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二十四小时图书馆:不打烊的文化驿站_

二十四小时图书馆:不打烊的文化驿站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22 11:57:00 | 点击:419

傍晚的北京城市图书馆 受访者供图

在城市的街角,有着这样的场所,无论白昼黑夜,大门始终为求知者敞开——这就是24小时图书馆,如同一颗颗文化明珠,镶嵌在城市版图上,悄然改变着城市文化风貌,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北京市通州区,作为首都副中心标志性文化建筑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平均每天接待上万人。白天,进入图书馆的人络绎不绝,阅读区坐满了读者,艺术文献馆、元宇宙体验馆等区域吸引游客打卡拍照。夜幕降临,四周一片寂静,北京城市图书馆的24小时阅读区,仍然灯火通明。书页翻过、笔尖摩擦发出的清响,伴随在此过夜的读者。

杜曜辉是一名律师,他是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常客。通常从律所下班后,他就奔向北京城市图书馆。去年夏天,他在24小时图书馆看书复习考研,对他而言,夜晚的图书馆更加安静,更符合他心中对图书馆的期待。

24小时图书馆内的人都十分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即便偶尔有交谈,声音也不大,有点像高中时候上晚自习。”杜曜辉从图书馆骑车回家要三四十分钟,工作日坚持在那里学到第二天凌晨1点。

深夜图书馆,有像杜曜辉一样为了备战考试而学习的人,也有单纯为了阅读而来的人,24小时图书馆为爱读书的人搭建起“不打烊”的文化客栈。

北京青年孙涛从高中时期养成夜读习惯,了解到住处附近的北京城市图书馆有24小时阅读区,他成为这里的忠实读者。孙涛说,在图书馆内被宁静而投入的学习氛围感染,经常不知不觉看到第二天凌晨5点。

孙涛从事UI设计师工作,同时兼任婚姻家庭咨询师一职。他说,当下社会环境中,应对浮躁心态的方法就是看书学习,“终身学习,永不毕业”。

深夜灯火通明的图书馆,成为城市文明的闪亮符号。伴随着人们对文化阅读空间的需求,这样的24小时图书馆在全国各地多了起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图书馆也实现24小时营业,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及符号。

在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于2021年4月开放24小时区域。在图书馆工作的韩红燕说,在这里,阅读不再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互动,能够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尊重,为城市文化生态注入新的活力与温度。

韩红燕注意到,来这里的读者呈年轻化趋势,“24小时图书馆区域要求14周岁以上人员可以使用,夜晚一些学生在馆内学习时,家长会找本书在一旁陪同。226个座位常常座无虚席”。

24小时图书馆成为优质文化直达群众的重要渠道。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需要持续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明确提出要建设15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规划目标。在政策支持下,北京市24小时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除了提供基本的阅览、自习等服务外,还开设了元宇宙体验馆、黑胶唱片区、二次元区等特色区域。北京城市图书馆坐落于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绿心公园,周边有多个夜市商圈,将“夜读”空间建设与文旅相融合。

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24小时开放,意在深入落实文化惠民政策,满足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2024年10月,北京城市图书馆从全球10个国家的16家图书馆中脱颖而出,获得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颁发的“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这是中国首次荣获此项世界公共图书馆界最高荣誉。

据北京城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北京城市图书馆将持续把更多“文化+”带给读者,用好的服务管理让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文化体验。

责任编辑:杨逸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

南宋的四大藏书系统与藏书家

 ■陈锴  纵观中国古代的藏书发展史,南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北宋中期问世的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宋的刻印本图书已成为官方与私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新...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抢救”濒危语言 填补国家记忆 一群年轻人参与拯救“失声”的满语

 沙琪玛、躲猫猫、咋呼……这些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林、牡丹江,这些地名也由满语演化而来。  满语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伴随时代发展,这种语言逐渐“失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满族人口超...

舍家卫国的女英雄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位于四川宜宾翠屏山麓的赵一曼纪念馆内,抗日英雄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感动了无数参...

河南内河首航满载96标箱集装箱船

  6月15日,“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田苗 摄   本报讯(记者 卢松 刘宏冰 通讯员 田苗)6月15日,随着“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满载着96标箱铁矿砂顺利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

上海至日内瓦首条直飞航线开通

  6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至日内瓦直飞航线16日正式开通。当地时间早上7时25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平...

2025
01/22
11:57
浏览量: 41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