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求知以望道——林辰藏书小记_

求知以望道——林辰藏书小记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11 16:21:25 | 点击:366

《夜谭随录》《痴华鬘》《补寰宇访碑录》等古旧书。资料图片

【藏书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鲁迅博物馆参与《鲁迅研究动态》的编辑工作。那时候,这本学术研究杂志的日常业务主要由鲁迅研究专家王世家负责。王世家朋友甚多,信息来源亦广,也搞收藏。他藏有不少名人手札,如茅盾、叶圣陶、端木蕻良的,十分珍贵。与他往来较多的诸多鲁迅研究学者,不乏藏书家,如唐弢、林辰、姜德眀等。我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注意到一些学者的藏书,并对许多长者的书房产生了好奇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多次去过林辰、姜德眀的家,才知道他们藏书的品位之高。林辰的房间不大,四处都是旧书,除了书架是满满的,床底、窗前都是老期刊与出版物。姜德眀书的数量不亚于林辰,藏书的条件好于林辰,一些珍贵的版本放在墙上的吊柜里。林辰与姜德明是好朋友,他们之间围绕书籍的版本有不少交流。彼此谈论最多的,是关于鲁迅著作的校勘、注释之事,兼及现代文坛中各类人物遗稿的整理。现在想来,二人的来来往往,算得上学林佳话。

林辰出生于1912年,长姜德明17岁,他们什么时候认识的,不得而知。王世家后来编辑的《林辰文集》,材料丰富,有十五通致姜德明的信,看得出他二人相知甚深。姜德明的收藏与林辰的趣味接近,鲁迅书籍的初版本很多,他知道林辰也有不少宝贝,彼此也就互通有无。他们常常在一些会议场合见面,住在宾馆时也常常分享各自的版本之乐。1986年4月,姜德明知道林辰在研究鲁迅辑校的古籍,但林辰手中缺《痴华鬘》,便把自己的这本书寄给了林辰。林辰回信道:

“承赐原版《痴华鬘》一册,已收到了。古人常说的‘赐我百朋’,表述不出我的感谢与高兴!我搜集鲁迅先生作序或编辑、校订的书,只收原版,已得十之七八,《痴华鬘》是我搜寻已久而今日始得到的。”

1989年1月9日,林辰在致姜德明的信中谈到自己想阅读的几本书,有借书的意思:

“我没有《文学姻缘》,但亡友孙用先生有此书,我曾经在他的书斋里见过,确系绿面金签,如鲁迅先生之所说。您所藏的一册,若不是一九○八年东京初印本,那就是上海群益书社的翻印本了。据柳亚子先生说,群益本没有载明出版年月。至于您介绍女师院线装讲义本《中国小说史略》的文章,我还没有见到。

大著《书味集》中有一篇《鲁迅与寿石工》,其中提到高伯雨的《听风楼随笔》一书,我曾读过高的文章,很想看看这本《随笔》,但香港出版的书不易见到;您如有(或报社图书室有),能惠借一阅吗?”

看这些尺牍,能够嗅出书香之气,还有学者的功底。林辰虽然自己的藏书很多,依然觉得所知甚少。在他致朋友的信件里,能够体察到他的阅读需求,以及治学尽精微的态度。他与姜德明谈论古代版本的优劣,有文献学的底子,因此能在不同版本中发现一般人注意不到的遗存。

林辰个子不高,一口贵州口音,为人温文尔雅,看上去就是书斋之人。他每到鲁迅博物馆来开会,年轻一点的人都会问他一些掌故。他言之甚简,而每每直指要义。有一次我与黄乔生编辑“回望鲁迅丛书”,向他请教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他都一一答复,对我们的编辑思路不无启发。他去世前,决定把自己的书都捐献给鲁迅博物馆。他逝世于2003年非典期间。那年10月,我与几位朋友一起到他家中,把他的藏书拉回博物馆。有的藏品之好,填补了博物馆资料收藏的空白。如今想来,亦觉感慨良多。

在整理林辰的藏品时,能够感到他学术功底之深厚。

林辰熟悉经史子集,且心得颇多,《鲁迅全集》涉及古籍的部分多是他负责编辑的。由于其旧学修养好,保证了全集的质量。他的线装书很多,其中不少清刻本,有的是贵州史料,更多的是与鲁迅有关的书籍,如《夜谈随录》《敝帚集》《补寰宇访碑录》《谢氏后汉书补逸》等。

他的藏书中,鲁迅著作的初版本也很多,比如《域外小说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等。与鲁迅有过交往的同代人著作的初版本数量更为可观,包括高长虹、许钦文、向培良、李霁野、韦素园、萧红、萧军、柔石、叶紫、王鲁彦、彭家煌等人的著作。藏书中的签名本也很多,如许广平、沈从文、郑振铎、孙伏园、冯雪峰、唐弢等人的签名本。这些藏书,显示了他进行鲁迅研究的多种向度:一是梳理鲁迅的文本与鲁迅涉猎的各类知识;二是整理鲁迅与同时代人的交往及相关痕迹;三是研究鲁迅思想传播的轨迹。因此,他的收藏,是有目的的收藏,是对他的学术研究和《鲁迅全集》的编辑助益良多的收藏。他发出的鲁迅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的感叹,不仅源于他对鲁迅文本的认知,也与他触摸到了鲁迅的“暗功夫”有关。在鲁迅研究学者中,他是国学根底最为深厚的几个人之一。

