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要闻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日前公布,福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 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日前公布,福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 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9-18 16:08:55 | 点击:4358

每日新闻网讯:站在福建省平潭岛,隔海眺望,宝岛台湾就在相距68海里处。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福建,是大部分台湾同胞祖籍地所在。闽台两地血脉同源、文化同根,渊源关系独特,仅同名同宗村就有280对,见证着两岸先民的根相同、心相连。

  海峡难隔鸿雁,岁月不改人心。

  “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两岸走近、同胞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没有什么力量能把我们割裂开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台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其中,特别强调“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

  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福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

  “《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关心关怀,必将为新形势下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更强动力。”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说。

  美好蓝图鼓舞人心,决策部署催人奋进。

  新时代的闽台融合发展,站在新起点、担当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一幅两岸同胞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通促融:努力建设“往来最便捷、合作最紧密”的第一家园

  7月4日9时30分许,厦门五通客运码头。

  “幸福来得太突然,能见证这样的历史时刻,我真是太幸运了!”乘坐从金门出发的“金瑞龙”号客轮,航行约30分钟,来自金门的旅客蔡弼凯就顺利抵达厦门,他成为厦金航线运营23年以来的第2000万名旅客。

  宽敞明亮的五通客运码头大厅中,“两岸一家亲,同心共圆梦”的大字格外醒目。电子显示屏上的“五通客运码头出港信息”显示,航班间隔一个半小时一趟。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诉不尽岛内同胞的思乡之情。如今,台湾海峡早已被越织越密的两岸航线贯通。

  能动先动,能通先通。目前,福建已累计开通“小三通”定期航线、海上客滚航线、空中航线17条,福建港口对台货运直航航线45条,率先实现与台湾北、中、南部港口客货运直航全覆盖。

  展望未来,“进一步优化、加密福建沿海与台湾本岛及金门、马祖客货运航线”被写入《意见》,台胞往来通道有望更加畅通。

  “爸爸,你看,水龙头哗啦啦的,我在金门也喝到家乡水了!”5年前的喜悦,让嫁去金门的福建姑娘洪双飞仍记忆犹新,她当时打通视频电话,向泉州晋江围头村的娘家报喜。

  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一渠清澈的闽水,通过27.932公里的管道源源不断流向金门。“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生动诠释了“亲望亲好”的骨肉亲情。

  “向金门供水工程启动以来,累计供水近3000万吨,现在保持每天2万多吨的供水,有效保障了金门民众生活和生产用水。”福建晋金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佳兴介绍。

  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的“小四通”,是金马民众的热切愿望。

  目前,已完成马祖管道供水福州陆上侧工程,累计向100艘次台湾船只生活补水310吨;向金马通电项目、通气项目持续推进中;向金马通桥项目已形成规划和工程技术方案。

  位于湄洲湾北岸中部的罗屿港水深港阔、风平浪静。

  “罗屿港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40万吨级港口,自2020年起成为台湾在大陆最大的铁矿石储备中转港口。目前,罗屿作业区已开通直航台湾台中港、台湾高雄港两条货运航线,基本实现‘朝发夕至’。”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冬坤说。

  如今在福建,石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从“填屏补芯”布局阶段升级为“增芯强屏”攻坚阶段,机械装备业朝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年产值超10亿元……不仅是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全业态覆盖也使闽台金融合作跃上新台阶。数据显示,福建共有台资背景金融机构(组织)26家,上市台企8家。

  当前,闽台经贸合作态势总体向好。2022年闽台贸易额达1036.7亿元。截至2022年底,福建累计引进台资项目超2.3万个,实有台资企业1.1万户,实际利用台资超过320亿美元。

  “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也在《意见》中得到体现。《意见》从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深化产业合作、促进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在闽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作出规划。

  “我之前在台湾拿到了‘室内配线技术士证’丙级,在大陆这边,就可以直接被采认为‘电工三级’,工作起来很便利。现在,我的太太和一双儿女也来到了平潭。”来自台东县的80后王魁峰告诉记者。

  在福建,行业标准共通正不断深化:99项两岸共通标准编制发布,45项专业技术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直接采认,5700多名台胞取得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2022年9月,全国首个台胞职业资格服务一体化平台——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在平潭成立,率先构建覆盖台湾职业资格、企业资质、商品检验的全链条采认体系。

  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福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扎实步伐。

  “我们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让两岸交流更深、更实,让一家人的心更近、情更浓、利更多。我们将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分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历史机遇。”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表示。

