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匹夫之捐,匹妇之责(重读抗战家书)

匹夫之捐,匹妇之责(重读抗战家书)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14 21:06:37 | 点击:393

侨批的雏形最早可追溯至明末清初。随着下南洋(包括南美)的人日渐增多,“水客”应运而生。往返于番外和家乡之间,替华侨运送家书、钱银(合称侨批),水上来水上去,故称“水客”。潮汕人另有两个词:“讨水”或“讨海”。大意是,在水上(海上)讨生活的人。一个“讨”字道尽了水客的艰辛和不易。

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专业化的“批局”正式形成,潮汕、闽南等地批局林立,侨批的收寄和解付由一开始的单枪匹马(水客时代),发展为成熟的侨批业,运营体系日趋完整,成为一门炙手可热的大生意,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

潮汕地区人多地少,据统计,上世纪30年代,半数左右的家庭依赖批银生活,故有“食番批”之说。批银用于养家糊口,这是它的首要功能。但是,侨批始终悄悄承担着另一种任务:孙中山的海外筹款,以及修桥铺路、兴办学校的善款,也常常用侨批的方式寄回国内。抗战爆发后,侨批更是担起了救亡图存的角色。

存亡继绝之际,许多华侨都曾以“匹夫之捐”尽过微薄之力。每一封侨批,无论数额大小,都自觉同意抽出2%作为个人捐款,由批局在受理时代收。凡是捐过款的,批封上就会盖一个“批捐”的小印章。潮汕会馆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所筹款项,除了救济难民,也用于抗日救亡的一切方面,包括军饷。有些直接用于购置军需物资,如枪支弹药、医疗器具等,进入汕头,再运往各地。抗战前期,天津、上海、广州等大港口纷纷沦陷,汕头成为国内唯一可用的港口。

没多久汕头港也被日军占领,水路完全被堵死。但个人批银、抗战捐款以及实物捐助,并没有真正停止,而是以秘密方式流进国内。

因为,批脚们(收批人,送批人)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另一条路:从泰国直接北上,经过缅甸、老挝之间的漫长交界地带,再到越南,从越南的芒街进入中国广东的东兴镇(后划归广西),由东兴中转后流向潮汕、闽南等地。

东兴镇随之兴旺起来,一些批局、银行、邮政局纷纷在这里设立办事机构,让这个边陲小镇一时成为颇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

这条隐蔽通道长达3000多公里,到了越南芒街才算走了一半,另一半同样险象环生,东兴、钦州、南宁、韶关、兴宁、揭阳,批脚们全程以步行为主,有些路段是敌占区,需要武装保护,日夜兼程,耗时几个月才能抵达。

为了准备长篇小说《平安批》的写作,我曾在潮汕生活过一年,也曾多次前往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访问过很多华侨后代。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东南亚华侨前后捐资超过50亿法币,很多人家宁愿掏空家底,也要支持抗战,满门忠烈者数不胜数。有人把个人的数十万法币遗产全部捐给抗战,有人用准备给母亲祝寿的钱购买棉衣和药品,寄回国内。

泰国潮籍华侨许泽溥在写给妻子蔡纯良的信中说:

自别家园,倏忽五载。今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男儿本当执戈卫国,然羁旅暹罗,商贾为业,虽有报国之志,恨无双翼可越重洋。每念及此,中夜辗转,愧怍难眠。汝素明大义,当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夫既难归,愿吾妻代行匹妇之责。

蔡纯良后来真的去专门学校学习护理和制衣技术,加入汕头妇女抗敌后援会,成为带头人,积极组织战地医疗队、缝制军用棉衣、设立施粥点(救济难民)等。许泽溥蔡纯良夫妇的事迹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改编为潮剧,名为《匹妇之责》。

许泽溥给友人“珊兄”的信中又说:

弟漂泊天涯,衣食奔走,值兹国难方殷,男儿报国之秋,为因家界,未克许身报国,中夜深思,于身有愧,然七尺之躯,何甘长此雌伏……

新加坡华侨陈守义在信中要求妻子:

节省家用,月捐三元助军。

菲律宾华侨则在信中嘱托女儿:

辍学任教,以薪俸半数为伤兵购药。

拙作《平安批》中,东兴汇路的发现者是郑梦梅父子,这两个小说人物参照了很多真人真事。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越南华侨黄阿贵和陈水生运送金条的故事。两人各背着20根金条(俗称小金鱼,每根10两),藏在特制的牛皮腰带内,再背上一筐香菇,扮作山货商,从越南出发,徒步前往潮汕揭阳。好不容易到了潮汕境内,却遭遇暴雨和山洪,木桥断裂,二人坠入水中。陈水生不知去向,黄阿贵上岸后,在岸边找到了陈水生的腰带,只剩7根金条。

丢失的13根金条就一直记在黄阿贵账上,从他后来的工资中扣除。揭阳万兴昌批局1943年的账册中有“失金十三根,记黄阿贵账”的批注,便是证明。1946年后批局曾组织潜水队在陈水生遇难处下河搜寻,真的找到了5根金条。东兴镇一位民间收藏家保存着黄阿贵的腰带,内绣八个字:宁丢性命,不辱批银。

类似的故事,侨批界还有很多。总之,在他们看来,能否把每一封批银安全送到侨眷手里,是攸关性命的事情。如果有一封沉批还在批脚手上,批脚就会寝食难安,无法释怀,甚至死不瞑目。抗战捐款就更是如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侨批光荣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人物题材美术作品展:以鲜活的人物形象书写中国故事

    油画《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作者郭健濂、马静、梁祖伟、董雯怡。    油画《画廊经纪人》,作者靳尚谊。    中国画《恩师秦征先生》,作者何家英。    中国画《我们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作者赵奇...

论书法为生命之学

  草书《冠军贴》(节录) 资料图片   汉字自诞生起,就与世间生命有着深层次的关联。传说中的仓颉造字,通过“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从各种生命样态中摄取字形。直至汉字书法出现,不仅笔画被赋予“筋、骨、血、...

五位书法家卜算子咏梅书法欣赏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严酷的生存环境中,梅花的美...

一张图藏8个字,看出来就是火眼金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有一幅神秘的图画隐藏着8个字,等待着你的发现。现在就来测试一下你的视觉敏锐度吧:若你只能辨认出4个字,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视力有所下降,或者是老花眼和近视的征兆;如果你能看到5个字,那么说明你的眼力还算不错...

“富豪”直播间低价卖古董字画 只为回馈粉丝?人设假、字画假!

“名家字画,有鉴定证书,低价回馈”,这样的宣传语一出,让很多字画收藏爱好者很难不心动。有这样一个直播间,主播自称是某拍卖公司董事长、博物馆馆长,直播间里出售的都是名家字画,直播内容都相当重磅,这个直播间究竟是什么来头?这...

“抢救”濒危语言 填补国家记忆 一群年轻人参与拯救“失声”的满语

 沙琪玛、躲猫猫、咋呼……这些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林、牡丹江,这些地名也由满语演化而来。  满语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伴随时代发展,这种语言逐渐“失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满族人口超...

2025
05/14
21:06
浏览量: 39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