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深耕南繁热土 点亮种业“硅谷”

深耕南繁热土 点亮种业“硅谷”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15 14:05:49 | 点击:293

3月的海南三亚,阳光明媚,生机勃发。在三亚崖州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内的150余亩展示推广中心基地里,来自260家科研单位及种业企业的2094个农作物新品种竞相生长,涵盖玉米、水稻、杂粮、瓜果、蔬菜等多种作物类型的展示田已经进入地展最佳观摩期。

一年一度的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将于3月19日在这里拉开帷幕。此次大会由中国种子协会、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将带来种业界全方位的研讨与展望,集中展示中央种业振兴与南繁硅谷建设的发展与成就,为下一步发展探路蓄力。截至目前,大会已在三亚成功举办4届,成为推进种业振兴的平台和展示南繁硅谷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本届大会地展现场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地展的亮点突出,不光针对“良种”特性配套应用了隐形地膜、嫁接等栽培新技术,还加强了适应海南本土气候的品种筛选与评鉴,促进南繁育种成果在海南就地转化。

南繁基地是我国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资源,是全国最大的农业科技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2015年,原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和海南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以下简称“建设规划”),标志着南繁基地建设全面上升为国家战略,步入发展新阶段。

2025年,是南繁基地建设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南繁硅谷建设关键之年。近年来,各有关部门加快南繁基地建设,汇聚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奋力打造国家级种业创新高地,南繁硅谷建设成型起势。

解决“难”“烦”问题——

“智慧化”基地建设催生60年南繁变革

回望历史,南繁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优良高产品种都经过南繁选育,走出了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西部瓜王吴明珠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团队。每年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700多家南繁单位的5000多名科技人员活跃在南繁基地,从事科研育种工作。

作为我国科研育种的“加速器”,南繁与我国种业发展密不可分。曾经,“一张木床、一顶破蚊帐、两把椅子、一张瘸腿的桌子”,是南繁的真实写照,也是老一辈育种家的艰苦回忆。

“过去我们常常讲,南繁事业又‘难’又‘烦’,针对几十年来困扰南繁人的问题,我们下力气、增投入,实现了一‘稳’两‘提’。”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长郭涛介绍,一是聚焦城市建设扩张侵占南繁科研用地、冬种瓜菜与南繁争地,解决了“南繁租地难、用地不稳定”的问题,稳定了科研育种用地。二是针对大部分南繁科研育种田建设水平较低,灌溉保证率不高,科研生产配套设施少,解决了“配套不足”的问题,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三是针对南繁单位多、分布散、诉求各异,南繁人员临时租赁的民房简陋,有害生物随南繁种子出入岛扩散蔓延风险高,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切实加大力度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

一个优良品种,需要从几百个、上千个原始材料选配杂交组合中筛选而来,基地管理费时费力。将数字化设备应用于南繁基地,实现“云”上管理,智能化、机械化、数字化平台的综合试验基地正在催生南繁变革。在三亚市天涯区白鸡村的300余亩中种集团南繁育种基地里,成片翠绿的水稻随风摇摆,美不胜收。在基地一旁的信息中心数字大屏上,基地面积、测试品种个数、作物长势、含水量及气象指标等信息一应俱全。

“以前靠经验种植,现在靠数字化、智能化种植。”基地负责人、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水稻测评总监周华说,如今不管查看作物长势,还是统计试验品种数据,都无需下田,通过智能平台就可掌握田间动态,第一时间及时应对,轻松了不少。

周华介绍,基地每年田间种植各类水稻材料近4万份,繁制种材料近2000份。通过南繁北育和穿梭育种,近年来共育成300多个水稻品种。结合中种集团“两链一圈一基地”战略目标,以白鸡基地为基础,公司启动水稻(亚太)育种创新中心建设,开展面向亚太重点区域定制化育种服务,助力中国种业“走出去”。

“目前,海南已建成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建成投运5000亩生物育种专区,配套服务区实现‘拎包入住’。配套布局省级种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团队创新中心,推进南繁育种从季节性向全天候转变。”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副处长谭勇介绍,基地规划印发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与海南一道,合力推进南繁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要素加持——

