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假期里孩子“机不离手”,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假期里孩子“机不离手”,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05 13:14:57 | 点击:333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AD)几乎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必备良品”,尤其是寒冷的秋冬季节,大家似乎都更愿意在屏幕前度过大部分时间。那么,孩子们在享受这些电子设备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眼睛会不会因此“吃不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屏幕对孩子眼睛的危害,以及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应对!

手机和PAD,孩子眼睛的“隐形杀手”

可能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看手机、玩PAD只是玩一会儿,也没什么大不了。可是,长期近距离、长时间盯着这些电子屏幕,眼睛可是要“顶不住”的!

1.干涩、疲劳的眼睛:长时间注视手机、PAD屏幕时,孩子的眼睛会更容易感到干涩、疲劳。屏幕散发的蓝光会影响泪液的分泌,导致眼睛表面水分蒸发,眼睛变得干涩,甚至出现酸痛感,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眼睛的视疲劳。

2.近视“潜伏期”:长时间看近距离的物体,尤其是电子设备,会加剧近视的发生。孩子眼球的发育还在进行中,频繁地过度使用手机、PAD等电子设备,容易导致眼球变形,近视度数逐年增加。

3.睡眠质量差:你可能不知道,手机和PAD发出的蓝光可不仅仅影响眼睛,还能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研究表明,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导致孩子夜晚难以入睡,甚至可能引发“电子屏幕失眠症”。

如何减少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对眼睛的伤害?

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避免过度使用手机、PAD带来的眼睛危害呢?别着急,下面这几招,你可要牢记!

1.设定使用时间限制:孩子在玩手机、PAD时,家长要设定合理的使用时间限制。可以考虑“20-20-20”原则,即每使用屏幕20分钟,就让孩子休息20秒,眼睛要望远处(最好是20英尺,即6米远)看一看,给眼睛休息的时间。

2.适时调整亮度:使用手机、PAD时,调整屏幕亮度至适合环境的程度,避免过亮或过暗,让眼睛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

3.创造阅读和学习的好环境:在孩子阅读、学习时,要尽量选择光线充足、避免直射光的地方。室内光线最好是柔和的,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在昏暗的环境下看书、写字或玩手机。

4.鼓励户外活动:多进行户外运动,尤其是大自然中的活动,对孩子的眼睛有极大的帮助。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眼球的正常发育,减少近视的发生。所以,别让孩子只是宅在家里,走出去和阳光亲密接触吧!

5.使用护眼模式和眼镜:现代的电子设备大多具备护眼模式,可以降低蓝光的辐射强度,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使用手机、PAD时开启护眼模式。此外,孩子如果已经有近视,戴上合适的眼镜可以减轻眼睛负担,缓解视觉疲劳。

6.保持正确的使用姿势: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姿势。避免孩子低头、趴在床上看手机或PAD。让孩子坐直,保持设备与眼睛之间的距离在30-40厘米之间。记住,眼睛要和屏幕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近距离用眼!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中招”了?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经历过度使用手机或PAD的困扰,以下几个症状可能是“眼睛信号”,家长要警惕!

1.频繁揉眼睛:孩子长时间盯着屏幕后,可能会出现眼睛干涩、发痒的感觉,出现频繁揉眼睛的情况。

2.眯眼看东西:孩子如果常常眯着眼睛看电视、手机或PAD,说明眼睛可能感到不适或疲劳,甚至有可能是近视的早期表现。

3.眼红、眼疲劳: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后,孩子的眼睛可能会变得红肿,出现眼疲劳的症状,表现为眼睛酸痛、沉重,甚至伴随头痛。

4.失眠:孩子晚上玩手机或PAD后,若出现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等现象,可能就是蓝光影响的表现。

眼睛的健康,家长的责任

孩子眼睛的健康不容忽视,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可能给眼睛带来长期的伤害。作为家长,除了在生活中及时调整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方式和习惯,还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眼睛状况。一旦发现任何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孩子的眼睛就像他们的未来,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去珍惜和守护。

责任编辑:蒋宇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活力中国调研行|一颗青梅的“72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宁迪)一颗小小的青梅,从田间枝头到消费者舌头,能有多少种产品玩法和口味创新?  7月4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时来到位于安徽芜湖市繁昌区的溜溜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恢复开放 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罗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5日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2025年7月8日起恢复开放。  根据公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重要抗战纪...

这群妈妈把“校庆”搬上长江游轮,时装一穿惊艳全国

每日新闻网讯:夕阳妈妈靠“文旅+校庆”的神仙操作,炸翻中老年文娱圈近日,一场聚焦中老年文娱与文旅融合的盛会——中国首个文旅研学项目“游轮艺术嘉年华”成果展示活动在长江三峡游轮上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夕阳妈妈文化传播(北京)...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这是7月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国会大厦。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新华社纽约7月3日电 美国国会众议院3日下午以218票赞成、21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  该法案因...

建交50周年之际,中欧关系在波折中寻稳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国新冠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鲁塞尔同比利时首相德韦弗会见时表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欧应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烟台高新区赴北京考察 深化产业创新与飞地合作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珩伟 姚红霞)7月1日至2日,烟台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李如鹏带队赴北京考察,走访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与在京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深入...

服务零距离 温暖入民心——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开展幸福集市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于函琳)为全面深化“幸福家园”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联合联民物业航天小区服务中心、共建单位、行业商户、社会组织及志愿者...

烟台高新区启动2025年“两癌”筛查工作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晓杰):为切实保障妇女健康权益,推动宫颈癌、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6月27日,烟台高新区卫生健康局正式启动2025年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启动会上,区卫健局工作人员对“两癌”...

职场新人如何应对“奶茶社交”

 同事间的“奶茶社交”到底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作为职场新人,该如何应对这种社交方式?  “奶茶社交”的相关问题,不少职场“前辈”也遇到过,他们和智能软件的回答,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帮助。欢迎到中国青年报知乎账号或...

盘点毕业季最难忘消费受访毕业生首推校方毕业周边产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7月已至,毕业季是大学生的重要人生转折点。聚餐旅行、纪念消费等行为既承载着青春记忆,也折射出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与消费观念。什么是他们心中“最难忘”的一笔毕业季消费?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

2025
02/05
13:14
浏览量: 33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