这种标榜聚财属性的玄学商品,有关方面迅速出手,目前众多平台已将这一产品以及相关视频下架。类似的雷霆手段是时候用到公务车贴上了。”

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专业人士也指出了这门“生意”的危险之处。面对媒体采访,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邢鑫指出,虽然目前没有出台公务用车车贴等标识的针对性规定,但此类商品在电商平台任意流通,本质上属于违法行为。商家若未经授权擅自制作、销售带有国家机关性质的标识,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相关规定,可处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涉嫌违反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相关规定,可能构成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更进一步讲,在这些法律责任的分析之外,正如红星评论的文章在标题中所言:更加值得追问的是,为何私家车冒充“公务车”还有市场?这种狐假虎威现象背后,是否有着现实的某些投射?作者写道:“只有依法使用、规范管理公权力,切实消弥公务车和社会车辆或隐或明的界线,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冒充‘公务车’的情形。

对于这种现象,光明网评论文章《私家车冒充“公车”加塞伤人,批评教育就行了?》也指出:“冒充公车在加油站加塞且与劝阻者产生冲突,也反映出现实中的‘公车’在一定程度上或仍被赋予了某些‘特权’色彩。这与为了强化社会对公车的监督而推广公车标识本身,形成了一种目标与现实的落差。由此也提醒,消除公车可能或明或暗存在的‘特权空间’,让公车真正成为被重点监督的对象,让公车标识真正产生约束行为的力量,而不是特权的象征,仍需努力。”(杨鑫宇)

责任编辑:朱浩天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活力中国调研行|一颗青梅的“72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宁迪)一颗小小的青梅,从田间枝头到消费者舌头,能有多少种产品玩法和口味创新?  7月4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时来到位于安徽芜湖市繁昌区的溜溜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恢复开放 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罗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5日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2025年7月8日起恢复开放。  根据公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重要抗战纪...

这群妈妈把“校庆”搬上长江游轮,时装一穿惊艳全国

每日新闻网讯:夕阳妈妈靠“文旅+校庆”的神仙操作,炸翻中老年文娱圈近日,一场聚焦中老年文娱与文旅融合的盛会——中国首个文旅研学项目“游轮艺术嘉年华”成果展示活动在长江三峡游轮上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夕阳妈妈文化传播(北京)...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这是7月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国会大厦。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新华社纽约7月3日电 美国国会众议院3日下午以218票赞成、21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  该法案因...

建交50周年之际,中欧关系在波折中寻稳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国新冠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鲁塞尔同比利时首相德韦弗会见时表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欧应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烟台高新区赴北京考察 深化产业创新与飞地合作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珩伟 姚红霞)7月1日至2日,烟台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李如鹏带队赴北京考察,走访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与在京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深入...

服务零距离 温暖入民心——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开展幸福集市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于函琳)为全面深化“幸福家园”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联合联民物业航天小区服务中心、共建单位、行业商户、社会组织及志愿者...

烟台高新区启动2025年“两癌”筛查工作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晓杰):为切实保障妇女健康权益,推动宫颈癌、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6月27日,烟台高新区卫生健康局正式启动2025年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启动会上,区卫健局工作人员对“两癌”...

职场新人如何应对“奶茶社交”

 同事间的“奶茶社交”到底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作为职场新人,该如何应对这种社交方式?  “奶茶社交”的相关问题,不少职场“前辈”也遇到过,他们和智能软件的回答,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帮助。欢迎到中国青年报知乎账号或...

盘点毕业季最难忘消费受访毕业生首推校方毕业周边产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7月已至,毕业季是大学生的重要人生转折点。聚餐旅行、纪念消费等行为既承载着青春记忆,也折射出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与消费观念。什么是他们心中“最难忘”的一笔毕业季消费?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

2025
03/03
11:33
浏览量: 25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