全球种业创新高地加速崛起

随着建设逐步提档升级,南繁基地成为了各省纷纷开展科技创新布局的重要载体。

在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试验基地,360个网格式独立微区内,水稻长势各不相同,试验人员正在仔细查看记录叶片与茎秆等长势情况,开展耐盐碱品种的筛选鉴定。

中心副主任来永才介绍,基地的每个区域可以设定固定盐碱条件,且区域间相互独立,上方智能遮雨棚下雨时自动关闭,隔绝了自然条件对每个试验区域中盐碱环境的影响,是我国首个室外大田条件下,周年全时、多盐度、规模化耐盐碱水稻专业化科研试验基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近年来,中心持续收集国内外水稻资源,在海南可实现对几万份材料的周年筛选,大大提高了鉴定选择效率。”来永才说。

曾经,一把尺子、一杆秤,拿牙咬、拿眼瞪,手捧本子,观察记录农作物生长状况,是育种家们的日常工作。如今,一系列先进高效的设施设备正在成为育种工作者的得力“帮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的玉米试验田里,一座轨道式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平台在田间上方缓缓前行,对片区内168个玉米品种进行表型数据采集,远远看去,仿佛一台身手灵活的钢铁“机器人”,细致入微地观察着每一棵玉米植株的“样貌”。

科研人员李艺超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平台是我国自主开发,国内最专业、技术含量最高的田间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作物表型采集系统搭载了光合表型成像、三维激光扫描、高光谱成像等模块化成像单元,经过图像算法处理与分析、遥感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几十、几百到几千平方米的范围内,全自动、高通量测量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组分含量、植被指数等表型信息。高5.7米、宽21米的龙门架可以让平台在田间自由移动。“多项表型数据不光可以实现一次采集完毕,还可以预设采集时间,无需专人看管,真正为育种家解放了双手,节约了时间,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李艺超感慨道。截至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建设运行的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效率比传统人工方式提升4~5倍,每年鉴定作物种质资源6万份次以上。

近年来,崖州湾实验室、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正式挂牌运行,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精准设计育种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国家野生稻资源圃、国家(三亚)隔检中心等先导性项目已建设完成,南繁育种科技服务中心、种业创新中心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海南组建运行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种业创新中心等,积极引进野生稻和热带果蔬种质资源,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已入圃保存1.3万份种质资源;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崖州湾种业实验室联合启动行业最大规模的“揭榜挂帅”企科合作项目,组织全国102个科研团队,推进29项联合攻关,已产出科技成果20余项、申请专利12项,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海南实践”……

集聚效应凸显——

“南繁硅谷”聚力成势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下,海南引进中种集团、国投种业、先锋种业等国际国内优势种企,汇聚了南繁种业创新企业300余家,培育20家专业化服务机构,建成种业研发外包、基因编辑技术等16个服务平台,南繁硅谷产业集群效应凸显,种业全产业链建设逐步加快。

2021年10月,中种集团总部南迁三亚,成为国内首家落户南繁硅谷的种业央企。在中种集团CRO实验室的基因分型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对一批送检的水稻材料进行DNA提取,开展分子检测。

整个南繁育种季里,标准化的品质分析和高通量的基因分型检测是最让育种家头疼的环节。过去,育种家需要取样、打包、邮寄送检,耗时久不说,新鲜材料长途邮寄还容易损坏,影响检测结果。中种集团基因分型及品质分析平台负责人王超告诉记者,在CRO实验室的帮助下,南繁育种家们实现了上午取样、中午送样、下午完成检测、次日拿到检测报告的高效工作模式,省时、省力、省钱,叶片冻干服务还能解决新鲜材料邮寄易变质的难题。

CRO全称“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组织),即科研外包服务。“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让中小型种业企业也能够使用到高端高效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化科研服务,共享科研红利。目前该模式能将育种材料的创制周期缩短近1/3,科学家田间育种作业时间减少70%,专利申请周期从数月压缩至7天。”王超介绍,通过“大厂带小厂”模式,实验室2024年2月投用以来,已为20多家育种单位检测10余万份样品。

