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北乔《远道而来》:山河慈悲 苍生可敬_

北乔《远道而来》:山河慈悲 苍生可敬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15 12:13:32 | 点击:262

“我在高原之上的临潭”“我走在人间,也走在天堂”……作家北乔在散文集《远道而来》为甘肃临潭写下这样的句子。临潭,古称洮州,是藏回汉各族的混居区,因明朝时有江淮的部队驻留此地,故素有“江淮遗风”之称。当年,江淮人北乔作为挂职干部来到了临潭,遂有此散文集。这是一本行走高原的感悟笔记,亦是关于风土哲思的生命之书。3年多的时间里,他走进临潭的山河野地、关口土堡,感受日常民俗,体验风土,化解乡愁。

北乔对临潭的山河有着独特领悟,它是自然的,也是神性的。冶力关山脉连绵起伏,峭壁林立,峡谷幽深,北乔会在夜晚感受它的沉默与深不可测。有神山之称的白石山,牧民在插箭台之间放牧,俯身尘世生活,转身致敬神灵。十里睡佛,山形一如将军疲惫的面庞,北乔发现黑夜中又呈现轻盈一面,坚硬而安详。赤壁幽谷中的伏蟒崖,高大如蟒身横卧,蟒头耸立,那满壁沟痕,让他想起爷爷脸上的皱纹。莲花山主峰如九瓣莲花,在远处看,崇山峻岭犹如五彩梯田。北乔常常将山看成巨型草垛,又把群山看成一个个村庄:“就像我在异乡想象生我养我的村庄,更像那些我从未进入,只是草草张望过的村庄。”

北乔写临潭的水同样落笔不俗。他甚至不想用“河”这个俗名,“水”与万物相连,却难以归类,与冶力关相遇之后就消逝,如同时光流过。他写草原中的窄河,像一条闪亮的缆绳,草原像大海,散落的群羊,像朵朵野花。草原深处一位头戴毡帽的藏族汉子,正放牧一匹黑骏马,一语道破天机:河是草原的,只是从我家草场路过。当他屡屡独自面对沉默的群山,静穆的草原,屏息聆听冰下水流的声音……文字之间分明有一种山水孕育苍生的慈悲。

北乔的临潭书写,虽可归类于历史文化散文,但不是重述地域史或方志,他更偏重观察与思考现在的临潭人的生活。吐谷浑在北魏时就修筑了牛头城和洮州卫城,延续至今,本是感喟历史的好材料,但北乔重在写“土墙”对于临潭人的意义。

红堡子是明朝守将刘贵父子所建的防卫城堡,现在的房主老刘是他们的后裔,珍藏有家传的圣旨,作者与刘家三兄弟喝酒聊天,在荣耀的倔强与落寞之间,他更关心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老人喜欢独自坐在关口,像一个老船长端坐历史船头。贺敬之在《回延安》中说“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北乔也是如此。他没有精神上的居高临下,更没有干部下乡的威仪,有时还靠上烟或给颗口香糖套近乎。聆听花儿令,他若有所思;揣摩扯绳的弦外之音,那是狂欢节的意味;品尝地锅洋芋,看到洋芋开花,如美丽的格桑花。

他最开心的事就是独自在街上溜达,与居民拉家常,喝碗大叶茶,甚至不说话,就是旁边坐会儿。他与一个摆摊卖野菌子的大娘聊天,感觉像两棵野菜在街头相遇。一个雪白胡子的老者,带着个老树根做的板凳,自在地跟唱花儿,让他模糊了现实与历史。参与藏族人家打制酥油茶,仅仅是偏爱伴着茶香聊天的氛围。最难忘的场景,是有次在地头找一位种当归药材的大嫂要茶喝,发现她没有左臂,一边帮忙拔草,一边听她聊家常,丈夫打工,欠有外债,两个孩子读书,生活本艰辛,但她毫无抱怨,笑容灿烂,让作者感到惭愧。这样普通人的温馨瞬间,遍布全书。

这些书写有当年扶贫工作的印记。比如,写到两头受气坚持走村入户的乡村干部,写聪明能干的年轻人从爱吃羊蹄到做成品给饭馆供货,5年间就脱贫致富;也写到长相憨厚、身体强壮却不求上进,等着“扶贫”的男人。但散文毕竟不同于工作报告,北乔的观察总是“目中有人”,这得益于他总带着谦卑、敬意与温情,他更多的记述超越了扶贫本身。无论是执着自信、艺术高超的刻剜匠,还是义务为乡村画画的女大学生,抑或是引发“乡村和城市哪个好”讨论的长年喝盖碗茶的孤独老人,甚至是专心写字而不接受钱财的流浪汉,都有善良的,无功利的感人一面。最为传奇的是写一个年轻女子连续给狱中丈夫写信11年,终得团圆,并靠做帐篷成为脱贫模范的事迹。其美德既传统又现代,的确是现代“菩萨蛮”,一曲关乎爱情、勤劳、创业的新时代赞歌。

读《远道而来》,往往惊诧于北乔对那么多平凡事物有那么精彩的感悟。比如,写古老的戏台与河流形成“静一动”关系;写新屋与老屋是雌雄二性的;盘着的粗大绳索像高昂的龙头,沧桑而神秘;写土墙是立起来的大地,又似大地向上伸展的臂膀;写河流是草原的肋骨,会重生,可谓意象卓绝。他还提炼出临潭人喝酒最大特点是霸气中的“低调”,写半夜敲门要酒的醉酒人,喝着喝着酒醒了接着喝,这只有到过临潭的人,才能领会其风采吧。这些领悟与描写,不是真正的热爱与真挚,是无法做到的。

北乔关注的苍生与具体的人,承载着“临潭风土”。哲学家和辻哲郎在其名著《风土》中说,风土最大的意义在于从中发现我们自身,没有一种风土不是历史的,也没有一种历史不是风土的。北乔书写的不只是自然风土,更是人文风土。他对临潭的书写不仅在于传播与宣传,在我看来,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他留给临潭人的审美遗产。相信会有一代一代的临潭青少年,读北乔的书,通过它完成家乡的自我观照与审美启蒙,从而从甘肃的临潭,通向中国的临潭,世界的临潭——也是新时代的临潭。这是作家的视角,一个诗人的视角。北乔说,“远道而来”,不是“既来之,则安之”,还得心甘情愿地投入,热爱它,熟悉它,才不负高原之行。随着国家山乡巨变,更多的作家走进西部山乡,书写中国的乡村,北乔的风土书写无疑提供了非常“文学”的方式。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

南宋的四大藏书系统与藏书家

 ■陈锴  纵观中国古代的藏书发展史,南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北宋中期问世的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宋的刻印本图书已成为官方与私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新...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抢救”濒危语言 填补国家记忆 一群年轻人参与拯救“失声”的满语

 沙琪玛、躲猫猫、咋呼……这些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林、牡丹江,这些地名也由满语演化而来。  满语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伴随时代发展,这种语言逐渐“失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满族人口超...

舍家卫国的女英雄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位于四川宜宾翠屏山麓的赵一曼纪念馆内,抗日英雄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感动了无数参...

河南内河首航满载96标箱集装箱船

  6月15日,“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田苗 摄   本报讯(记者 卢松 刘宏冰 通讯员 田苗)6月15日,随着“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满载着96标箱铁矿砂顺利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

上海至日内瓦首条直飞航线开通

  6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至日内瓦直飞航线16日正式开通。当地时间早上7时25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平...

2025
02/15
12:13
浏览量: 26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