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八旬老人被蜱虫叮咬住进ICU 这份防虫攻略请收好

八旬老人被蜱虫叮咬住进ICU 这份防虫攻略请收好

来源:央视新闻 | 时间:2025-08-24 21:58:43 | 点击:891

近日

  一位八旬老人被蜱虫叮咬住进ICU

  登上热搜

  牵动了许多网友的心

  被蜱虫叮咬为什么会这么严重?

  被叮咬后该如何处理?如何预防?

  这份防虫攻略请收好

  八旬老人因蜱虫叮咬

  在ICU住了15天

  据老人的家人介绍,她7月底开始连续发烧,送医后被确诊为,蜱虫叮咬导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因情况危急,老人被转入ICU重症病房,治疗15天后才转出。目前老人尚未出院,但已脱离生命危险。

  小小的蜱虫,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其实,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和原虫,并引发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等多种疾病,给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为例,此病症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如不及时诊治,病死率可高达20%。这种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及时对症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

  被蜱虫叮咬后,会有哪些症状?

  蜱虫是一种吸血节肢动物,身形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它一旦将口器埋入人体皮肤,开始吸血,体形能膨胀到黄豆粒大小。

  蜱虫吸血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小时,当你发现蜱虫还没有脱落,外观是一个越来越大的黑色皮疹时,别犹豫,这是被蜱虫“叮”上了!

被蜱虫叮咬后,还可能有这些症状↓

  叮咬处红肿、瘙痒、疼痛

  蜱虫叮咬后最常见的反应是,叮咬处可能出现轻度的红肿、瘙痒、疼痛感,部分叮咬区域出现硬结、丘疹或者溃疡结痂。

  过敏反应

  部分敏感体质的人可能会因为蜱虫的毒液出现过敏反应,比如后续出现荨麻疹,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情况。

  另外,蜱虫叮咬可能会使得部分人对某些红肉过敏(红肉主要是指牛肉、羊肉、猪肉等),导致进食红肉后可能存在迟发性过敏反应。

  下肢肌无力

  部分蜱虫唾液毒素在叮咬后4-7天,可能引发“蜱麻痹”,大部分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双下肢进行性肌无力、步态不稳。肌无力的症状逐渐波及上肢、颅神经等,甚至可能出现呼吸肌无力,若不干预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已经发现被蜱虫叮咬

  如何处理?

  拔:正确拔出蜱虫

  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小镊子尽可能贴近皮肤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

  由于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肤吸血后很难拔出。如果蜱虫深入皮肤,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

  清:彻底清洁伤口

  拔出蜱虫后,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并用酒精或碘酒消毒,避免感染。

  观:密切观察症状

  叮咬后两周内,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缺乏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存:保存蜱虫样本

  可以将拔出的蜱虫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若后续出现症状,可将其提供给医生或属地疾控机构,便于检测和诊断。

  预防蜱虫叮咬 做好这几件事

  蜱虫叮咬后会释放麻醉性唾液

  不疼不痒很难察觉

  因此,做好事前防护

  很重要

  减少皮肤暴露

  蜱虫偏好出没在草地、灌木丛、森林边缘、牧场及农田等植被茂密、宿主(鼠类、家畜)丰富的区域。此外,城市公园、绿化带、宠物活动区等也可能存在蜱虫,尤其是寄生在犬类体表的微小牛蜱。

  进入可能出现蜱虫的地方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并扎紧裤脚,尽最大可能减少皮肤暴露;穿浅色衣物,便于发现蜱虫。

  涂抹驱虫剂

  对于裸露在外的皮肤区域,涂抹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避剂,以有效防止蜱虫附着。

  检查全身

  蜱虫偏好叮咬皮肤薄且隐蔽的部位,如头皮、耳后、腋窝、腹股沟、脚踝等,儿童皮肤娇嫩更易被叮咬。

  户外活动后,一定要重点检查这些隐蔽部位,及时清除附着的可疑蜱虫。

  如果带宠物进行户外活动,还应仔细检查宠物的体表,看是否有蜱虫附着。

  清理环境

  定期清理家周围的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滋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海南启动海上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应急管理”公众号消息,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10月19日发布通知,根据气象预报,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于昨天(18日)傍晚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沿海登陆(18米/秒),19日08时其中心...

边生活、边创业、边致富!千年水乡焕发蓬勃生机 古老智慧释放发展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秋韵悠悠、层林尽染,正是出游好时节。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有4个乡村入选,浙江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桑基鱼塘系统”,建立...

应对禽流感风险 荷兰发布全国“封闭养鸡令”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荷兰农业部16日发布全国性指令,要求家禽养殖场立即对禽类实施室内封闭养殖,并禁止举办鸟类展览。此前该国北部一家养鸡场暴发禽流感疫情。  据路透社报道,荷兰北部德伦特省稍早前发生禽流感疫情。这是该...

棉花白、油茶红、玉米黄……广袤田野收获忙绘就一派好“丰”光

央视网消息:金秋十月,甘肃省敦煌市的十余万亩棉花田陆续进入采收期,而这里的棉花许多都产自曾经的盐碱地。近年来,敦煌持续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今,棉花长势变好了、产量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也跟着涨起来了。在...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侦察机非法侵闯我黄岩岛领空发表谈话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表示,10月16日,菲方2架侦察机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空,中国海警依法依规跟踪监视、管控驱离。近期,菲以各种捕风捉影的借口,派出飞机频繁非法抵近黄岩岛附近海...

“钱等粮、仓等粮”充分激发秋粮购销活力 科技为全链条损耗“做减法”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我国夏粮收购顺利收官,秋粮收购正陆续展开。一起了解一下。今年我国夏粮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主产...

辽宁北票:一段地跨千年的“长城博物馆”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蒋海东      提起长城,很多人首先想到北京八达岭的巍峨砖墙。其实,在辽宁西部的北票市,同样藏着一条跨越两千多年、保存完好的“野生长城”。它把战国燕的夯土

消费“主引擎”燃动经济活力 新场景激活内需新动力 百姓美好生活更鲜活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 期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正在成为激活内需的新动能。海南凭借自贸港政策和旅游资源优势,已经从传统免税购物目的地变成多元体验旅游目的地,这也是全国消费市...

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广东一流学科95个

中新网广州10月15日电 (记者 许青青)据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15日发布的“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广东高校共拥有中国一流学科95个,其中9个为中国顶尖学科。  据了解,排名榜单包括98个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

传染病消毒规范新标准发布 明年11月1日起实施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传染病消毒规范》(GB 19193—2025)。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当前我国面临...

2025
08/24
21:58
浏览量: 89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