  以惠促融:努力建设“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的第一家园

  “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制度”,写入了《意见》的“总体要求”之中。

  以惠促融,亲望亲好。

  “我们春节前就拿到了钥匙。房子是三室一厅,只要简单布置就能拎包入住。”福州市晋安区台湾社区的台胞公租房里,台胞李浩杰带记者参观,只见全新的抽油烟机、空调、热水器等一应俱全。

  2021年7月,福州市出台《关于在榕就业创业台胞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将就业创业台胞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一次性向台胞提供保障性住房1050套。目前,已先后有241户363名台胞在这里安居。

  “这里优惠政策多、福利多,家里有小孩的还能就近入学。”入住台胞公租房的台青陈燕亭和张雅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室一厅的住房租金1105.6元,加上物业等杂费,一个月住房开销不到1500元。

  先行推进落实国务院台办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出台“66条”“42条”“28条”等政策举措,率先公布225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近年来,福建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努力建设“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的第一家园。

  “大陆的惠台政策,让我的创业路事半功倍。10年间,我的生态园从最初的11亩发展到现在的110亩,品种从只有3种发展到130多种。”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里,80后台青蔡志阳由衷点赞。

  创业之初遇到资金困难,是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送政策上门”解了燃眉之急。“从购买滴灌设施、搭建温室大棚到引进新品种,都有项目补贴;贷款不仅不用抵押,还能享受贴息优惠……我在这里得到了真金白银的支持。”蔡志阳说。现在,他常帮当地农民解决技术和销路问题。

  一组数据可以见证:福建的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中,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800多个,60多个台企技改项目同等享受技改专项基金支持,18款台企农机产品列入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累计补贴超1亿元。

  在福建,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间,都活跃着台胞拼搏奋斗的身影。

  走进宗仁科技(平潭)股份有限公司,墙上10多项荣誉和100多项知识产权证书引人注目。

  “平潭有很多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我2015年成立公司,‘拎包入住’,不但免租金、水电费,享受15%企业所得税减免,还有创业津贴、薪资补助、研发项目补助等。公司成立4个月就实现盈利。”公司负责人陈孟邦说。

  福建省的325个村庄里,活跃着106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34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

  参与规划设计台北淡水“渔人码头”景观工程的建筑师吴正隆,原来只想做一两个项目就回台湾,“没想到一待就是9年”;台湾青年设计师张欣颐和伙伴们已到过福建100多个乡村,服务超过20个村,喜欢上了“福建新村民”这个身份……

  在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阳光学院,有近20名来自台湾的教师。

  “我6年前刚来时,学校只有3名台湾教师。”阳光学院校长顾问、教师发展学院名誉院长马彦彬,是福州引进台湾教师的见证者,“资金补助、荣誉授予,还对台湾教师的子女教育和住房进行支持,让我们充满幸福感”。

  目前,福建加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引进一批台湾教师在高校任教。

  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让广大台湾乡亲在福建有更多获得感——

  凭台湾居民居住证,台湾同胞可以同等享受购房、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同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台胞子女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就近就便入学;

  在各设区市里,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台胞台企服务专窗,设立一批“台胞医保服务中心”,破解台胞台企办理手续难题;

  不断完善法治环境,推动建立涉台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开辟“12348”涉台港澳法律服务专线及涉台专窗;

  …………

  “在福建,不仅事业有奔头,生活也没有后顾之忧,还有台胞获得青年五四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马彦彬说,自己从当年的“闯一闯”,到后来的“留下来”,再到如今的“融进去”,获得感满满。

  以情促融:努力建设“交流最活跃、情感最融洽”的第一家园

  跨海来相会,共叙两岸情。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体现了对两岸民间交流的高度重视,饱含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爱与殷切期望。”6月17日,在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北京大学博士生、台湾青年林彦辰深受感动。

  互诉亲情、共话桑麻,讲述血浓于水的生动故事,展望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的海峡论坛已经举办了15届,是目前两岸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泛的民间交流活动,在两岸同胞之间架起了“连心桥”、铺就了“惠民路”。

  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福建推动亲情乡情交流活动持续开展,密不可分的闽台情缘随着交流融合绵延不绝。

