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读书的“笨功夫”是AI学不会的“魔法”

读书的“笨功夫”是AI学不会的“魔法”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21 12:01:42 | 点击:241

原标题:读书的“笨功夫”是AI学不会的“魔法”

胡欣红

“当校长慷慨激昂地要求每一位老师必须学会用DeepSeek时,我的学生质疑:人为什么要念书?我为什么要记那么多东西?不是有AI吗?我问它就好了啊”——据极目新闻报道,不久前,在湖北武汉某中学举行的高三百日誓师大会上,一位老师在演讲中告诉学生为何要读书:使唐僧成为唐僧的并不是那卷经书,而是那段取经的路。这段视频被传上网络后,收获了上百万网友的点赞,引发了许多人关于“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的强烈共鸣。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上述学生发出的质疑和困惑令我觉得“耳熟”,曾经也有学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

人为什么要读书,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而AI的出现,让这个老问题有了新的回答视角。

在传统认知里,读书学习的意义十分明了——改变命运、建设祖国。眼下,当ChatGPT能写诗、DeepSeek能解题,连作文都能“一键生成”时,我们每天熬夜刷题、背古文、算函数,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学生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的是,读书的“笨功夫”是AI学不会的“魔法”——比记住某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AI能处理已知的知识,却难以开展未知的探索;能复制标准答案,却很难创造新的可能。就像计算器普及后,数学依然是必修课——因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人肉计算器”,而是能设计算法、驾驭工具的思维能力。

退一步讲,即便AI可以代替人进行“思考”,一些基本知识还是应该掌握。比如,使用计算器这个工具之前,先要学会什么是加减乘除。因此,无论AI有多神奇,人应掌握的基础科学、思维能力还是要学习。

“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的挑战、新的忧虑随之而来。教育的工具和方法发生变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式就应随之变化。其中,对于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和基本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不能放松的。

AI时代的学习,是应该让AI成为人的工具,而非我们的大脑。滋养精神世界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寻找答案的旅程。背《项脊轩志》时,AI能提示这是明代散文,但无法让人体会“庭有枇杷树,亭亭如盖矣”背后的生死离别;学《祝福》时,AI能分析社会背景,但代替不了人们共情祥林嫂反复说“我真傻”时的绝望与哀伤……这些对人性的洞察、对生命的感悟,是技术无法替代的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火种。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未来的世界可能会被AI重塑,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在探索中成长的执着……在AI浪潮中,做那个不被算法定义和裹挟的自己,或许是对“AI时代为什么还要读书”的最好回答。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

南宋的四大藏书系统与藏书家

 ■陈锴  纵观中国古代的藏书发展史,南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北宋中期问世的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宋的刻印本图书已成为官方与私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新...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抢救”濒危语言 填补国家记忆 一群年轻人参与拯救“失声”的满语

 沙琪玛、躲猫猫、咋呼……这些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林、牡丹江,这些地名也由满语演化而来。  满语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伴随时代发展,这种语言逐渐“失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满族人口超...

舍家卫国的女英雄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位于四川宜宾翠屏山麓的赵一曼纪念馆内,抗日英雄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感动了无数参...

河南内河首航满载96标箱集装箱船

  6月15日,“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田苗 摄   本报讯(记者 卢松 刘宏冰 通讯员 田苗)6月15日,随着“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满载着96标箱铁矿砂顺利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

上海至日内瓦首条直飞航线开通

  6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至日内瓦直飞航线16日正式开通。当地时间早上7时25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平...

2025
03/21
12:01
浏览量: 24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