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铜仁龙舟 承载传统展新姿

铜仁龙舟 承载传统展新姿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5-27 10:29:52 | 点击:3164

临近端午,在锦江、乌江、松江江面上,一条条龙舟蓄势待发,随着舵手一声令下,鼓声震天,龙舟如离弦之箭,破浪而出……

每年,铜仁市碧江、思南、沿河、松桃等地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龙舟赛事。在当地,端午节划龙舟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民俗文化的盛会。围绕制龙赛龙,龙舟文化已成为群众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文体旅融合发展下,铜仁龙舟更是以火热的姿态,“划”向未来。

5月17日,碧江区铜兴街道柑子冲村龙舟队在紧张训练。 代旭东摄

5月17日,碧江区铜兴街道柑子冲村龙舟队在紧张训练。 代旭东摄

传承——

“龙舟制作过程,要数龙头和龙尾最为讲究。”碧江区锦江街道新庄村的村民张绍堂正忙碌着,只见他双手熟练地在一块柳木上划动,木屑随着每一个精准的刀锋飞扬。

张绍堂是当地知名的龙舟制作工匠,祖辈们都是制作龙舟的能手。“碧江区的龙舟往往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打造。”张绍堂介绍。制作龙舟的龙头首选水曲柳,因其木质光滑、耐腐、耐水,且具有良好的装饰性能。完成一件龙头作品需要一周左右,每一刀、每一锤都考验着工匠的功力。龙头的神态,或凶猛或慈祥,都需要通过精细的雕刻技艺来表现。

近日,碧江区和平乡陈家寨村村民在制作龙舟龙头,为端午节龙舟赛做准备。 申逸恺摄

近日,碧江区和平乡陈家寨村村民在制作龙舟龙头,为端午节龙舟赛做准备。 申逸恺摄

碧江区的龙舟文化在几百年的演化中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2009年,碧江区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2011年,碧江赛龙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23年碧江区已连续举办13次全国性龙舟大赛。

“碧江区的龙舟制作工艺,祖祖辈辈相传,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碧江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汪育学介绍,2012年,铜仁籍的陈元华、陈增能、刘雨宝、胡通云、张绍堂5位匠人被列入碧江区县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发展——

5月16日,碧江区锦江河畔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碧江区铜兴街道女子龙舟队和柑子冲村龙舟队的队员们齐聚一堂,在鞭炮声和锣鼓声中,举行龙舟集中“下水”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我们队伍里既有快60岁的‘老把式’,也有20来岁的年轻人,有的是专门为了龙舟赛赶回家,我们非常期待今年的比赛。”“下水”现场,柑子冲村龙舟队队长余文忠激动地说,“只要我还有力气,我就会一直划下去,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023年6月21日,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现场。申逸恺摄

2023年6月21日,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现场。申逸恺摄

在铜仁,龙舟文化也不仅限于体育赛事,更融入了当地群众的日常活动。每当端午之际,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龙舟队,进行划龙舟比赛。这已然成为当地群众端午节期间最为喜爱和积极参与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我们的龙舟队里有苗族、侗族、土家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成员,我们都因共同的爱好——龙舟,聚到了一起。”碧江区坝黄镇居民杨华说,这里不论男女都会游泳,从小就在水边长大,划船捕鱼。“在铜仁,划龙舟不仅是竞技运动,更是一种民族联欢活动。它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力量,展现了多民族聚居下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

时至今日,铜仁龙舟已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在这方土地多样性和深度交融的集中体现。

保护——

举办龙舟赛,绕不开的是水。铜仁傍水而生,因水而兴,水的灵气早已融入铜仁的血脉。近年来,铜仁市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

2017年《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实施,标志着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河综合治理的开始,这也确保了碧江的龙舟竞渡活动能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

2023年6月21日,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现场。申逸恺摄

2023年6月21日,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现场。申逸恺摄

“我们通过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铜仁市中心城区和县城生活污水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率。”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慧介绍,截至今年5月初,全市已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122座,设计日处理规模38.57万吨。

同时,铜仁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面向全市明确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3782名;持续推进水资源保护,划定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296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据悉,今年的中国传统龙舟大赛(贵州·铜仁·碧江)将以“大地流彩·龙腾锦江”为主题,于5月25日至6月10日在碧江举办,预计将有2000余人参与男、女传统龙舟500米直道赛竞赛项目。本届赛事期间还将举办“请龙仪式”、游江活动、龙舟热身赛、农民艺术周活动、农特产品展销会、房产家居装修展销会、汽车展销会等7项系列活动,全面提升群众参与度和赛事影响力。

2023年6月21日,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现场。李铭亨摄

2023年6月21日,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现场。李铭亨摄

“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开发铜仁龙舟相关体育竞技市场,写好‘运动+产业’‘运动+文化’‘运动+旅游’文章,不断推动‘文旅+体育’深度融合。”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龚凤军表示。(申逸恺)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习言道|涉及老百姓的事,习近平一再强调八个字

  中新网10月20日电 题:涉及老百姓的事,习近平一再强调八个字  今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在“十五五”谋篇布局...

领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

转存!十四五时期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

①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②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③4项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④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一组数字,回望“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发展成就。&nbs...

“十四五”亮点丨年收入约18万亿元!乡村产业绘新貌

宁夏的盐池滩羊、黑龙江的有机富硒大米……10月19日落幕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展现出我国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万家,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

海南启动海上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应急管理”公众号消息,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10月19日发布通知,根据气象预报,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于昨天(18日)傍晚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沿海登陆(18米/秒),19日08时其中心...

边生活、边创业、边致富!千年水乡焕发蓬勃生机 古老智慧释放发展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秋韵悠悠、层林尽染,正是出游好时节。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有4个乡村入选,浙江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桑基鱼塘系统”,建立...

应对禽流感风险 荷兰发布全国“封闭养鸡令”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荷兰农业部16日发布全国性指令,要求家禽养殖场立即对禽类实施室内封闭养殖,并禁止举办鸟类展览。此前该国北部一家养鸡场暴发禽流感疫情。  据路透社报道,荷兰北部德伦特省稍早前发生禽流感疫情。这是该...

棉花白、油茶红、玉米黄……广袤田野收获忙绘就一派好“丰”光

央视网消息:金秋十月,甘肃省敦煌市的十余万亩棉花田陆续进入采收期,而这里的棉花许多都产自曾经的盐碱地。近年来,敦煌持续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今,棉花长势变好了、产量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也跟着涨起来了。在...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侦察机非法侵闯我黄岩岛领空发表谈话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表示,10月16日,菲方2架侦察机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空,中国海警依法依规跟踪监视、管控驱离。近期,菲以各种捕风捉影的借口,派出飞机频繁非法抵近黄岩岛附近海...

“钱等粮、仓等粮”充分激发秋粮购销活力 科技为全链条损耗“做减法”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我国夏粮收购顺利收官,秋粮收购正陆续展开。一起了解一下。今年我国夏粮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主产...

2024
05/27
10:29
浏览量: 316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