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浴血东江畔 精神耀南粤

浴血东江畔 精神耀南粤

来源:人民日报 | 时间:2025-09-01 14:48:55 | 点击:832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1日 14:14:16

原标题:浴血东江畔 精神耀南粤(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图①:“东江铁流 南粤旌旗”主题雕塑。

图②:在“东纵第二课堂”旧址教学实践环节,同学们装扮成游击队队员监听情报。

图③: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外观。李梦颖摄

图④:1943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宣言》。

图①②④均为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提供

  滔滔东江水,巍巍大岭山。

  沿着葱茏草木间的石阶拾级而上,踏入位于广东东莞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庄严的“东江铁流  南粤旌旗”主题雕塑矗立眼前,令人肃然起敬。

  450余件(套)文物、800余张历史图片,无声讲述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远离主力,孤悬敌后,紧密依靠群众,坚持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的英雄故事。

  血肉铸就的东江铁流

  “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我们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兄弟,我们的队伍驰骋于东江战场上,艰苦奋斗,英勇杀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来自广西的观众韦江龙踏入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序厅,墙上镌刻的《东江纵队之歌》歌词激情昂扬,顿时让他热血沸腾、能量满满。

  序厅正中的主题雕塑中,有的人拿着枪,有的举着旗,有的握着拳。

  “他们是谁?”观众中有人问。

  “‘书生扛枪’是东江纵队的一大特质。东江纵队早期领导人如曾生、王作尧等都是大学生。队伍中,除大学生、高中生外,还有留学生,文化程度比较高。”讲解员陈梦答道,“雕塑代表东江纵队具有知识分子多、港澳同胞多、归国华侨多、女战士多等鲜明特点。”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东东江下游各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山大学毕业的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回到惠阳县坪山(今属深圳宝安区)地区组织抗日武装。1939年1月,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以此为基础,经多次整编扩展,1943年12月,东江纵队正式成立,曾生任司令员。

  巾帼不让须眉,在东江纵队中,女战士有1000多人。她们有的曾经是意气风发的女学生、有的是围着灶台转的妇女……尽管命运不同,爱国之心无二,在祖国危难之际,毅然扛起枪走上战场。

  李玉珍,曾在香港一家马戏团学艺。1938年,她随“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来到惠阳坪山参加抗日游击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当连队卫生员。

  1943年11月19日,日军发动对大岭山的“万人大扫荡”。李玉珍从火线上抢下7名伤员时,左大腿被子弹击中。她使出在马戏团学会的杂技技巧,徒手攀住陡壁缝中的树干,让伤员抓住她的右腿滑下山坑隐蔽,成功躲过了敌人的“扫荡”。历经战火淬炼,李玉珍从一名卫生员成长为东江纵队第一位女连长。

  1940年10月,东江纵队前身之一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大岭山,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

  展柜里,日军三八式步枪的枪栓与防尘盖,见证了著名的百花洞战斗。1941年6月,日军400余人夜袭大岭山百花洞村。第三大队提前掌握情报,迅速在周围高地占领有利地形,群众在远处摇旗呐喊,甚至在桶里放鞭炮,模仿机关枪的声音迷惑敌人。

  “这场战斗将敌人围困了两天一夜,被日军称为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但它却是东江纵队历史上最为闪亮的胜利之一。”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王红星说。

  “我们学校原名叫百花洞小学,就建立在‘百花洞战斗’的遗址上。”来自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一小学的学生石旭进自豪地说,重新凝望校园,更懂得了脚下每一寸泥土的深意。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期间,东江纵队共作战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有25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东江纵队孤悬敌后,之所以能在艰苦环境下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最关键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王红星说。

  紧密团结成抗日的铜墙铁壁

  东莞及东宝惠地区毗邻港澳,紧邻东南亚,地理位置特殊。

  在抗战中,东江纵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爱国侨胞、港澳同胞,团结一切抗日爱国力量,形成了坚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艰难之时,海外华侨来了——新加坡的教师、马来西亚的商人、泰国的医生,带着药品、电台,甚至武器越洋而来。

  刚刚结婚3天的泰国华侨钟若潮和王丽夫妇,毅然决定回国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战斗中,他们先后壮烈牺牲。“和他们一样,东江纵队中许多战斗英雄,都是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王红星说。

  在香港教书的李淑桓,先后把7个子女送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自己也来到大岭山,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交通情报工作。

  在部队的慰问大会上,李淑桓带着孩子坚定地说:“抗日人人有责。我大儿子去了延安参加八路军,三儿子在香港做抗日救亡工作,其余的都在这里,最小的儿子9岁,等他长大些也送来参军。”

  听到这里,不少参观者泪目。

  曾生曾在文章中回忆,“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不仅从精神上、财力上大力支持我们,而且把儿女送回来,参加我们的抗日游击队。华侨子弟和港澳爱国青年先后回来参加游击队的达1000人以上,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展厅一角,大灯箱发着微光,一个个黑影在夜幕下穿梭而行,场景生动展现了“文化大营救”这段历史。

  陈梦说,1941年香港沦陷后,日军大肆搜捕滞留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名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排除万难,把何香凝、邹韬奋、茅盾等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共800余人营救出来,转移到后方安全地带。

  “那天,我们早早就到梅林坳的山头等着。”东江纵队老战士陈英曾撰文回忆当时的情景,“快到中午的时候,远处陆续出现了一些黑点。我们终于等来了!”

