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要闻 > 描绘更亮丽的民生画卷——2022新开局看“温暖中国”新风貌

描绘更亮丽的民生画卷——2022新开局看“温暖中国”新风貌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2-02-19 22:06:51 | 点击:1026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希、张千千

  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大江大河的奔腾,也有一枝一叶的生长。

  易地搬迁的脱贫群众,用“农家乐”打开致富路,朝着乡村振兴奋力奔跑;春风行动在全国开展,为农民工求职牵线,为企业用工搭桥;红火中国年邂逅冰雪冬奥会,散发出和谐交融的独特魅力……2022年伊始,一个个民生故事、一张张生活剪影,浓缩了中国发展的万千气象。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中国正蓬勃向前,展现出一派温暖祥和新风貌。

  补短板,托举“稳稳的幸福”

  1月29日,小朋友在湖北省随县柳林镇街头的一个玩具摊前选购玩具。新华社发(伍志尊 摄)

  露台上,满满当当地挂着腊肉腊肠;厨房里,热气腾腾的包子新鲜出笼……虎年春节,湖北随县柳林镇居民周保清的家里,处处洋溢着年味。

  半年前,柳林镇曾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周保清的房屋一度成了危房。“政府给了4万元补助,房子重新做了加固装修。”这个春节,周保清和在外工作的孩子们一起,回到了修葺一新的家,一起过了个团圆年。

  1月29日,在湖北省随县柳林镇主街道上,人们在选购年货。新华社发(伍志尊 摄)

  这个春节,由于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不少人没能返乡过年。留守中,亦有温情。

  除夕一早,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仇怡然准时来到北京冬奥村,开始了新一天的志愿服务。晚上结束工作,仇怡然回到驻地,与同在闭环内的老师、同学写“福”字、发红包,欢度佳节。“第一次没跟父母一起过年,只要大家在一起,也是另一种团聚。”

  今年1月24日,西安全市降为低风险地区,受疫情影响居家近一个月的专车司机王小勇决定留在西安,继续坚守岗位。

  煮饺子、“云团聚”……一个人在西安过年,王小勇的春节简单中有期盼。“火热的城市又回来了,就算不回家过年,心里也充满奔头。”王小勇说。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推进“双减”,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推进厕所革命,让居住更安心;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蹄疾步稳,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切实的举措、切身的体会,深刻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岁末年初,各地各部门聚焦民生薄弱环节,密集出台配套支持政策。长长的“政策清单”里,更多百姓关切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得到了积极回应。

  雪中送炭!寒冬时节,面对煤炭价格涨幅较大的形势,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主动与煤炭主产地协调对接,保证河套地区近25万户农牧民买到超62万吨平价煤,一解百姓的燃“煤”之急。

  在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童ICU病房,医护人员为完成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的4岁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加油鼓劲(1月1日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我国首个获批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进口药物,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时,每针价格近70万元。在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中,以3.3万元每针的价格进入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一针不再难求!2021年12月,“天价救命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进入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每针价格从近70万元降至3.3万元,让不少患者看到了希望。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民生事项改革走向深入,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2022年书写下温暖的开端。

  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试运行的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西藏山南市境内(2021年6月16日摄)。2021年6月25日,全长43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的拉林铁路建成通车,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建成,同时复兴号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前几年往返拉萨和林芝坐客车要大半天,现在动车3个多小时就到,不仅省时间,还更安全。”今年春运,来自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的顿珠头一次坐动车回老家。

  随着全长435公里的拉林铁路开通运营,藏东南地区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复兴号”也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飞驰的列车,见证着百姓生活的“幸福巨变”。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

  1月14日,中交一航局的“一航津安1”号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搭载E16管节准备浮运前往珠江口伶仃洋安装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这几天,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拟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加快做好开工准备;江苏南通,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咽喉”项目——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正全力推进;伶仃洋上,深中通道项目施工如火如荼,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大道”……

  新年伊始,一批重大工程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火遍全网、“一墩难求”;国货品牌持续创新,国潮爆款不断涌现;餐饮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加快,节俭、安全成为消费主流……春节假日期间,国内消费市场人气旺、亮点多,折射百姓有滋有味的温暖生活。

