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情”与“思”的灵魂港湾

“情”与“思”的灵魂港湾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06 12:26:44 | 点击:316

贾梦玮作品书影

天下文章,全凭一个“情”字了得;大千世界,无非用一“思”字看取人生。前者是指优秀的文学艺术怎样选择题材,怎样运用情感,这是要依靠作者的灵性来解决的难题;而“思”的表达,则取决于一个作家的阅历、生活经验和学识,以及价值观的高度,作家要将其有机地融入作品。二者是文学创作,尤其是广义的非虚构散文创作中一组充满矛盾的悖论。如何解决这组矛盾,也正是贾梦玮几十年来孜孜不倦探索与追求的。从《红颜挽歌》到《往日情感》,近30年来,他盘桓纠结在这样的艺术抒写当中,终于有了一种清醒的认知,让自己的散文有了属于“自我”和“存在”的特质。

1999年,我和贾梦玮一起去北京参加了李元洛、周实先生在岳麓出版社主办的“长河随笔丛书”出版发行仪式。一晃20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贾梦玮的新著《往日情感》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阅读过后,十分惊喜。一眼看出,他的散文文字更老到了,艺术更成熟了,其深邃的人文哲思内涵更令人击节。

如今,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修订版《红颜》,去掉了“挽歌”二字,便可见作者价值观的一种重新定位。几十年过去了,中国文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名的修改说明作者在这近30年的编辑生涯中,阅文无数,阅人无数,修炼出一种更深邃的思想表达方法,更具艺术的穿透力和多义性。正如作者所言,“我不只为她唱‘挽歌’,也是为了我自己”。为自己也正是贾梦玮哲思的深化——不仅仅是当年对女性的“同情和怜悯”,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突破女性的视域,在回看“自我”“本我”中,寻觅共同人性的“存在”。

当年,我曾在《红颜挽歌》书序中说:“这是一个由理性到感性的发展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思想深邃的一面;同时,我们亦可看出作者在艺术上尚不够圆熟的一面。但我以为,凭着他的灵性和感悟,一定会在散文创作领域内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的。”果不其然,近30年的人世沧桑,让作者更参透了人生的况味,俯瞰着这熙熙攘攘的世界,将“情”和“思”融合为散文创作的精髓。这是《往日情感》更上层楼的标志性艺术结晶。

毫无疑问,《往日情感》使用的是情感与理性交叉和交织的两套笔墨,在纷繁日常的现实世界中,人与物的风景描写中,充满着人性审美的篇什。开首一篇《地铁上也有生离死别》将一幅幅现实世界的画面,镶嵌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钩沉和沉思画境中,作者在展现画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跳出哲思箴言。作品由“情”上升到“思”的飞跃过程,和一般传统散文中“夹叙夹议”的手法不同,它引领读者走向更高的哲学思考境界。正如作者所言,“地铁成为一个独特的场域”“地铁不仅助我每天上下班,也让我通过另外一扇窗口看人,看人生——人在地铁,人生免不了是另一种状态,别一样的心情……地铁上有‘境’。拥挤不堪的地铁车厢,也有美好的‘境’”。在这里,地铁不仅是艺术性描写的场域,还是作者抒发情感和哲思的表达场域。地铁每天吞吐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同时也吞吐着千千万万不同的人生悲喜剧,在人间和人生的“十字街头”,作者纵横捭阖,甚至调动了许多艺术手段——电影、音乐、绘画,组接成现实与历史并存的审美长镜头,使作品具备了一种“大散文”的艺术和思想容量。

当然,最打动读者的抒情描写,是击中人性深处最柔软的那种“往日情感”。那些篇章让我泪流不止。《摇篮》那种母亲站在泛黄历史镜头下的心灵悲剧显影,是带着自己母亲心灵创痛的泣血之作,“摇篮绳断”对于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来说,是一辈子几代人的痛苦,“这是人类最大的悲剧和极罪之一”。“情”与“思”的高度融合,充满着人性审美的慨叹。