前辈学者曹聚仁、王瑶、李何林对林辰都颇为佩服。曹聚仁还说,林辰是写《鲁迅传》最好的人选,因为他取材准确、考证细腻,且在学问上可以与鲁迅对话。我以为,这是颇为恰当的评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全集》还没有出版的时候,他就考证得出了鲁迅一些行迹的确切时间,而且都与鲁迅日记所载吻合。他还从周作人、许广平、许寿裳等人的回忆录里发现了史实性的错误,能够从众多文献里看出蛛丝马迹。比如,李长之的《鲁迅批判》有一些史料方面的硬伤,他大概是最早提出来的。林辰对章太炎、严复、苏曼殊、吴虞、沈尹默等都有研究,他看待这些人物的标准,主要参考的是鲁迅的观点,立场颇为鲜明。从他写于1945年的《人品与文品》一文中,可看出他对易节的士人是有一些微词的。他身上的气节,从他的文字中能够感受一二。

我最喜欢他谈论鲁迅古文修养的文章,比如鲁迅抄录的《沈下贤集》、编辑的《唐宋传奇集》,他都能体会其中治学精微之处。他在《鲁迅计划中〈古小说钩沉〉的原貌》一文中所涉古籍之多、看法之中正、笔触之老到,非一般学者可及。鲁迅整理、阅读的古籍多矣、杂矣,比如《云谷杂记》《百喻经》《游仙窟》等古书,如何被鲁迅注意到,林辰看法都颇为精准,这与他自身也藏书是分不开的。我在写《鲁迅与国学》一书时,对魏晋文学及典籍的理解,有些地方来自他的文章。在治学方面,林辰藏书亦研究书,重证据、重考订,身上有乾嘉学派的影子,而他行文里的思想,却是五四式的。这使他虽深泡在旧书里,却没有遗老气,文字有活力。

王世家生前谈到林辰,十分佩服,两个人围绕藏书之事有过不少交谈。他还请林辰写过访书、写书的经历。只是林辰犹豫了许久,迟迟没有交稿。这大概缘于他不太愿意谈论自己,以为自己是寻常之人,不足为道。最后,在朋友诚意邀请下,他还是写了《瑯嬛琐记》一文。文章回忆了他在重庆米亭子,上海城隍庙,北京隆福寺、东安市场等地的访书经历,读起来很是有趣。他认为,“访书也如读书一样,要手到、眼到、心到,还要加上一个脚到”。回忆自己在东安市场和西单商场淘书的经历时,他写道:

“五十年代,我每个星期日几乎都消磨在这些地方,平时白天上班,晚上就轮换着去,流连忘返。常常是毫无所获,只弄得两手尘土,一身困倦,但对各书店寻览一周,随便翻翻,也自有一种乐趣。有时发现一本两本心目中正需要的书,那高兴自然就不用说了。夜市既阑,挟书以归,要是冬天,穿过一条条小胡同,望着沿街人家窗户透出的一线光亮,抚着怀中的破书几帙,只觉得灯火可亲,寒意尽失。”

第一次读这段话,我便感到他的藏书里满是故事,每一本书细说起来都折射着不同的心绪。在鲁迅博物馆工作的那些年,我常到资料室翻看林辰所捐献的各类书刊。翻看之时,心中涌起的惊奇、感叹、兴奋之感都有。比如他藏的一些文人绝版著作,在一般的图书馆都不易见到。我后来写一部专著时,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脉变迁的梳理,一部分就借助了“林辰文库”里的资料。有时我思考文学史的细节,对照他的文章,如在山野迷路时忽然见到路标,快慰感随之而至。倘若没有这路标,暗中摸索会走许多弯路。

读书人以藏书为志,虽是始于个人兴趣,但其中求知以望道的路径,对于他人而言,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作者:孙 郁,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作者:孙 郁】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人物题材美术作品展:以鲜活的人物形象书写中国故事

    油画《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作者郭健濂、马静、梁祖伟、董雯怡。    油画《画廊经纪人》,作者靳尚谊。    中国画《恩师秦征先生》,作者何家英。    中国画《我们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作者赵奇...

论书法为生命之学

  草书《冠军贴》(节录) 资料图片   汉字自诞生起,就与世间生命有着深层次的关联。传说中的仓颉造字,通过“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从各种生命样态中摄取字形。直至汉字书法出现,不仅笔画被赋予“筋、骨、血、...

五位书法家卜算子咏梅书法欣赏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严酷的生存环境中,梅花的美...

一张图藏8个字,看出来就是火眼金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有一幅神秘的图画隐藏着8个字,等待着你的发现。现在就来测试一下你的视觉敏锐度吧:若你只能辨认出4个字,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视力有所下降,或者是老花眼和近视的征兆;如果你能看到5个字,那么说明你的眼力还算不错...

“富豪”直播间低价卖古董字画 只为回馈粉丝?人设假、字画假!

“名家字画,有鉴定证书,低价回馈”,这样的宣传语一出,让很多字画收藏爱好者很难不心动。有这样一个直播间,主播自称是某拍卖公司董事长、博物馆馆长,直播间里出售的都是名家字画,直播内容都相当重磅,这个直播间究竟是什么来头?这...

“抢救”濒危语言 填补国家记忆 一群年轻人参与拯救“失声”的满语

 沙琪玛、躲猫猫、咋呼……这些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林、牡丹江,这些地名也由满语演化而来。  满语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伴随时代发展,这种语言逐渐“失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满族人口超...

2025
05/11
16:21
孙 郁
浏览量: 36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