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抄袭还是借鉴?读者感受应该被倾听

抄袭还是借鉴?读者感受应该被倾听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5-07-11 08:20:38 | 点击:868

  严肃文学如何界定抄袭?如何看待那些原创“纯度”不高的作品?有关这些问题,互联网上掀起了新一轮讨论。

  事情源于博主“抒情的森林”发布的系列博文,从去年开始,他在个人账号上陆续发布对比图,涉及丁颜、徐衎、焦典等多位青年作家。人们发现,在这些近年来于文坛崭露头角的新人作品中,部分语言、情节、修辞意象与国内外经典作品存在高度相似。

  尽管“抒情的森林”小心翼翼地使用了诸如“异曲同工之妙”等表述来规避风险,但在很多人的理解里,这就是一场关于抄袭与否的指控。很快,不仅是这些被指控抄袭的青年作家,他们作品刊发的刊物、出版机构,乃至他们获奖作品的评选机构,都被卷入这场文坛风波中。

  在舆论的关注下,涉及的文学大刊纷纷表态。《人民文学》杂志在读者恳谈会上表示,“将加大对来稿查重力度”“原创性是文学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收获》杂志则通过官方账号直接回应“抒情的森林”,表示感谢他的督促,“我们呼吁更纯净的原创”;《花城》杂志宣布将从新一期开始,启用查重软件,辅助内容把关。

  如果说在传统文化的观念里,抄袭主要是作者的道德品质问题,那么在现代权利观念的视角下,抄袭还是法律问题。近年来,不少涉及文学作品抄袭的争议,都是在司法机关的介入下实现“一锤定音”。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80后作家代表人物郭敬明抄袭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最终认定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对庄羽的《圈里圈外》整体上构成抄袭。

  司法机关所认定的抄袭,固然有法律视角下一丝不苟的清晰性和权威性,体现了对著作权人的权益保护。但是,在文学伦理的视角中,仅仅通过法律裁量抄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局限——法律保护的是权利,而文学强调的是创造。

  说具体一些,此次“抒情的森林”提出的很多指控,不太可能进入司法程序。如果抄袭的对象是世界名著,作者已经去世好多年了,作品版权早就过了保护期,就不太可能有人追究责任。而且,法律认定抄袭,往往需要权利人以“调色盘”进行全文对比,而此次被指“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往往是部分段落的相似。

  因此,在这场文坛风波中,也不乏为被指控作家辩护者。一些人认为文学上的“借鉴”并不少见,表示贸然给年轻作家戴上“抄袭”的帽子太重了。也有人认为,如果一个作家非常喜欢另一个作家,熟读对方的作品,就会不自觉地在写作中化用对方的语言、思维,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模仿,应该区别于道德意义上的剽窃。

  这些说法并非没有依据。中国文学史上,就有不少名家借鉴的案例。《庄子·逍遥游》里有“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名句,李白的《上李邕》将其化用为“扶摇直上九万里”;王勃《滕王阁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素称千古绝唱,不过,更早时候,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就有了“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金句。

  如果较真地比较上述后世名篇与前世杰作的“重复率”,恐怕结果并不乐观。相比如今一些作家尽可能减少“借鉴”痕迹的做法,古人的文学化用几乎不加掩饰。对此,难道我们只能得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结论?

  现代人评价文学作品的原创性,不能照搬传统理念。从创作初衷而言,现代文学作品就是文化产品,职业作家在写作时会考虑市场与受众,与古人“歌以咏志”的即兴创作有着天壤之别;从读者期待来看,主流阅读群体对文学独创性的要求更高,对“洗稿”“融梗”等问题有着天然的排斥。

  尤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迭代、AI写作几乎“零门槛”的当下,文学创作坚守价值,就必须拿出过硬标准。尽管这些年舆论场上不时出现“文学衰微”的讨论,但从事文学创作的群体依然庞大,不少写作者默默耕耘多年,仍然没有出版的机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审视文学出版物,不仅有助于呵护文学原创精神,对于推动作家群体的新陈代谢也有着重要意义。

  如今,多家文学名刊正面回应网友的关切,当然是开了个好头。人们更期待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文学界能更加明确新技术条件下的原创标准,让经得起检验的优秀作品与文学新人脱颖而出,让原创性存在瑕疵的作品得到必要处置,更要确保剽窃、抄袭的不正之风隔绝于文学的殿堂。

责任编辑:杨宇鑫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海南启动海上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应急管理”公众号消息,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10月19日发布通知,根据气象预报,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于昨天(18日)傍晚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沿海登陆(18米/秒),19日08时其中心...

边生活、边创业、边致富!千年水乡焕发蓬勃生机 古老智慧释放发展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秋韵悠悠、层林尽染,正是出游好时节。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有4个乡村入选,浙江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桑基鱼塘系统”,建立...

应对禽流感风险 荷兰发布全国“封闭养鸡令”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荷兰农业部16日发布全国性指令,要求家禽养殖场立即对禽类实施室内封闭养殖,并禁止举办鸟类展览。此前该国北部一家养鸡场暴发禽流感疫情。  据路透社报道,荷兰北部德伦特省稍早前发生禽流感疫情。这是该...

棉花白、油茶红、玉米黄……广袤田野收获忙绘就一派好“丰”光

央视网消息:金秋十月,甘肃省敦煌市的十余万亩棉花田陆续进入采收期,而这里的棉花许多都产自曾经的盐碱地。近年来,敦煌持续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今,棉花长势变好了、产量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也跟着涨起来了。在...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侦察机非法侵闯我黄岩岛领空发表谈话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表示,10月16日,菲方2架侦察机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空,中国海警依法依规跟踪监视、管控驱离。近期,菲以各种捕风捉影的借口,派出飞机频繁非法抵近黄岩岛附近海...

“钱等粮、仓等粮”充分激发秋粮购销活力 科技为全链条损耗“做减法”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我国夏粮收购顺利收官,秋粮收购正陆续展开。一起了解一下。今年我国夏粮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主产...

辽宁北票:一段地跨千年的“长城博物馆”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蒋海东      提起长城,很多人首先想到北京八达岭的巍峨砖墙。其实,在辽宁西部的北票市,同样藏着一条跨越两千多年、保存完好的“野生长城”。它把战国燕的夯土

消费“主引擎”燃动经济活力 新场景激活内需新动力 百姓美好生活更鲜活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 期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正在成为激活内需的新动能。海南凭借自贸港政策和旅游资源优势,已经从传统免税购物目的地变成多元体验旅游目的地,这也是全国消费市...

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广东一流学科95个

中新网广州10月15日电 (记者 许青青)据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15日发布的“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广东高校共拥有中国一流学科95个,其中9个为中国顶尖学科。  据了解,排名榜单包括98个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

传染病消毒规范新标准发布 明年11月1日起实施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传染病消毒规范》(GB 19193—2025)。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当前我国面临...

2025
07/11
08:20
浏览量: 86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