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一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一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7-26 13:46:55 | 点击:5261

“我做创业、做公益能走到今天,要特别感谢母校全程化的培养与扶持。”曾获2021年“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的山东工商学院校友龚钰犇这样吐露心声。

  在育人实践中,山东工商学院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如何让学生对创新创业理念有认同感?在这所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果来果趣创始人陈永军是该校工商管理专业2013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的负责人,在承办企业家论坛等活动的过程中,他被企业家的风采深深折服。新媒体时代到来时,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数字化营销的机会,选择创业。

  无独有偶,方片新媒体创始人刘金虎是该校首届创业先锋班电子商务(创业方向)专业毕业生,大一时,他从创办新媒体社团、运营首个校园公众号开始走上新媒体创业之路。

  如今,以他们为代表的山商新媒体创业“军团”已为全国两万余家企业的数字营销赋能。陈永军和刘金虎先后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创业先锋”“全国创业英雄百强”。学生社团负责人的经历对他们创业起到了重要启蒙作用。

  山东工商学院共有100多个社团。“基于社团开展的企业家论坛、创业沙龙、财富故事会、创业挑战赛等创新创业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贯穿大学生活始终,助力学生彰显个性,发展特长,成为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山东工商学院副校长龙希利说。

  课程赋能是这所高校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山东工商学院确立了“素质+专业+创新创业+财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了全部56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创融合改革,构建起“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双创实操课程”一体化、递阶式双创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面向全体、覆盖团体、聚焦个体”的多元化双创课程服务。

  “校易行”创始人邱道发的创业梦想正是在这一培养体系的帮助下实现的。他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4年入学后,一次专业教育实践活动让他的创业梦想萌芽。

  在之后的《创新创业基础》课堂上,邱道发运用学到的创业方法论,对校园自行车乱停乱放、横冲直撞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一个关于校园出行的创业点子就此诞生。通过课堂路演,他顺利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在专业导师刘彦武的指导下,邱道发和团队成员获批使用工科创新实验室,开启了紧张的软件开发和硬件研发工作。经过成百上千次的技术测试,一种新的共享车辆控制系统诞生了,并成功申报了发明专利。邱道发迫不及待地向大学生创业中心提交了孵化申请并参加了创业训练营。

  在大学生创业中心导师的指导帮助下,邱道发和团队形成了初步的商业模式与商业计划,并注册了公司与商标,一家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为高校构建校园交通微生态的创业企业正式诞生。

  到2022年,邱道发创办的企业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60余名员工的高新技术企业,他本人也获评“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山东工商学院专门开辟创业先锋班、创客工坊、创业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等平台,提供相关学习与实训实践场所。

  数学学院数学专业2013级学生韩利林是创业先锋班的首届学员。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电商创业的知识,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并在大学生创业中心申请到了创业工作室,注册了公司,开启了电商创业之路。

  山东工商学院狠抓师资建设、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关键要素,全方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该校有序推进教师绩效改革,将创新创业工作与教学、科学等并列设置为关键指标,设立特别业绩、综合业绩、目标业绩等分层次绩效,实现优劳优酬,极大提升了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该校改革学生学业考核方式,鼓励基于真问题的教育教学改革,将学生作品作为学业成绩评价重要内容,重点考核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还设立了创新奖学金。这些措施极大激发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比例连续3年超过85%。

  魏振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毅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海南启动海上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应急管理”公众号消息,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10月19日发布通知,根据气象预报,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于昨天(18日)傍晚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沿海登陆(18米/秒),19日08时其中心...

边生活、边创业、边致富!千年水乡焕发蓬勃生机 古老智慧释放发展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秋韵悠悠、层林尽染,正是出游好时节。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有4个乡村入选,浙江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桑基鱼塘系统”,建立...

应对禽流感风险 荷兰发布全国“封闭养鸡令”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荷兰农业部16日发布全国性指令,要求家禽养殖场立即对禽类实施室内封闭养殖,并禁止举办鸟类展览。此前该国北部一家养鸡场暴发禽流感疫情。  据路透社报道,荷兰北部德伦特省稍早前发生禽流感疫情。这是该...

棉花白、油茶红、玉米黄……广袤田野收获忙绘就一派好“丰”光

央视网消息:金秋十月,甘肃省敦煌市的十余万亩棉花田陆续进入采收期,而这里的棉花许多都产自曾经的盐碱地。近年来,敦煌持续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今,棉花长势变好了、产量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也跟着涨起来了。在...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侦察机非法侵闯我黄岩岛领空发表谈话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表示,10月16日,菲方2架侦察机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空,中国海警依法依规跟踪监视、管控驱离。近期,菲以各种捕风捉影的借口,派出飞机频繁非法抵近黄岩岛附近海...

“钱等粮、仓等粮”充分激发秋粮购销活力 科技为全链条损耗“做减法”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我国夏粮收购顺利收官,秋粮收购正陆续展开。一起了解一下。今年我国夏粮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主产...

辽宁北票:一段地跨千年的“长城博物馆”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蒋海东      提起长城,很多人首先想到北京八达岭的巍峨砖墙。其实,在辽宁西部的北票市,同样藏着一条跨越两千多年、保存完好的“野生长城”。它把战国燕的夯土

消费“主引擎”燃动经济活力 新场景激活内需新动力 百姓美好生活更鲜活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 期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正在成为激活内需的新动能。海南凭借自贸港政策和旅游资源优势,已经从传统免税购物目的地变成多元体验旅游目的地,这也是全国消费市...

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广东一流学科95个

中新网广州10月15日电 (记者 许青青)据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15日发布的“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广东高校共拥有中国一流学科95个,其中9个为中国顶尖学科。  据了解,排名榜单包括98个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

传染病消毒规范新标准发布 明年11月1日起实施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传染病消毒规范》(GB 19193—2025)。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当前我国面临...

2023
07/26
13:46
浏览量: 526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