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要闻 > 强观察|人工智能赛道“发令枪”已响,各地有哪些政策“助跑”?

强观察|人工智能赛道“发令枪”已响,各地有哪些政策“助跑”?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6-16 11:50:36 | 点击:1883

今年以来,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带动下,人工智能产业备受关注。近期,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纷纷出台政策举措,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围绕各地经济特点制定政策

“人工智能发展涉及我们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提升,它能够推动产业升级,改善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沈阳告诉人民网“强观察”栏目,各地已经关注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价值,出台政策举措将进一步统筹人工智能发展的要素资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

6月9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印发的《加快场景创新构建全省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下一代人工智能领域优先探索深度学习、脑机接口、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等场景;北京市近期先后公布了《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和《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海市在《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等引导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

“各地的政策侧重点各不相同,例如北京侧重于人工智能核心软硬件的提升,上海注重激活民营资本投资人工智能,深圳则重视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各地错位发展态势明显,且都围绕当地的经济特点展开。”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说。

根据核心要素资源“错开发展”

一个地方想发展好人工智能,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资源?

“从技术角度看,发展人工智能最核心的三个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沈阳分析,在数据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数据建设,我国许多城市的数据资源已经积累得很丰富;在算力方面,通过“东数西算”工程的建设,我国东西部许多城市都已具备一定的能力,但如果从能源角度分析,一些电价更低的地方,则更具优势;在算法方面,走开源系统自主创新路线,需要一定的人才支撑。各地发展人工智能,可以从这些角度分析自身技术优势,结合财政、产业、人才等实际状况,为人工智能企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我国许多城市正在根据自身优势,打造适合自身的人工智能发展道路。

近日,成都市公布了《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从“促进人工智能算法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能级提升”“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等角度出发,以直接资金补助的方式激励人工智能发展。其中,在支持算法突破升级方面金额最多,对取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项目成果或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在蓉落地转化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人工智能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更是下一步推动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征求意见稿》将与此前发布的政策形成协同,共同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云上贵州”的称号,彰显贵州省数据资源的优势。下一步,贵州将在算力方面进一步发展。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李刚在2023数博会“AI新范式与智能计算高峰论坛”上表示,贵州正在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贵州将以此为依托,将人工智能发展作为未来的重要抓手,加快提升算力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实现高质量配置、高效益供给,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综合建设探索新经验。

促进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的迅速布局,让大家感到未来将至。那么,哪些领域将会率先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过程当中实施人工智能改造,是大有可为的。”沈阳说。

山东省发布的《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旨在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应用先导区,不断放大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效应。立足于山东省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丰富的实际,探索出一条具有山东省特色的示范经验,在全国形成独特优势和行业主导地位。

受访专家均表示,广受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也是热门的发展方向之一,它今后能够与媒体、汽车、教育等多个领域进行融合。但与此同时,要注意防范生成内容所带来的风险,例如诈骗、版权纠纷等等。

(责编:方经纶、贺迎春)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民政部公布《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央视网消息:民政部日前公布了《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的第一个部门规章。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202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

经纬线·这一幕幕,诠释中国人的团结奋斗!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榕江抗洪一线风雨同舟,K396次列车生死救援,重庆山火中共渡难关……这守望相助的一幕幕,生动诠释“14亿...

学习时节|青春何为?总书记在寄语中给出答案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7月2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

学习进行时|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

“我们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有长远考虑,统筹全局”

  图为筼筜湖景色。王火炎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重视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阿东各位委员,各位代表,青年朋友们: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习近平总...

从这些故事细节感悟总书记的青春观

 青春,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形容词,更是一个起而行之的动词。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关爱青年、礼赞青春,启迪青年、激扬青春。  青春如何不负?青年如何选择?青春怎样多彩?让...

总书记和青年朋友在一起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青年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  从黄土地的青春岁月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青年、关怀青年、倾听青...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7月1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

2023
06/16
11:50
浏览量: 188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