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民调显示:近七成受访青年觉得乡村综艺让年轻人更关注乡村了

民调显示:近七成受访青年觉得乡村综艺让年轻人更关注乡村了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18 12:34:00 | 点击:287

你是否沉迷过《种地吧》少年挥汗如雨的田间日常?是否向往过《山水间的家》炊烟袅袅的慢生活?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4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3%的受访青年觉得乡村综艺让年轻人更关注乡村了,68.9%的受访青年表示看了乡村综艺后会去乡村体验一把种地的快乐。

看了乡村综艺,近七成受访青年想体验一把种地的快乐

山东的王欣(化名)是《种地吧》节目的忠实观众,这一群体也被节目组亲切地称为“合伙人”。在看节目之余,王欣在社交平台上发现,有“合伙人”在看完节目后,喊着“绿进沙退”的口号,踏上了去西北沙漠种树的旅程;有“合伙人”看完节目后承包土地开农场,坚持了3年终于盈利。

受到他们的激励,王欣和同学去年暑假特地跑去北京郊区看收稻子,结果稻子收完了没赶上,只看到玉米田,还被牛粪味儿熏得够呛。“不过我们还是觉得很开心!这就是真实的农村!”王欣说。

受乡村综艺的影响,河北的00后大学生安岳(化名)和家人喜欢在假期体验“农家乐”:在农村住几天,钓钓鱼、吃自种蔬菜、看养鸡……放慢节奏,在悠闲的时光里感受生活的纯粹。随着对乡村的深入了解,安岳也开始对一些种地的具体技术、竹条编筐等手艺活儿感兴趣了。

“我自己以前完全没在农村生活过,以为种地就是‘靠天吃饭’,结果看了节目才发现,原来要干那么多活儿!”北京的00后陈小怡(化名)发现,节目中当嘉宾种小麦的时候,有许多弹幕都在说“中国人种田基因觉醒”“我家祖上三代农民”,这让她感受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乡土情。

看完节目后,陈小怡打算以后在家里学着种点儿菜,也会计划一些乡村旅游,有机会的话,她还想去《种地吧》节目拍摄地看看嘉宾们种的麦田,或者帮助当地农民卖农产品。

调查中,69.3%的受访青年觉得乡村综艺让年轻人更关注乡村了。看了乡村综艺后,68.9%的受访青年表示假期会回乡村老家体验一把种地的快乐,61.5%的受访青年对乡村旅游产生兴趣,44.7%的受访青年会下单种子包,启动阳台种植计划,还有35.5%的受访青年会参与乡村创业就业项目,助力乡村发展。

农民教会大家“笨笨的努力也会有成果”

王欣希望,未来的乡村综艺能多拍传统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比如晚上全村人坐在门口唠嗑,听着风声鸟鸣,抬头就能看见星星。“这是我小时候在山东农村的记忆。现在新农村建设得像城市,虽然方便,但少了温情。”

“我觉得乡村综艺还是要给当地带来一些经济价值的。”来自福建的21岁青年杨馨仪觉得,现在乡村综艺的热播虽然会给当地带来一波消费热,但并不长久,“应该给当地的农业发展赋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真正助推乡村振兴,而不是只走个过场。”

王欣也表示,现在已经有一些综艺像《希望的田野》会帮农民直播带货,《种地吧》第三季去了宁夏卖枸杞。“但可以跟产业链的连接更紧密。比如,如果能跟踪这些产品怎么进超市、改良包装,我觉得会比单纯‘卖货’更有意义。”王欣说。

“希望多拍普通农民的故事!”陈小怡回忆自己看过的乡村综艺,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藏医自愿收留孤儿传承手艺的故事,这种平凡又伟大的普通人的故事总能让她动容,“农民的故事更质朴,他们就想把手艺传下去,或者把地种好,过好眼前的日子。节目如果能帮他们推广滞销的农产品就更好了,观众肯定愿意支持”。

年轻人对乡村综艺还有哪些期待?数据显示,58.6%的受访青年期待未来的乡村综艺能让嘉宾体验原生态的乡村生活,54.3%的受访青年想看00后用“黑科技”赋能传统农业,52.9%的受访青年希望能请主播带货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其他还有:请非遗传承人将老手艺变成“潮玩”(40.9%)、搞个“AI村长”带领村民玩转数字经济(40.3%)、让青年成为乡村“合伙人”,在乡村发展多业态(26.8%)等。

“节目里有位农民说‘平平淡淡过好日子就行’,这种态度让我特别感动。”陈小怡觉得,现在城市里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人很多,但透过乡村综艺,农民教会大家“笨笨的努力也会有成果”,“像种地一样,该播种就播种,该除草就除草,时间到了自然有结果。这种踏实感是我们缺乏的”。

受访青年中,00后占13.3%,95后占29.1%,90后占40.3%,85后占17.3%。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4.4%,二线城市的占40.4%,三四线城市的占20.8%,县城或城镇的占3.2%,农村的占1.2%。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 实习生 张馨月 梁子祺

责任编辑:蒋宇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让搬迁后的村民稳得住、能致富 富民新村的新生“密码”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新居,生机勃勃的田园,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这片新开发的热土上,正书写着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力量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添“才”力

 指导果农开展套袋、施肥、浇水、打药……据媒体报道,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赵牛村沃康梨园,农民技师张品秋在从事梨园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为农民授课。张品秋原本是一名普通农民,通过职称评聘实现持证上岗,化身农民技师,如今他带领的服...

空心村”“薄弱村”的破局密码

 小暑将至,高温来袭,但位于福建永泰县同安镇的洋中村还是凉爽得很。  “我们邀约游客来体验‘纳凉休闲游’呀。”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李中华说,洋中村联合周边几个村共同打造一个让游客慢下来种田种菜、采摘养花、制作美食、品茶钓鱼的...

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以防水强基 以创新聚势 以融合破局 举全镇之力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党委书记 王兵 南口镇位于石首市西北部,东隔长江与新厂镇相对,南与绣林办事处、高基庙镇接壤,西傍藕池河与高陵镇和公安县藕池镇相望,北连长江与藕池河交汇处。全镇国土面积90.92平方千米,辖9个...

阳泉市富硒“土特产”亮相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

每日新闻网讯:(凤凰网)新闻网6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暨消费帮扶产品展销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我市6家企业的近20种富硒“土特产”亮相大会。 本次展会为参展企业免费...

文明的力量|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

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每日新闻网讯:(韩维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家风传承是抓手。新征程上,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思想精华与道德滋养,以优良家风引领文明乡风,不仅是推动中...

长江师范学院学子普及结核知识 增强居民防护意识

为增强居民自我防护意识,预防肺结核传染,日前,长江师范学院长青青结核防治宣讲团走进重庆市涪陵区蔺市街道梨香社区,开展“防治结核,生命长青”健康知识宣讲活动,以演讲、歌舞和视频等形式宣传肺结核防范知识,帮助当地居民更好应对...

人工智能为何会产生幻觉

  在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常被塑造成全知全能的“超级大脑”,但现实中,AI却时常表现为“自信的谎言家”。比如,请AI描述“关公战秦琼”,它不仅能“叙述”虚构的故事情节,还会“猜测”用户喜好,煞有介事地编造不存在的文献档案...

民兴村:芒果树下话丰收

  夏至未及,位于海南岛西海岸的东方市的芒果采收渐近尾声。东方市感城镇种植芒果有30年之久,全镇芒果种植总面积约6万亩。  “有客商来收,我们这边才采摘,要多少摘多少。”记者提前3天便与民兴村村民何美约定,待采摘时到她家...

2025
04/18
12:34
浏览量: 28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