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河南新密:从“黑”到“绿” 能源 “转身”让支柱产业拓宽国际市场

河南新密:从“黑”到“绿” 能源 “转身”让支柱产业拓宽国际市场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18 09:04:26 | 点击:793

【绿色中国】河南新密:从“黑”到“绿”能源“转身”让支柱产业拓宽国际市场

图为伏羲山上分布的“大风车”。 新密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郑州4月17日电 题:河南新密:从“黑”到“绿” 能源 “转身”让支柱产业拓宽国际市场

作者:杨大勇 程艺涵

4月的河南新密市伏羲山,绿树伴着各样的花儿,如同一幅多彩的画卷。山上20台白色的“大风车”迎风旋转。这些年发电量达11000万千瓦时的发电机组是当地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的写照。

提起这些“大风车”,该地风电站技术员徐建峰每每想起安装时的情景,心里就有些发酸。但看到这些“大风车”带来的益处,心中又有说不出的快乐。

“刚接手项目的时候,正值寒冬,为了能尽快发电,队员们在接近零下20摄氏度的情况下,顶着皑皑白雪,抬着设备,奔走在检修道路上。”徐建峰说,手冻得僵住时,就捧起雪在手里摩擦,使手柔软一些,能拿得住东西,直到风机正常运行才如释重负。

如今,这些发电机组与燃煤电厂相比,以供电煤耗每千瓦时307克计,每年可节约标煤3.37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合计500余吨,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灰渣和废水排放。每当看到这些数字,徐建峰和他的队友们心中洋溢着自豪。

“火力发电的原材料是煤,这对新密来说,曾是个沉重的数字。而风电以及其他新能源的利用,大大改观了这一现状。”该风电站站长郭亮说。

新密市曾是全国知名的“煤城”,是产煤大县,也是用煤大县。从“黑”到“绿”,该市能源“清洁转身”,也曾经历过阵痛。

新密市耐火材料行业作为新密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先后被命名为“国家耐火材料产业基地”“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出口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产品涵盖钢铁、水泥、玻璃等9大门类,这些企业都曾是以煤作为燃料。

如何实现耐火材料企业“转身”清洁能源?新密采取了联合重组、淘汰产能、清洁生产等一系列措施,先后关闭淘汰2300多座能耗高、污染重的燃煤窑炉。全市耐材企业原来500多家,目前保留305家。

“起初,许多企业主对煤改气不理解、不愿改。”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新密分局工作人员说,以前的耐火材料企业以煤炭为燃料,设备简陋,污染严重。如今,经过治理,耐火材料企业“转身”清洁能源,在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双赢,为行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今,新密市耐火材料产量900万吨,专项整治后直接减少燃煤200万吨,减排烟尘10750吨、二氧化硫16640吨、氮氧化物21395吨。河南凯翔实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经过技改后的生产线比过去更环保,耗能也比之前下降30%左右。

从“黑”到“绿”的能源升级,让新密耐火材料“浴火重生”,不但没有改变其在当地支柱产业的地位,反而以能源更新为契机,更新技术,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企业也不断壮大。

据知,该地耐火材料企业不断拓宽国际市场,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并向东南亚、中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新密还与国家铁路运输部门达成合作协议,增设特色耐材中欧专列。产品出口在全省独领风骚,被国家命名为“新型耐火材料出口基地”。

风力发电、耐火材料企业煤改气是新密清洁能源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为打造“零碳新密”的缩影。与此同时,2021年新密市还被列入河南省66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市。

走进新密市大隗镇,村居屋顶上、企业厂房上,错落有致的太阳能光伏板,是新密市清洁能源利用的真实写照。

图为屋顶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板。 新密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屋顶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板。 新密市委宣传部供图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是资产收益的有效方式,在光伏建设的同时公司也会同时配置储能装置,更好地利用绿色电能为企业节约用电。”郑州远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卢晓伟说,装上太阳能发电板既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又保护了环境,还能减少资金的支出,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让新密市工商业、农户享受到‘阳光福利’的同时,也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既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新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完)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海南启动海上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应急管理”公众号消息,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10月19日发布通知,根据气象预报,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于昨天(18日)傍晚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沿海登陆(18米/秒),19日08时其中心...

边生活、边创业、边致富!千年水乡焕发蓬勃生机 古老智慧释放发展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秋韵悠悠、层林尽染,正是出游好时节。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有4个乡村入选,浙江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桑基鱼塘系统”,建立...

应对禽流感风险 荷兰发布全国“封闭养鸡令”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荷兰农业部16日发布全国性指令,要求家禽养殖场立即对禽类实施室内封闭养殖,并禁止举办鸟类展览。此前该国北部一家养鸡场暴发禽流感疫情。  据路透社报道,荷兰北部德伦特省稍早前发生禽流感疫情。这是该...

棉花白、油茶红、玉米黄……广袤田野收获忙绘就一派好“丰”光

央视网消息:金秋十月,甘肃省敦煌市的十余万亩棉花田陆续进入采收期,而这里的棉花许多都产自曾经的盐碱地。近年来,敦煌持续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今,棉花长势变好了、产量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也跟着涨起来了。在...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侦察机非法侵闯我黄岩岛领空发表谈话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表示,10月16日,菲方2架侦察机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空,中国海警依法依规跟踪监视、管控驱离。近期,菲以各种捕风捉影的借口,派出飞机频繁非法抵近黄岩岛附近海...

“钱等粮、仓等粮”充分激发秋粮购销活力 科技为全链条损耗“做减法”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我国夏粮收购顺利收官,秋粮收购正陆续展开。一起了解一下。今年我国夏粮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主产...

辽宁北票:一段地跨千年的“长城博物馆”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蒋海东      提起长城,很多人首先想到北京八达岭的巍峨砖墙。其实,在辽宁西部的北票市,同样藏着一条跨越两千多年、保存完好的“野生长城”。它把战国燕的夯土

消费“主引擎”燃动经济活力 新场景激活内需新动力 百姓美好生活更鲜活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 期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正在成为激活内需的新动能。海南凭借自贸港政策和旅游资源优势,已经从传统免税购物目的地变成多元体验旅游目的地,这也是全国消费市...

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广东一流学科95个

中新网广州10月15日电 (记者 许青青)据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15日发布的“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广东高校共拥有中国一流学科95个,其中9个为中国顶尖学科。  据了解,排名榜单包括98个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

传染病消毒规范新标准发布 明年11月1日起实施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传染病消毒规范》(GB 19193—2025)。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当前我国面临...

2023
04/18
09:04
浏览量: 79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