近年来,海南在全国首创种业CRO模式,2023年首次认定了20家具有一定产值规模的南繁种业CRO主体,并建成基因编辑技术公共平台等16个服务平台,推动“一手包办育种”向“育种研发流程外包服务”转变。种业研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也推动南繁新业态的不断拓展,促进了南繁种业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切实支撑“南繁硅谷”建设创新提效。

吕玉平是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作为首批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生物技术高新企业,公司利用三亚的独特气候与自然环境优势,与本地科研院所展开全面合作,聚焦玉米、大豆等主粮作物生物育种的关键芯片技术研发。目前,公司已研发出多个抗性优良产品,并先后获得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实现了更多育种核心技术的“中国制造”。吕玉平坦言,这几年,三亚市政府和崖州湾科技城各部门在公司注册选址、实验室和研发所需的仪器设备,以及后勤保障方面等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才使得团队顺利可以安心开展生物育种“芯片”的技术创新研发。

近年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围绕崖州湾实验室,集聚14家科研院所和10家涉农高校,中种集团等20余家种业领军企业,李家洋、钱前等5位院士已全职入驻。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已联合企业开展了3期“揭榜挂帅”活动,累计推出了103个课题项目,吸引来自全国7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团队,围绕种业前沿科技瓶颈制约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要科技战略力量。

近年来,经过多方合力推进、攻坚克难,“南繁硅谷”建设已经迈入新的历史阶段。攥紧中国种子,端牢中国饭碗。新时代的种业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丰收成果装满了老百姓的“粮袋子”和“菜篮子”。在种业振兴大背景下,“南繁硅谷”正以崛起之势,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动能。

责任编辑:李华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小悟样本” 红色热土焕发新生机

  在湖北省孝昌县西北部的大别山南麓,大悟山与小悟山层峦叠嶂间,红色热土正焕发新生机。  这里曾是李先念同志指挥新四军第五师鏖战敌后的战略要地,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的烽火课堂培育了万千英才。如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小悟...

让搬迁后的村民稳得住、能致富 富民新村的新生“密码”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新居,生机勃勃的田园,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这片新开发的热土上,正书写着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力量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添“才”力

 指导果农开展套袋、施肥、浇水、打药……据媒体报道,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赵牛村沃康梨园,农民技师张品秋在从事梨园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为农民授课。张品秋原本是一名普通农民,通过职称评聘实现持证上岗,化身农民技师,如今他带领的服...

空心村”“薄弱村”的破局密码

 小暑将至,高温来袭,但位于福建永泰县同安镇的洋中村还是凉爽得很。  “我们邀约游客来体验‘纳凉休闲游’呀。”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李中华说,洋中村联合周边几个村共同打造一个让游客慢下来种田种菜、采摘养花、制作美食、品茶钓鱼的...

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以防水强基 以创新聚势 以融合破局 举全镇之力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党委书记 王兵 南口镇位于石首市西北部,东隔长江与新厂镇相对,南与绣林办事处、高基庙镇接壤,西傍藕池河与高陵镇和公安县藕池镇相望,北连长江与藕池河交汇处。全镇国土面积90.92平方千米,辖9个...

阳泉市富硒“土特产”亮相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

每日新闻网讯:(凤凰网)新闻网6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暨消费帮扶产品展销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我市6家企业的近20种富硒“土特产”亮相大会。 本次展会为参展企业免费...

文明的力量|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

用文明之光照亮振兴路——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乡风文明建设实践每日新闻网讯:(韩维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家风传承是抓手。新征程上,从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思想精华与道德滋养,以优良家风引领文明乡风,不仅是推动中...

长江师范学院学子普及结核知识 增强居民防护意识

为增强居民自我防护意识,预防肺结核传染,日前,长江师范学院长青青结核防治宣讲团走进重庆市涪陵区蔺市街道梨香社区,开展“防治结核,生命长青”健康知识宣讲活动,以演讲、歌舞和视频等形式宣传肺结核防范知识,帮助当地居民更好应对...

人工智能为何会产生幻觉

  在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常被塑造成全知全能的“超级大脑”,但现实中,AI却时常表现为“自信的谎言家”。比如,请AI描述“关公战秦琼”,它不仅能“叙述”虚构的故事情节,还会“猜测”用户喜好,煞有介事地编造不存在的文献档案...

2025
03/15
14:05
浏览量: 29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