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要闻 > 延续中国外交33年传统,秦刚新年访非有何看点?

延续中国外交33年传统,秦刚新年访非有何看点?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时间:2023-01-10 16:07:38 | 点击:7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谢雁冰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谢雁冰)中国官方9日宣布,外交部长秦刚于1月9日至16日应邀访问埃塞俄比亚、加蓬、安哥拉、贝宁、埃及和非盟总部、阿盟总部。新年首访非洲是中国外交连续坚持33年的传统,此访也是秦刚担任中国外长后首次出访,备受外界关注。

33年来,中非关系内涵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中非友谊跨越时光,历久弥坚。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此访主要有三大看点,将全面深化中非各领域合作,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看点一:访问汇集多重特殊时间节点

此访是中共二十大之后,中国外长首次出访非洲,也是秦刚作为中国新任外长第一次外访。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院长李洪峰认为,这是中方精心设计的特殊友好安排,新任外长延续这一传统,体现了中方对中非传统友谊以及中非关系发展的高度重视。

她表示,连续33年每年首访非洲绝非巧合,中国用实际行动对外阐明巩固和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不变的优先方向。

2023年也是中非关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十周年,在其指引下,中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提质升级。李洪峰表示,相信此访会进一步落实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在真实亲诚理念的指引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等推动下,新的一年中非关系发展前景可期。

看点二:为何选择到访这些国家

在非洲版图上,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加蓬是中部非洲国家,安哥拉位于西南部,贝宁是西非国家,埃及是北非阿拉伯国家。外界认为,中国外长此访选择这些国家具有特殊考量。

中国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传华认为,这五个非洲国家都是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具有代表性,在地域上涵盖东南西北中,在语种上包括阿拉伯语、英语、法语、葡语国家,做到了兼顾,体现出中非关系发展的全面性、总体性、均衡性。此外,既有大国也有小国,反映出中国一贯坚持的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原则。

受访专家还特别提到,当下埃塞俄比亚正经历“由乱到治”,历经两年多的战乱,去年11月埃塞俄比亚政府和“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达成停火协议。中方在去年年初提出的“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对助力地区局势转圜发挥了重要作用。“此访或将进一步促进埃塞俄比亚和平稳定,对地区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执行所长黎文涛认为。

秦刚此次非洲之行还将到访两个区域性国际组织,非盟和阿盟,其总部分别在埃塞俄比亚和埃及。黎文涛表示,这表明中方对区域整体力量的重视,体现出中方支持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提升国际话语权。

看点三:中非合作如何谱写新篇

中方介绍,访非期间,秦刚外长将分别同往访5国领导人和外长、非盟委员会主席举行会见、会谈。吴传华认为,高层互动有利于增强中非政治互信,有助于保持中非合作战略层面的稳定,定将为中非各领域友好合作保驾护航。

中方还表示,此访将与非方一道推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果。据知,2022年是落实论坛成果和“九项工程”举措的开局之年。一年来,中非合作在多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去年年底,中方曾用“全方位提升”总结一年来的中非合作。

在受访专家看来,此访如何具体推动中非合作谱写新篇值得期待。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3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如今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不断攀升,疫后复苏是非洲国家眼下的迫切需求,在粮食、能源、融资等方面的经贸合作料将成为中非合作的重点。

同时中国对非基础设施合作持续巩固传统优势,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企业为非洲新增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向非洲27国提供1.89亿剂新冠疫苗,以行动不断刷新联合抗疫新纪录;中方率先支持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受到非方欢迎……

“医疗卫生合作、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同样值得关注,我相信在此访中都会进一步提及。”黎文涛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美西方国家频频抹黑中非合作,挑拨中非关系。受访专家认为,相信此次中方将会再次亮明立场,真诚友好、平等相待是中非合作的关键词,中国对非合作从不喊口号,更不开“空头支票”。谁是真正为非洲好,非洲国家和人民最有发言权。

“新年伊始,中非合作已经有了良好开端。中非合作兴,则南南合作兴。中非合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将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吴传华说。(完)

编辑:唐玲

【作者:谢雁冰】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经纬线·这一幕幕,诠释中国人的团结奋斗!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榕江抗洪一线风雨同舟,K396次列车生死救援,重庆山火中共渡难关……这守望相助的一幕幕,生动诠释“14亿...

学习时节|青春何为?总书记在寄语中给出答案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7月2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

学习进行时|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

“我们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有长远考虑,统筹全局”

  图为筼筜湖景色。王火炎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重视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阿东各位委员,各位代表,青年朋友们: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习近平总...

从这些故事细节感悟总书记的青春观

 青春,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形容词,更是一个起而行之的动词。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热切的目光投向青年。关爱青年、礼赞青春,启迪青年、激扬青春。  青春如何不负?青年如何选择?青春怎样多彩?让...

总书记和青年朋友在一起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青年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  从黄土地的青春岁月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青年、关怀青年、倾听青...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7月1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

专家公益助力 护航高考志愿填报

记者:张天林 张雯 六月盛夏,银川城绿意盎然。宁夏英才学校与银川智泉学校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像极了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高考学子们带着蓬勃朝气,彰显着生命的活力美好的希冀。随着高考分数线公布,志愿填报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6月30日,北京至阿塞拜疆巴库的跨里海中欧班列停靠在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北京国际陆港等待发车(无人机照片)。  当日,首趟北京至阿塞拜疆巴库的跨里海中欧班列在北京市房山区发出。班列采用“铁—海—铁”多式联运模式,跨越8...

2023
01/10
16:07
谢雁冰
浏览量: 75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