  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新型消费发展,促进城市消费升级,补齐乡村消费短板……连日来,各部门各地区推出的新举措、开展的新布局中,促进城乡消费新举措引人关注。

  2月16日,返岗务工人员在重庆西站乘车。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人勤春早。多部门部署实施的春风行动正在全国开展,各地集中为返乡返岗农民工、因疫情滞留的务工人员和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以及各类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已举办各类招聘活动近1万场,提供岗位近600万个。

  2月12日,列车乘务员在重庆开往上海的G1334次列车上,向春运返程务工人员发放招聘信息。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扩投资、促消费、稳就业,稳住经济基本盘,有力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让亿万人民在与时代同进步、与国家共发展中,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冬日的黄河水流清冽缓慢,大天鹅在水面上翩翩起舞。人们纷纷举起手机,拍下大天鹅优美的舞姿。

  “甘肃迎来的越冬大天鹅越来越多,反映出西部生态环境在向好的方向转变。”近年带领团队开展甘肃越冬大天鹅栖息地监测研究工作的兰州大学教授张立勋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深邃的思考,精辟的论断,正化为广袤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这是2月15日拍摄的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的重钢崖线山城步道附近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在重庆、合肥等地,借助老旧小区改造、工业遗存再利用,昔日落寞的“工业锈带”变身为宜居的“生活秀带”,居民不仅改善了生活,更留住了记忆。

  2月15日,游客在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的重钢崖线山城步道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开年以来,相关部门发文推动建立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印发《“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家园更美,河流更清,山川秀丽,大海壮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中华大地全面铺展。

  开新局,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冬日的云南省孟连县帕亮村,温暖如春。明媚阳光下,一串串红彤彤的咖啡果格外好看。

  如今单靠卖咖啡鲜果,帕亮村村民户均每年能增收5万元,村里道路、厕所等环境也是大变样。春节期间,致富带头人董燕梅仍在琢磨着怎样把村里的咖啡产业做得更大。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阔步前行。帕亮村的故事是各地坚持高质量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的缩影。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当年6月1日起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相关部门连续出台有关粮食安全、种业发展、农业现代化等改革措施……一系列顶层设计落地,有望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美好愿景。

  虎年开工首日,浙江召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部署新一年“任务单”。浙江提出,要探索一批共富机制性制度性创新模式,聚焦缩小“三大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一方面,我们必须明确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推进共同富裕。”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说。

  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为全体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同时靠制度搭建公平公正的干事创业平台,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促进共同富裕,还要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

  2月15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元宵节夜场活动上,佩戴虎头面具的小朋友领取现场书写的“福”字。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博物馆里过大年”渐成新年俗,主旋律影片激发浓浓爱国情;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复兴力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饱满充盈。

  2月5日,游客在河南郑州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回首过去,摆脱贫困、千年小康的梦想已经实现;展望未来,人们期待在新征程上描绘更亮丽的民生画卷,温暖千家万户。(参与采写:杨静、张文静)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 】 



【作者:记者 王希、张千千 张浩然】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学习进行时|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

“我们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有长远考虑,统筹全局”

  图为筼筜湖景色。王火炎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重视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阿东各位委员,各位代表,青年朋友们: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习近平总...

从这些故事细节感悟总书记的青春观

 青春,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形容词,更是一个起而行之的动词。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关爱青年、礼赞青春,启迪青年、激扬青春。  青春如何不负?青年如何选择?青春怎样多彩?让...

总书记和青年朋友在一起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青年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  从黄土地的青春岁月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青年、关怀青年、倾听青...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7月1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

专家公益助力 护航高考志愿填报

记者:张天林 张雯 六月盛夏,银川城绿意盎然。宁夏英才学校与银川智泉学校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像极了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高考学子们带着蓬勃朝气,彰显着生命的活力美好的希冀。随着高考分数线公布,志愿填报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6月30日,北京至阿塞拜疆巴库的跨里海中欧班列停靠在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北京国际陆港等待发车(无人机照片)。  当日,首趟北京至阿塞拜疆巴库的跨里海中欧班列在北京市房山区发出。班列采用“铁—海—铁”多式联运模式,跨越8...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间有关...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设立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是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推动重大任务落实的重要制度安排。制定...

2022
02/19
22:06
记者 王希、张千千 张浩然
浏览量: 102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