  为了给文化人士带去点温暖,游击队给大家准备了有肉的晚餐。茅盾在《脱险杂记》中回忆:“这一餐晚餐,真吃得痛快。虽然只有一荤一素,但我觉得比什么八大八小的山珍海味更好,永远忘记不了。”

  来自东莞长安镇的学生朱骏驰说:“这些被营救的文化人士,他们怀里抱着的不是行李,是中华民族的文脉啊。”

  展览中,一件美军飞行员军衣,吸引观众驻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江纵队与盟军展开了广泛合作。1944年2月,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出动30多架轰炸机和护航战斗机轰炸被日军占领的启德机场。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副馆长唐琳说:“这场空战中飞行员唐纳德·克尔中尉的战机被日军击中起火,克尔带伤弃机跳伞,降落在九龙山区。”

  在港九大队的营救和掩护下,克尔被安全送到东江纵队司令部所在地。3月中旬,克尔安全返回第十四航空队桂林基地。

  唐琳说,2009年,克尔的儿子专程来到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并向纪念馆捐赠了克尔当年在华作战时穿过的美军飞行员军衣及当年拍摄的照片,寄望中美人民的友谊天长地久。

  红色精神在莞邑大地生生不息

  “那么多照片里,有一张面孔让我难以移开目光,照片上的男孩叫季万方,才15岁。”东莞长安镇学生艾雨熙望着展板说,“他在和我相仿的年纪走上了抗日战场,值得敬佩。”

  王红星表示,东江纵队及其前身队伍的革命史是永远值得铭记的一段历史,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我们纪念馆从2006年起开展‘东纵小战士’教育活动,迄今已经有一万多名学生参与。”

  8月22日,由粤港澳小学生组成的新一批“东纵小战士”在这里开启半军事化的“军营”体验之旅,通过基础训练、实战操练,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

  纪念馆采用“展厅情境教学”模式,老师们将课本中的抗战内容搬进展馆。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的大家团结报社旧址,学生们换上旧时服装,学习“监听电报”,并利用物理、数学等知识破解密室机关。

  东江纵队在惠州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今天在惠州也建有一座东江纵队纪念馆。原东江纵队政委尹林平之女尹小平表示,东江纵队的革命史是值得重点打造的红色文化品牌,“惠州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为我们的下一代播撒红色种子”。

  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纪念馆持续开展系列活动,包括“‘永恒记忆’留言墙”“主题手工坊”“‘童话历史’手抄报征集”等,让红色基因在多元活动中浸润人心,让更多人感悟抗战历史的厚重与伟大。

  “面对这么厚重的红色资源,我们一直在思考,能为孩子们带去什么?”在东莞大岭山镇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员黎丽云看来,当学生们踏上东江纵队曾经战斗过的土地,聆听精彩讲解,触摸累累弹痕时,历史不再仅仅是课本上的文字,他们在体验中理解、在思考中认同,埋下信仰的种子,“我们期待这些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让红色精神在莞邑大地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海南启动海上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应急管理”公众号消息,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10月19日发布通知,根据气象预报,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于昨天(18日)傍晚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沿海登陆(18米/秒),19日08时其中心...

边生活、边创业、边致富!千年水乡焕发蓬勃生机 古老智慧释放发展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秋韵悠悠、层林尽染,正是出游好时节。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有4个乡村入选,浙江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桑基鱼塘系统”,建立...

应对禽流感风险 荷兰发布全国“封闭养鸡令”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荷兰农业部16日发布全国性指令,要求家禽养殖场立即对禽类实施室内封闭养殖,并禁止举办鸟类展览。此前该国北部一家养鸡场暴发禽流感疫情。  据路透社报道,荷兰北部德伦特省稍早前发生禽流感疫情。这是该...

棉花白、油茶红、玉米黄……广袤田野收获忙绘就一派好“丰”光

央视网消息:金秋十月,甘肃省敦煌市的十余万亩棉花田陆续进入采收期,而这里的棉花许多都产自曾经的盐碱地。近年来,敦煌持续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今,棉花长势变好了、产量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也跟着涨起来了。在...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侦察机非法侵闯我黄岩岛领空发表谈话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表示,10月16日,菲方2架侦察机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空,中国海警依法依规跟踪监视、管控驱离。近期,菲以各种捕风捉影的借口,派出飞机频繁非法抵近黄岩岛附近海...

“钱等粮、仓等粮”充分激发秋粮购销活力 科技为全链条损耗“做减法”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我国夏粮收购顺利收官,秋粮收购正陆续展开。一起了解一下。今年我国夏粮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主产...

辽宁北票:一段地跨千年的“长城博物馆”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蒋海东      提起长城,很多人首先想到北京八达岭的巍峨砖墙。其实,在辽宁西部的北票市,同样藏着一条跨越两千多年、保存完好的“野生长城”。它把战国燕的夯土

消费“主引擎”燃动经济活力 新场景激活内需新动力 百姓美好生活更鲜活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 期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正在成为激活内需的新动能。海南凭借自贸港政策和旅游资源优势,已经从传统免税购物目的地变成多元体验旅游目的地,这也是全国消费市...

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广东一流学科95个

中新网广州10月15日电 (记者 许青青)据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15日发布的“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广东高校共拥有中国一流学科95个,其中9个为中国顶尖学科。  据了解,排名榜单包括98个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

传染病消毒规范新标准发布 明年11月1日起实施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传染病消毒规范》(GB 19193—2025)。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当前我国面临...

2025
09/01
14:48
浏览量: 83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