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要闻 > 一见·时隔一月,总书记再次考察“为基层减负”

一见·时隔一月,总书记再次考察“为基层减负”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4-24 15:00:17 | 点击:7432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从乡村到社区,深入基层步履不停,视线始终关注“为基层减负”。

1个月前,湘北的港中坪村,总书记嘱托“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4月22日,山城重庆,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总书记再次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

时针回拨。

5年前,同是4月,也在重庆,调研脱贫攻坚。总书记指出:“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那一年,是党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

减负赋能,治理提效,5年攻坚,见韧性,显实效,有思考。

这是来自基层的呼声。

“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一度是部分基层干部的疲态写照。

2018年,一份反映基层干部工作和心理负担重的材料递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案头。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7月,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随后又于当年8月、12月接连作出重要指示,严肃指出下去督查的太多,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基层不堪负担,明确要求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实践。

更深的思虑,是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察觉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整治‘四风’中并没有真正压下去,甚至成为侵蚀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

两份通知,接连出拳,直击病灶。

2018年底,中办印发通知,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严控总量、频次;次年3月,通知再次印发,剑指形式主义拖累基层,划出道道红线: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

“基层减负年”年底,省区市相关文件和会议分别压缩39%、37%,中央和国家机关分别压缩39%、33%。

“县里开短会成了常态”“感觉手机都变轻了”,舒展开肩膀的基层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走街串巷、服务群众。

这是持之以恒的攻坚。

“基层减负年”年底的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这项工作做得不错,但不应该只是一年的事情,已经开了个头,接下来要一直这样做下去,不要什么时候又来个文山会海大回潮,要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这次来到民主村社区,总书记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询问社区干部这里都开展哪些便民服务、社区干部待遇怎么样、平时工作忙不忙等,详细了解近年来社区减负效果。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像“牛皮癣”,纠风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总书记时时放在心上。

脱贫攻坚,谆谆叮嘱警惕“大跃进”:

“不顾客观条件的层层加码,看似积极向上,实则违背规律、急躁冒进,欲速则不达。”

抗击疫情,严肃批评形式主义问题:

有的地方市县局办“各自制作一份或几份表格,要求基层干部填写并迅速上报,这些表格的内容其实相差无几,但没有一个文件、一个部门帮乡镇解决急需的哪怕一个口罩、一瓶消毒水的问题”!

科研创新,反复强调“保障时间”:

“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

方方面面,桩桩件件,总书记关爱干部、狠抓作风,鲜明树立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

这是以上率下的引领。

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领导机关特别是从中央和国家机关改起,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

2019年3月,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正是从这一年起,每年听取基层减负年度工作情况报告,成为中央政治局的重要事项。

中央文件也明确提出,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大排查,“从领导机关首先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做起”。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信号,从党中央一路涌流到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

基层减负,松绑的是形式主义的束缚,拧紧的是实干担当的状态。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韧劲,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坚强的作风保证。

策划:杜尚泽

撰文:杨昕宸

海报:田兴洲

校检:朱利

摄影: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视觉:赖向东、虞东升

(责编:袁勃、赵欣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发布丨增量预计将超35万亿元!“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出炉

中国网7月9日讯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回过头来看,5年前制定的“...

李强出席在巴西中资企业座谈会

当地时间7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里约热内卢出席在巴西中资企业座谈会。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新华社里约热内卢7月8日电(记者蒋励 邵艺博)当地时间7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里约热内卢出席在巴西中资企业座谈会。中国银行、长城...

一见·三对关键词,读懂历史坐标前的凝望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阳泉市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百团大战纪念碑上的鎏金大字,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烽火连绵的岁月。  1940年8月的一个夜晚,一颗颗红色...

习近平: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阳泉市,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在纪念馆大厅,习近平同青少年学生和纪念馆工作人员亲切交流。他对大家说,今天来到这里有特殊意义。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共产党...

民政部公布《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央视网消息:民政部日前公布了《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的第一个部门规章。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202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

经纬线·这一幕幕,诠释中国人的团结奋斗!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榕江抗洪一线风雨同舟,K396次列车生死救援,重庆山火中共渡难关……这守望相助的一幕幕,生动诠释“14亿...

学习时节|青春何为?总书记在寄语中给出答案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7月2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

学习进行时|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

“我们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有长远考虑,统筹全局”

  图为筼筜湖景色。王火炎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重视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

2024
04/24
15:00
浏览量: 743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