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自然和生命本真的诗意描写_

自然和生命本真的诗意描写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07 13:52:07 | 点击:258

《狐狸有九个想法》配发视频截图

作家王族的新作《狐狸有九个想法》(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10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4年12月推荐书目)是一部散文集,一篇篇连缀下来,一个寥廓恒长的生命世界也随之被开启。王族近距离描绘97种新疆的动物,跳跃在读者眼前的是属于生命本体的鲜活与神秘,还有游牧天地之间直面生存的强韧与圆融。作者也以此拓展了散文和文学的疆界,让人们看到一个遥远、神奇而又与自己同在的生命世界。

随着剧集《我的阿勒泰》的热播,辽远壮美的新疆风物、自由旷达的游牧生活仿佛踏马而来,现代城市中的人们如晤星空大地,向往并认取着一个可抵达的精神空间。与作家李娟相似,王族也在新疆生活近三十年,对上百种新疆的动物如数家珍,对口口相传的民间谚语信手拈来,对牧民与动物的相处之道默契于胸。另一方面,他与李娟都有“外来者”的身份,能以观察者的眼光,一路辨识和采集那些古老光晕、习俗遗风与生命传奇,并用散文的方式描摹和叙说,这也印证了散文可涉“宇宙之大,苍蝇之微”。在具体讲述中,第一人称“我”和“有人”“那人”会不时穿插出现,作者兼任在场者、转述者和叙述者,颇具亲历感和文学性,将沙漠雪野、鸟兽虫鱼、猎人牧民共置于自然界的透明与隐秘之中。而所有的奇趣都来自这些动物自身的习性与反应,来自作者平静、自然的视角和笔调。

《狐狸有九个想法》在诚心笃意地写动物,真正让动物做主角,承认它们有属于自己的生命经验、生存方式和精神气质,承认它们的兽性和灵性。如作者自己所说,“我迷恋动物并为之书写,就是因为它们的生命之直接和裸呈”。狗鱼、金雕、伊犁马、塔里木兔、白尾麦鸡、吐鲁番沙虎、塔里木岩蜥等不断跃入眼前,它们不是动物园里的观赏物,而是一个个强韧的生命跃入生活。我们跟随着作者,呼吸遥远的空气而接近生命的本真,于是看到鱼可以那么凶猛,“一只黄羊在湖边饮水,被大红鱼跃出水面一口吞没”;也可以如此淡漠悠然,黑鱼“用力摆动几下尾鳞,遂一挺钻入泥沙中。水中慢慢变得清澈,它没有留下一丝痕迹”。走近每一种动物,都是在与一个生命世界相互敞开。我们或许震撼于这些动物脆弱的、霸道的、冷冽的、狡猾的、超然的、壮烈的行为,从中领略了生之所需、死之姿态。

《狐狸有九个想法》在浩荡而谦卑地讲故事。这些故事不强求起承转合的情节与圆满的逻辑,而只是尊重故事本身。许多篇目的结尾被设置为一个比喻、一个问句,或特别点出“至今无解”“不知去向”“没人说得清楚”“别人都不得而知”,其中既有故事余韵未歇的味道,更包含了作者对未知的保留、对生灵万物的敬畏。在猎人与哈熊的故事里,猎人在多年后与同一只哈熊相遇,那是夺去他左眼的哈熊。连日大雪,动物们都缺少食物,然而哈熊这次没有扑向他,却从他的身边走过,去帮一只小马扒树皮吃,直至轰然倒地。作者没有添加任何寓言式的发挥,适时地让故事停在原地。再比如马与狼的故事:村民误将一只狼关进了马圈,岂料非但没有马入狼口,竟还结成了这一马一狼的友谊,几天后村民放了那只狼,“之后数年,那只狼经常会出现在牧场边,望着那匹马出神,那马对着那狼嘶鸣几声,那狼便转身离去”,直至那匹马年老离世,“那只狼在牧场边狂嗥许久,才慢慢离去。之后,那狼再也没出现”。或许这份出人意料的关联一时难以命名,作者姑且名之“友谊”,而它们不问“不有同好,云胡以亲”,也无所谓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它们直接地相互呼叫,面对死别则怆然果决。动物有情,且始终马是马、狼是狼。书中的故事有悬念、有奇迹,但它们不需要解谜的答案,也不会落入戏剧化的窠臼,因为在动物眼中,那些悬念、奇迹都是平常。好作家自然而然写来,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世界。

《狐狸有九个想法》带着散文的实感,展开游牧生存的自然本真和生命本真。书中提到一个哈萨克族的说法“斯热阿勒合”,意为“认识后就是最好的”,应当说,《狐狸有九个想法》正是邀请读者加入与动物“认识”的过程。区别于围观、猎奇或宠爱,它包含着深入的联结与万物平等的价值向度,是生命体对生命体的理解和会意。我们会为这些动物动容:酷夏里为牧民出去找水,后来饿死在沙漠中的长眉驼;桀骜勇猛的金雕却可以跟着猎人狩猎、帮牧民看护羊圈;给边防连拉水拉了十年的马,在看到连队已通了自来水后,嘶鸣离开,再也没有回来;还有村民多尔林和他的细狗一起猎捕、一起散步、一起在四季轮转的白桦林边静静变老。《狐狸有九个想法》中的诸多描摹,映照出在自然环境的壮阔与严酷中,牧民们同各种动物共生、互通的关系,诗意再现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这一古老且现实的人类命题。

(作者:张欢,系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张欢】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

南宋的四大藏书系统与藏书家

 ■陈锴  纵观中国古代的藏书发展史,南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北宋中期问世的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宋的刻印本图书已成为官方与私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新...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抢救”濒危语言 填补国家记忆 一群年轻人参与拯救“失声”的满语

 沙琪玛、躲猫猫、咋呼……这些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林、牡丹江,这些地名也由满语演化而来。  满语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伴随时代发展,这种语言逐渐“失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满族人口超...

舍家卫国的女英雄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位于四川宜宾翠屏山麓的赵一曼纪念馆内,抗日英雄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感动了无数参...

河南内河首航满载96标箱集装箱船

  6月15日,“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田苗 摄   本报讯(记者 卢松 刘宏冰 通讯员 田苗)6月15日,随着“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满载着96标箱铁矿砂顺利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

上海至日内瓦首条直飞航线开通

  6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至日内瓦直飞航线16日正式开通。当地时间早上7时25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平...

2025
03/07
13:52
张欢
浏览量: 25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