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04 13:01:01 | 点击:220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感悟着生生不息的血脉传承。一个家庭如此,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繁盛,也屡经劫难,但始终自强不息,绵延不绝,因其内部涌动着家风家教家训的暖流。朴实无华的家训来自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人类祖祖辈辈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教人辨识善恶,懂得取舍,进而成为规范。

因为研究家训,我走遍了祖国各地,阅读了许许多多的家谱。这些家谱往往开卷便有立家的格言,后面则记载治家原则,从家庭的基本礼仪规矩,到立志、砥砺、知书、达礼、勤俭、谦和、兴善、除恶等方方面面,这就是今日统称的“家训”。除了正式的家谱家训之外,古人的家书、信札、童蒙教材,以及诗文、典籍等,虽然不是专门的家训著作,但其中也包含许多教人处世的劝诫,生动而富有启发性。

从实践中领悟出来的智慧,首先必须回归到历史之中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和精髓。数不尽的家训,其实都围绕着“仁义礼智信”的“五德”文化展开。为什么中华文化特别强调仁和礼呢?因为自周朝以来,中国进入了典型的农业社会,其基本生存形态是聚集性定居,不同于游牧民族或航海民族的居无定所。世世代代居住在一起,就必须关心和爱护这个群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这就是仁。聚居的人多了,就必须确立人与人之间的纵向与横向关系,据此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礼。仁的关爱和礼的秩序落实在家训里,只有从民族的特点及其演进的历史来看,才能获得深刻的理解。

家训不是说教,而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规范。比如,许多老宅子大门上高悬“耕读传家”,教导子女要学用结合。出身官宦世家的司马迁,少年时期家里让他边耕边读,20岁让他徒步行走,在长途跋涉中感受社会。中国在社会治理上的一大挑战在于地域实在广大,各地风俗民情和发展水平大不相同。国家统一政策的平衡点如何确定常令执政者思索。司马迁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才能在洞彻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写出伟大的历史著作。

家训教诲人们内外兼修。对内而言,自己必须做好准备,洞悉现在,把握趋势,预判未来,才能适者生存,乃至随心所欲不逾矩。对外而言,融入社会,必须遵守规则和礼仪,懂得为人处世。对内的修养,对外的修行,归根结底在于乾坤二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无论世道如何变化,困厄时有不可逾越的底线,顺利时把美好与人分享。

为人处世的根本道理并不玄虚,而是淳朴易懂,因而能成为广泛认同的“常识”,遵循常识便形成了主流的社会风气,古人称之为“民风”。家教家训熏育的家风,从儿时起一生相随,引领一代又一代人向善前行。这些年来,我在学术研究之余,先后出版了收集整理家训故事并予以解读的《家训一百句》,依人生各个重要阶段分类阐述家训良知的《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等。它们收到的读者反响让我感受到,大家越来越重视传承千载的家训与文化传统,讲述古代家教家训的故事对新时代家教家训的形成无疑有很大帮助。

当然,中国古代家训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在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大创新的今天,必须对它有恰如其分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家训继续闪耀在我们的人生航道上。

(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抢救”濒危语言 填补国家记忆 一群年轻人参与拯救“失声”的满语

 沙琪玛、躲猫猫、咋呼……这些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林、牡丹江,这些地名也由满语演化而来。  满语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伴随时代发展,这种语言逐渐“失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满族人口超...

舍家卫国的女英雄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位于四川宜宾翠屏山麓的赵一曼纪念馆内,抗日英雄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感动了无数参...

河南内河首航满载96标箱集装箱船

  6月15日,“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田苗 摄   本报讯(记者 卢松 刘宏冰 通讯员 田苗)6月15日,随着“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满载着96标箱铁矿砂顺利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

上海至日内瓦首条直飞航线开通

  6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至日内瓦直飞航线16日正式开通。当地时间早上7时25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平...

苏州园林的“数字化生活”(解码·文化数字化)

 原标题:一砖一瓦可动态监测,古建古树存电子档案  苏州园林的“数字化生活”(解码·文化数字化)  本报记者 王伟健夏日的拙政园。冷 文摄(影像中国)退思园里用数字技术营造出的意境。同里旅游公司供图 ...

《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感受文明不息的脉动(序与跋)

  《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当你翻开这本书,我想邀请你一起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共赴一场千年之约,去认识一群从岁月皱褶里跋涉而来的“老朋友”。...

2025
04/04
13:01
浏览量: 22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