  一份份族谱,生动记录了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连。

  2月27日中午,随着厦金航线“迅安”号渡轮缓缓靠岸,来自台湾本岛和金门的宗亲参访团来到厦门,开启寻根谒祖之旅。

  “金门萧氏正在修撰族谱,族谱见证了我们萧氏祖祖辈辈的根在这里。我希望通过这次来访,让其中的宗亲关系更加明晰。”台湾宗亲萧伟泉随身携带族谱前来。

  15年前,第一次来厦门见到宗亲的那一刻,让孙锦聪刻骨铭心:“我们一见面就眼泪直流,这真的是两岸间血浓于水的深情。希望借助宗亲交流的平台,推动两岸民间更多的互动往来,让两岸亲情更亲。”

  距离金门岛只有5.2海里的晋江市围头村,被誉为“海峡第一村”。

  这个村子结成了148对两岸婚姻,成了“两岸通婚第一村”。海峡两岸七夕返亲节、环村徒步节……围头村经常举办两岸交流活动,邻里乡亲、海峡姻亲、金门同胞等欢聚一堂,让“两岸一家亲”亲上加亲。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

  30多年前,200多名台湾妈祖信众冲破重重阻隔,从台湾宜兰县直航湄洲岛,来到“妈祖故里”湄洲岛进香,成就了1949年以来两岸第一次大规模民间直航。

  “妈祖一定会保佑我们两岸和平,人民生活幸福。”30多年来,宜兰县南方澳渔民陈正发一直随身携带着装有妈祖祖庙香灰的香囊。

  “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的典型代表。现在,每年来湄洲岛谒祖进香的台胞逾30万人次。

  两岸青年交往交流交心,为闽台融合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注入了青春活力。

  龙岩市连城县有多家台资棒球运动产品生产企业,不但助力当地形成完整的棒球运动产业链,还带动了青少年棒球体育事业发展。现在,连城县3所中小学与台湾彰化县的3所学校结成“姊妹校”,两岸青少年在棒球运动中交流交心。

  集美两岸研学交流中心、集美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集美两岸文旅融合中心、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汇聚诸多平台的厦门市集美区两岸融合发展中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台湾青年前来追梦筑梦圆梦。

  “在集美区扶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下,我跟朋友创办了青青之约文化有限公司。我们以村风、村史、村食、村歌为主题,拍了MV、纪录片等,用新媒体手段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来自花莲县的姑娘赖淑珍,已在厦门生活了6年,带动许多两岸青年加入团队。

  “集美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自2021年成立至今,已吸引20个台湾青年团队落地,围绕就业、创业、生活等需求举办了60多场两岸青少年的活动,覆盖5000多人次。”集美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左星星介绍。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

  海峡青年节已成功举办11届,吸引了3万多名两岸青年参与,其中台湾青年近2万名,涵盖了百所台湾院校、百个台湾高校社团、百个台湾青年团体,为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搭建起平台;

  福建推动82家台湾青年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基地朝着“空间+服务+资源+集成”的方向发展,累计获批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12家,累计吸引台胞来闽实习、就业创业超过4万人;

  …………

  ***  ***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

  两岸融合发展,既是大义,更具大利,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蓝图已经绘就,梦想扬帆起航。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是造福两岸同胞的康庄大道,需要凝聚两岸同胞力量共同推进。只要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促进祖国统一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本报记者廖文根、张烁、江琳、程龙)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8日 01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见·三对关键词,读懂历史坐标前的凝望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阳泉市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百团大战纪念碑上的鎏金大字,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烽火连绵的岁月。  1940年8月的一个夜晚,一颗颗红色...

习近平: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阳泉市,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在纪念馆大厅,习近平同青少年学生和纪念馆工作人员亲切交流。他对大家说,今天来到这里有特殊意义。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共产党...

民政部公布《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央视网消息:民政部日前公布了《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的第一个部门规章。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202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

经纬线·这一幕幕,诠释中国人的团结奋斗!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榕江抗洪一线风雨同舟,K396次列车生死救援,重庆山火中共渡难关……这守望相助的一幕幕,生动诠释“14亿...

学习时节|青春何为?总书记在寄语中给出答案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7月2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

学习进行时|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

“我们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有长远考虑,统筹全局”

  图为筼筜湖景色。王火炎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重视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阿东各位委员,各位代表,青年朋友们: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习近平总...

从这些故事细节感悟总书记的青春观

 青春,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形容词,更是一个起而行之的动词。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关爱青年、礼赞青春,启迪青年、激扬青春。  青春如何不负?青年如何选择?青春怎样多彩?让...

2023
09/18
16:08
浏览量: 435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