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要闻 > 美好生活体验官:红色文旅融合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美好生活体验官:红色文旅融合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10-02 07:51:23 | 点击:4384

“这趟旅行的目的,是带孩子更深层次地体会和感悟红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今天我们参观了陕甘边照金革命纪念馆,逛了薛家寨,晚上在照金红色文化创意街区里品尝特色美食、欣赏非遗演出,临走前还买了一套当地产的艾绒被,不仅能在周末放松身心,还是一场很有意义的红色之旅。”刚刚过去的周末假期,来自西安的张先生专程带家人来到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开启了一场红色文化的省内周边游。

“日照锦衣,遍地似金。”照金,位于铜川市西北部,自古乃要塞之地。20世纪30年代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照金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孕育出彰显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照金精神”。

硝烟散尽,昔日的革命根据地如今成为重温红色记忆的鲜活讲堂。

“陈家坡不一般,明灯广场在眼前……”在陈家坡会议旧址前的大树下,年近七旬的杜天祥正在给游客讲革命故事,时而打着快板,时而陕北民谣,动情处手舞足蹈,让组团研学的学员们陶醉其中,仿佛又回到了1933年陈家坡那段光辉的革命岁月。

杜天祥是陈家坡会议旧址的专职管理员,同时还是这里的义务讲解员。在每次结束义务讲解时,他总忘不了把家乡照金及陈家坡新村的新变化宣传一番。

“这片红色的热土,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偏僻落后的小镇已发展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小镇,乡亲们真正过上了好日子。”杜天祥告诉《美好生活体验官》,今天,照金精神仍然闪耀着灿烂的时代光芒,必须要继续弘扬,让照金精神永放光芒,代代相传。

走进照金街区,矗立在山上的“照金”二字与火形的标识,见证着这座小镇的历史变迁。从革命之红到发展之红,照金走出一条革命老区全面振兴的发展新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朱锦,一位土生土长的照金姑娘,大学毕业后,恰逢照金启动红色旅游名镇开发建设,看好家乡未来的发展前景,她决定回乡工作。

“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先去了新疆工作,2012年年底,得知照金在开发建设,有一个工作机会,2013年回家探亲时,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且听到长辈们口口相传的照金未来规划,我就毅然决然的回来了。”朱锦告诉记者,照金国际滑雪场作为西北地区冰雪旅游目的地之一,这里还组织举办了全国奥林匹克射箭锦标赛、全省高山滑雪锦标赛等精品赛事30多场次,已接待冰雪旅游120万人次。

近年来,通过就业工资、土地流转、股权分工等多重收入,照金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5000多元增加到2022年的近2万元,村民收入翻了近4倍。如今,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已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土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切期盼正逐渐变为现实。

照金镇海拔1000多米,是高山艾草生长的一片沃土。随着生活水平和品质的大幅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养生,而且艾草种植投资小,耐干旱,后续管理简单,具有一次播种可连续两至三年收获的种植优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年纪大了之后更注重身体保养了,前两年听朋友说照金的艾草很好,所以一直在网上买照金高山艾条和照金高山艾足浴包。不仅物美价廉,最近还有一些创新产品,效果还不错。”来自重庆的罗先生正准备购买一批照金高山艾条。

据介绍,照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社区扶贫工厂推陈出新,与艾草加工企业合作,把艾草制作成照金高山艾条、艾绒被、照金高山艾足浴包、石墨烯艾绒护腰等多种产品。不仅增加了艾草的附加值,还为村里提供了工作岗位,带动两村200余户种植艾草达7000余亩,人均年收入2万元,使艾草成为群众“致富草”。

正在田间务工的代子村村民葛先生告诉记者,自从艾草种植基地建成后,自己在这打工,日子也越过越有信心。目前代子村的艾草种植一年可以收割两到三次,每亩艾草的纯收益可达1000元左右,一年就可以为村集体收入带来接近12万元的净收入,流转的120亩土地带动29户群众年增收4.8万元,每茬带动务工群众30余人。

代子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葛军海说:“下一步,我们代子村将进一步扩大艾草种植规模,同时全面提升艾草种植品质,继续和社区工厂进行深加工合作,提高艾草的附加值,推进村集体和农户艾草种植工作,多元化发展艾草产业,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促进代子村乡村振兴发展。”

(责编:王连香、吕骞)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见·三对关键词,读懂历史坐标前的凝望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阳泉市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百团大战纪念碑上的鎏金大字,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烽火连绵的岁月。  1940年8月的一个夜晚,一颗颗红色...

习近平: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阳泉市,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在纪念馆大厅,习近平同青少年学生和纪念馆工作人员亲切交流。他对大家说,今天来到这里有特殊意义。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共产党...

民政部公布《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央视网消息:民政部日前公布了《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的第一个部门规章。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202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

经纬线·这一幕幕,诠释中国人的团结奋斗!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榕江抗洪一线风雨同舟,K396次列车生死救援,重庆山火中共渡难关……这守望相助的一幕幕,生动诠释“14亿...

学习时节|青春何为?总书记在寄语中给出答案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7月2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

学习进行时|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

“我们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有长远考虑,统筹全局”

  图为筼筜湖景色。王火炎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重视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阿东各位委员,各位代表,青年朋友们: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习近平总...

从这些故事细节感悟总书记的青春观

 青春,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形容词,更是一个起而行之的动词。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关爱青年、礼赞青春,启迪青年、激扬青春。  青春如何不负?青年如何选择?青春怎样多彩?让...

2023
10/02
07:51
浏览量: 438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