把“往日情感”的“往日”视为“故乡”,则是一种奇妙的哲思遐想,在记忆的历史年轮中,发现“自我”与“存在”的意义,这使贾梦玮的散文具有了较高的哲学意蕴。在《往日情感》里,无论是“两小有猜”的童年记忆,还是“男儿有泪”的朦胧早恋,都是真实有趣、纯洁无邪的隐秘故事抒写,即便在“失去”中,少儿时期的我对流浪狗的本能怜爱,亦是人性向善的歌哭。这里鲜有议论,但并不是没有哲思的表达——如果说“两小有猜”最后一段是对“两小无猜”爱情的放下和释然,那么,在“男儿有泪”中,最后一句“他还拉了我一把”,则是对“往日情感”的最好总结。它让我想起《友谊地久天长》中的那两句歌词:“在故乡的青山上”“情谊永不相忘”。即便是在“丢失在梦中的他”这样怅然若失的爱情悲剧中,作者也隐晦地阐释了爱情悲剧在美学上的升华。

因此,我认为用“往日情感”作为书名的深意,就在于将“情”“思”融合,置于隐性表达之中,这也许就是散文的至臻境界,所以,我特别欣赏《往日情感》一书的“后记”。

作者认为:“‘往日’其实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故乡’,人生不过就是对‘故乡’永远的回望。按照德国诗人诺瓦利斯的说法,哲学乃是一种‘思乡病’,只有当这种回望代表着被种种因素掠夺了的故乡和自然时,哲学才有获得真理的可能。回忆之于个人,正如历史之于人类。文学的回望,除了哲学的意义外,还是要从往日找到情感的支撑,以此获得前行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大概是所有的力量中最大、最持久的。”这就是这本散文集的灵魂所在,“真理性”和“审美性”价值既是历史的回声,又是文学当下“人性”表达的终极追求。

作者还说:“回忆乃人的天性,它让历史成为人的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作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记忆之职责’。记忆、文学的回忆乃是为了对抗时间的掠夺。”是的,文学的记忆是为了对抗时间的掠夺,而作者强调的“往日情感”,却是另一种哲学的思考,那就是在时间的流逝中,人类之“爱”是文学所要表达的最高情感和情境。

由此,作者对文学的最高企盼就是人类的大爱永不消逝。“往日情感”是沉淀,一种沉默——散文的全部隐喻性就停留在这样的哲思境界中。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时间是不可逆的物质运动,而正是文学的表现,将时间变成了可逆的“往日情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散文集让我对贾梦玮才情和思想的升腾表示感佩。

但愿我们的文学,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作品,永远保持着不能泯灭的人性——这是作品“情”与“思”的灵魂港湾。

(作者系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

南宋的四大藏书系统与藏书家

 ■陈锴  纵观中国古代的藏书发展史,南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北宋中期问世的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宋的刻印本图书已成为官方与私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新...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抢救”濒危语言 填补国家记忆 一群年轻人参与拯救“失声”的满语

 沙琪玛、躲猫猫、咋呼……这些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林、牡丹江,这些地名也由满语演化而来。  满语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伴随时代发展,这种语言逐渐“失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满族人口超...

舍家卫国的女英雄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位于四川宜宾翠屏山麓的赵一曼纪念馆内,抗日英雄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感动了无数参...

河南内河首航满载96标箱集装箱船

  6月15日,“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田苗 摄   本报讯(记者 卢松 刘宏冰 通讯员 田苗)6月15日,随着“润兴集699”号集装箱船满载着96标箱铁矿砂顺利抵达信阳港·淮滨中心港...

上海至日内瓦首条直飞航线开通

  6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至日内瓦直飞航线16日正式开通。当地时间早上7时25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MU217航班平...

2025
01/06
12:26
浏览量: 31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